第四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今天已进入第四天了,台湾宝岛听此「见性成佛」法门的人非常热络。现在要举一个例子,「见性」不分在家或出家,如果你可以出家修行,就没有家累,不必经营事业,一心一意来宣扬明心见性的道理,让更多的人知道此道理因而明心见性,此功德更加不可思议。 所以过去的禅师参禅悟道后,会去云游四海,将他悟明本性的道理、理论和方法,一一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转凡入圣、开悟证果。所以开悟祖师说了四句偈: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唯传第一义,其乐自优优。」 他说「一钵千家饭」我们出家以后,有事业、有职业吗?弘扬佛法就是我们的事业,让众生离苦得乐,开悟证果就是我们的工作。不是出家落发以后,穿上袈裟就没事了,头发理掉不是图凉快,对自己而言要自度自利,对他人来说,要利他度他才对。所以一位真正有修行的人,他不会结伴,而是孤身万里游,一个身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东西南北任他云游四海,「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就是这个道理。无债一身轻,两袖清风,大江南北任他遨游。出家人无家处处为家,出家人无我成大我,出家人无爱能显大爱,这种深深的意境,稍微入门的人就体会得到。如此为了什么?唯传第一义。什么叫做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将心法、禅宗的道理、明心见性的道理传给摩诃大迦叶尊者时,说出几句法语: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今付嘱摩诃大迦叶尊者。」 佛陀这么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实相无相、涅槃妙心的道理要宣传至普天之下,让更多人来修行见性成佛,所以「唯传第一义」。简单说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的道理,因为你若未经过明心见性,想要证果转凡入圣根本是不可能的,出家人做这种事是「其乐自优优」,那种法喜充满、那种轻安、那种平等心、清净心、解脱心不是用语言、文字可以形容的。「其乐自优优」那种快乐、清净、微妙、神圣的意境唯有自己能体会,即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在修道的过程中,要「谋道不谋食」,那么此人已入道了。有人要出家时,都会找一些同伴,其实不要结伴出家,结伴出家有好处也有坏处,结伴出家的人遇到不如意时就结伴离开,起烦恼时也要把他的朋友一起带走,携伴同行。都还没入门还没得法,两人就相邀离去,所以出家不要呼朋引伴,这样会害了对方,因此弊病会比较多。重要的是,能否好好用功修道,不用烦恼吃、穿、睡的问题。有一些人担心出家后没有钱财,所以在出家前,他会储存所谓的「和尚本」或「尼姑本」,这叫做「没道心」。出家后还烦恼没钱财,要储存所谓的「和尚本」「尼姑本」,这种人连一点「道心」都没有。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离开皇宫未取分文,所以只要用功修道不必怕天龙八部不会护持、三宝不会护持,你放心。你看释迦牟尼佛出家时,也未取分文,结果他修到明心见性,开悟证果成为人天导师。如本也一样,我出家时才拿不到二百元,穿一件牛仔裤、白衬衫,就步出家门跑到桃园出家。如今,如本也没有饿死啊!如本也不会没地方住,我们若用功修道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好好在道业上精进用功,不用烦恼诸佛菩萨不会加被你。所以修道「忧道不忧贫」,要担心你心中没有道无法证果,你不用烦恼贫穷,佛陀自然会疼惜你。 出家后好处多多,第一,我们可以安心修道,不必被家庭拖累,不用为儿女劳累,不用为了财产而经营事业日理万机,以致弄得心神颠倒。如果生了几个冤亲债主,那么一辈子日子要怎么过才好。所以我们出家以后条件比较好,所谓条件好就是没有种种障碍,专心一意研究经典,然后弘法布教度化无量众生。如果没有办法弘法布教,我们好好静下来明心见性,参禅悟道,早日了断我们的生死。所以说出家需要很大的福报,径山禅师说「出家乃是大丈夫的行为,非将相之所能为。」出家不是国王,皇帝文武百官,乃至将相可以出家,没有相当的福报没那么简单。梁武帝曾经三次想要出家修行,却都被太太抓回去,过去有位将军要出家,结果被他的夫人拉回去,所以出家没那么简单。若加上对世间的欲望很强烈,若没有强而有力的道心,将其顿断、净化,要走向出家之路没那么容易,所以出家要有福报啊! 开悟祖师又说「莫谓袈裟容易得,只因累劫种福田。」他说,你不要以为这一袭袈裟容易得到,容易穿,我今天之所以能如此轻易的得到这一袭袈裟,把它披在身上,能够弘法布教讲经说法,这是多生累劫所种的福田,说不定上辈子我也是出家人,说不定上辈子我是弘法者,在佛陀面前种了许多善根,曾在大殿拖过地,擦过桌椅,曾听经闻法,曾布施喜舍做功德,将这些善根和慧根延续到今世,继承过去世未完成的事情,让它开花结果成就佛道,所以出家要有很大的福报。 以出家法而言,住市区的人较有福报,住市区的人文化水准较高,经济较好,种种的知识也比较丰富。我们来看台湾宝岛,台湾由南到北,从北到南,学佛修道的人,市区特别多,我的意思不是藐视乡下人比较没有善根,但是比例上讲起来,市区的人学佛出家修行,认同性永远胜过住乡下的人。 马祖道一禅师,他是乡下人,他出家以后很用功修道,期能早日见达本性,后来果然成了明心见性、开悟证果的圣僧,马祖禅师是一位有感恩心的人,证道后想要回馈乡里,于是决定回乡弘法,去度化家乡的乡民,果真有一天他回乡讲经说法。结果那天乡民听说马祖禅师回来了,都风闻而至,来听经的有好几千人,这些全是本乡的人,一听到禅师的名声,家家户户人潮就涌到道场来,把道场挤得水泄不通。但是听经的人第二天只剩五百多人,第三天剩二百多人,第四天剩几十个人。此时,马祖禅师心中就很感慨!乡人普遍的想法:这马祖禅师我从小看他长大的,不知他出家以后长成什么模样?来看一下他的庐山真面目吧!用这种心情去看他的比较多,不是真正去听法的,真正有善根的人,算一算没几个。所以马祖禅师才感慨的说:「得道不返乡,返乡道不香」。道这么好,可以明心见性,可以让我们转凡入圣,可以让我们破迷启悟,可以让我们明白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可以了解人生、宇宙的道理,可以转凡入圣成就圣人,可以顿断三界出离六道了生脱死!道是这么香的东西,可是乡下人总是比较没有慧根和善根。往往一大早出门,很晚才回来,工作做到昏头转向,那里还有心情,去听经闻法听你和尚讲话呢?所以他很感慨的说得道不返乡,不是不要回来,实在是家乡的人太没有善根了,如此返乡后道就不香了。所以,道要看人得,你若没有慧根、善根,没有多生累劫种善根的人。他不会觉得道的可贵,不会觉得道的价值。若有慧根善根的人,不要说从南部跑去北部听经,即使三更半夜用跑的、用走的都会去听,原因在那里?道,能令我们出离生死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