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三天

第三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现在我们开始演讲「见性成佛」,这两天开始演讲见性法门到现在,反应非常热烈,可见在这个时代,听经闻法要见性成佛的大有人在,因为见性是转凡入圣的关键

第三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现在我们开始演讲「见性成佛」,这两天开始演讲见性法门到现在,反应非常热烈,可见在这个时代,听经闻法要见性成佛的大有人在,因为见性是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见性是每一个人成就圣人必然要经过的洗礼。我引用一位开悟证果圣僧,他按照佛陀的开示修行把它节要,说了四句他开悟证果的理论。他说:

「对境无心了凡尘,无心犹非真修行,

无住生心修六度,方为如来接棒人。」

好庄严的四句偈,意思是修道者要如何修呢?他告诉你「对境无心了凡尘」就没有错了。对境界不能生心,对境界不能住相,对境界一切尘埃,全部不使其沾粘在你心里。「对境无心」这才有办法了断你凡夫的尘埃,尘埃没有净化,如何成佛作祖呢?他才说「对境无心了凡尘」,但是并非对一切人事物不清楚、不明白。不是,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状况之下,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对境界清楚,但是不会将境界耿耿于怀罣碍在心里,不会留恋境界,如船过水无痕。无心时法身慧命当下复活了。法身之所以复活是对境无心,否则,外面的尘埃占有你的心,染污你的心,你的法身如何复活呢?所以要「对境无心」,这是修行不可否认的事实。

你外出绕一绕,结果把那些尘劳、尘埃都带回家里来,于是一直发牢骚,对境界耿耿于怀,不能忘境,就积一堆病,病在你心里没有净化、没有解脱,这样你当然会得到大头病,什么大头病?执着的病。执着就生病就痛苦,不能自性解脱。所以禅师将他开悟的经过写成偈颂,三言两语就交代得很清楚了。「对境无心」才有可能「了凡尘」,之所以可以了凡尘就是对一切顺境、逆境,好与坏的境界清楚,但不住于心,也惟有心内无境无尘无相无心,才有办法真正达到解脱。

有一位即将开悟证果的出家师父,下山来买一些日用品,无意中走到一条花街柳巷,刚好有一个妓女对一位员外说了一句话,她说:「你今天来找我,你并无心。」这是世俗人的对话,不过这句话划过虚空传到禅师的耳边,变成不是世间话了。她说:「你今天来找我,是无心的。」当然世间人可以解释为:「你来这里没真心对待我,来这里是无情无义的。」世间人会这样解释。但是这位妓女说出来以后,这句话划过虚空传到禅师耳边,禅师不是如此悟的。他把它悟为「对境无心了凡尘」,我之所以生死轮回就是心中积了一切相,积了一堆心,贪、瞋、痴等无明烦恼,嫉妒心积一大牛车比玉山还高,这些心把我害得很凄惨,令我生生世世堕入轮回中不止不休,我今日要顿断心中的一切尘境,要了凡尘。这位禅师听到妓女说「你无心来找我」,当下就见性了。

所以开悟证果要有机缘,因缘成熟,在参到快开悟证果的边缘,临门一踢,当下见到真如本性,法身慧命当下复活。这个公案「对境无心了凡尘」是转凡入圣开悟证果必然要经过的关键。但是无心并不代表究竟,你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对境无心」只是消化你心中的一切相、一切尘埃而已。你的真如本性要起妙用,叫做「无心犹非真修行」无心是对于善恶不要思惟,贪瞋痴不要现前,不起恶毒心,不批评是非,说话要随喜,不生瞋恨、嫉妒、吃醋等心,无心是指这些心不要生起,暂时将你的见思惑伏住,不会随便动善恶的念头,把它伏住而已,最后要顿断三毒,把无明净化,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他又说「无住生心修六度」这是真功夫。什么叫做「无住」?就是不住贪瞋痴,烦恼杂草完全不住在你的心里。那要生出什么心?行持六度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要行持,你证得空,得解脱;你证得空,得大智慧,但是你有智慧,你的慈悲心若没有圆满,也是一样成不了佛。「无住生心修六度」要布施广结善缘,为成佛铺路,要持戒、忍辱、精进,要学禅定,最后般若智慧开时,顿断无明烦恼转凡入圣。所以「无住」就是「真空」,「生心」就是「妙有」,要净化贪瞋痴,使其不能在我们的心里停驻,要真空,起慈悲喜舍的妙有,度化穹宇无尽的众生。所以告诉你要「无住生心」生什么心?六度万行的心。如果你如此行持,「方为如来接棒人」,你才是真正继承了十方诸佛的衣钵,方堪称为「接棒人」。

你若没有「无住生心修六度」的话,你虽然出三界却沉空守寂。证空却住空,证涅槃住涅槃,你只是声闻、缘觉、阿罗汉之类,你不能代表佛教的全部,虽然你是佛的弟子,但只是自了汉、自度自利而已,无法达成佛陀出世度众生的本怀,为以偏概全局部性的而已。你应如何呢?「无住生心修六度」这才是菩萨道真正的精神,不但自度又度人,自利且利人,作为众生「不请之友」,如此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是佛真正出世的本怀!才堪称如来接棒人。不如此如何继承佛的衣钵呢?你想荷担如来的家业,续佛慧命,不要把佛法断送在你的手中。所以二乘人度众生随缘而已,没办法像菩萨那样大公无私作为不请之友,能无尽度化众生离苦得乐,修六度、行持六度,道理在此。这内容真庄严,三藏十二部教典不论怎么讲,都没有离开这四句偈的内容。再念一次:

「对境无心了凡尘,无心犹非真修行,

无住生心修六度,方为如来接棒人。」

我们修道听了很多经,学了很多法,但是却无从入门,学太多却不知要如何修,这是大多数人常碰到的问题,今天我教大家行持这四句偈,你修行就有个入门处。「对境无心了凡尘,无心犹非真修行,无住生心修六度,方为如来接棒人。」听起来真是大快人心,听起来会起欢喜心,有个入门、入道之处,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开悟圣僧「无住生心修六度」大同小异。「无住生心」,「无住」是什么意思?就是放下一切万缘,完全净化心里所有尘埃,一切三毒净化,无明三惑全部顿断,无所住,就可见到本体,见到如来藏,见到一真法界,见到大圆镜智,见到法身、见到佛性的时候,就叫做「真空」。应无所住,即见到本体。

再者,「而生其心」生什么心?见到真空不是代表就没事了,见到真空如果没有「生其心」,变成断灭,就成了二乘人,这不是佛陀的本意,要「而生其心」,生慈悲喜舍的心,叫做真空妙有。见到真如本性即转凡入圣,但是不要忘了要「倒驾慈航」发起大慈悲心、大喜大舍的心,无尽的度化众生,这才是完整的佛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涵意就是这样。也就是所谓「无住生心修六度万行,方为如来接棒人。」

我们不能离开五欲六尘,在五欲六尘中净化解脱了凡尘,达到心中无相、无住、无尘、无境,心空境寂,这时候我们的法身当下显露,你日夜的诉求,追求的对象「明心见性」在此时开花结果了。无念、无住、无相、无尘,那是什么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既然心里无念、无住、无相、无尘,那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你的本地风光,就是你诉求要见的佛性,向你老人家恭喜。要达这种境界,你要下很大的功夫,所以人人最后的诉求就是见到我们清净光明的理体,我们的佛性,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的如来藏性。无念、无住、无相、无境,心地万法不立,一尘不染,光明的本性非常自在解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来无去,不一不异,自性解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