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二天

第二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今天再继续讲「见性成佛」,昨天讲了这个主题,全国人民百姓听了各个法喜充满,振奋人心,原因是大家认同「见性成佛」,因为人人有佛性,有佛性修行就会成

第二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今天再继续讲「见性成佛」,昨天讲了这个主题,全国人民百姓听了各个法喜充满,振奋人心,原因是大家认同「见性成佛」,因为人人有佛性,有佛性修行就会成佛,若要成佛就要透过见性这个阶段。如何「见性」?「性」在那里?「性」是怎么一回事?这都是问题,所以,未透过听经闻法,看了义的佛法,圆满的佛法,想要见性成佛很困难,所以见性成佛是完全不啰嗦,不拐弯抹角,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在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将心心相应的心法,传给摩诃大迦叶尊者,说了几句话: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今付嘱摩诃大迦叶。」

禅宗就在此情况下代代相传下来。见性的人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离开生活没有佛法可言。并非离开人间,谢绝人间到深山隐居就叫做佛法,那就误会了。那不是修行,那是避境、逃世、消极,这样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中道实相的道理。没有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中,把佛法变成空中楼阁,放在高处欣赏,做知识的研究而已,与解脱见性、觉性的生活完全不相干。说了半天,只一句话,见性的人也就是开悟证果的人不离生活,生活若觉悟,生活就是佛法。

如果佛法不能觉悟,佛法当下就是生活,是世间法。总之,每一位开悟的人也好,未开悟的人也好,修行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见性,在生活中悟性,在生活中契会本性,这是自古以来,十方三世诸佛的名言,是所有菩萨的格言,是每一位开悟证果祖师的心声。我现在要举用一位开悟圣僧,他开悟证果以后,当下头一句话说:

「饥来吃饭困来眠,行住坐卧了无痕,

心空境寂开正眼,相逢原是本来人。」

好庄严啊!告诉你佛法在生活中,你不要离开生活求佛法,生活必须无染污,无取舍,在生活中,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样的生活就是觉性的生活,也就是正觉的生活,正觉的生活就是佛法。他说,肚子饿的时候就要吃饭,你若困了想睡的时候就上床去睡。有人说:「吃饭和睡觉怎么是佛法呢?普通没有学佛的人,也会吃饭睡觉。」误会了,世间有几人真正会吃饭睡觉呢?如果会吃饭睡觉,今天就不会做三界的苦命儿,六道的流浪汉,在三界内轮回生死受无量苦了,不是吗?因为凡夫不会睡,睡得不安稳,做一堆恶梦,做一堆好梦,睡得不好。吃一顿饭起懊恼,吃一顿饭欢喜得半死,吃一顿饭嫌东嫌西,噢!太淡了,太咸了,太甜了,饭添太大碗了,菜煮的不够软啦!煮太烂啦!把太太骂得惨兮兮,嫌煮食物的人饭桶、愚笨,吃一顿饭苦恼无边,请问你会吃饭吗?你吃饭的分数是零分,吃一餐饭被饭转得东倒西歪,还说会吃饭,让人笑掉整排大牙。所以,凡夫不会吃饭又不肯承认,他说:我怎么不会吃饭?我活到七八十岁,怎么不会吃饭呢?但是他不知道,他吃饭时都被境界所转,吃一顿饭起多少苦恼,嫌东嫌西,如此就是失败的吃饭,被吃饭考倒了。

弘一大师吃饭若菜煮太淡时,人问弘一大师:「这一餐饭如何?」他说:「淡有淡的滋味。」若问会不会太咸?他说:「咸有咸的滋味。」不会被境所转,那么这是一餐成功的饭,这顿饭吃得香喷喷,光明自在。就在这个窍门而已,掌握这个窍门,当下自性解脱,这就是生活有佛法,佛法不离生活。佛法没有离开生活,离开生活并无佛法,道理在此。

所以众生不会吃饭,不会睡觉,他还不相信,在睡觉的时候,棉被太硬就开始抱怨,枕头太高就起苦恼,睡觉时,两条腿又跨东横西,睡着了又流口水,两只脚张开睡到恶梦连连,众生不会睡觉他不相信,如果睡得安稳,今天就已经解脱了。所以禅师说肚子饿了要吃饭,你会吃饭吗?想睡就去睡,你会睡吗?睡得安不安稳呢?接下来这句话就见功夫了,他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行住坐卧了无痕」。这「了无痕」真的是功夫,我们走路走不安稳,心着相,染污一切境界。在坐、睡、吃饭时心中一堆垃圾,起多少苦恼啊!又有一些贪着,所以说「行住坐卧了无痕」是真正修道的功夫。

在行住坐卧之中,一切尘埃,一切境界,一切烦恼都沾粘在你的心,你的心布满尘埃,这要如何「了无痕」?反而是沾粘一堆尘埃染污自性,所以佛门有一句话:「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不错,走路有走路的解脱方法,坐有坐的方法,睡有睡的方法,一切如法,自性解脱了无痕,没有染污。例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莲花还没开花之前长在水里,那水是脏的烂泥巴,一旦莲花出离水面之后,这朵莲花仍保持圣洁光明自在解脱出世净化。莲花的精神,表示我们生活在这五浊恶世,活在凡间里,你我大家如果遇到会喜怒哀乐的痛苦烦恼事、快乐的事,乃至逆境、顺境,全都不会被它所转,而能转一切境界,自性不染一切尘埃「了无痕」,当下此人具有莲花的精神自性解脱了,如此可向他顶礼,向他礼拜了,他已不是普通人了,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呀!

遇到逆境时,怨天尤人,怨上司没有提携,怨晚辈糟踏他,怨来怨去,对社会不满,埋怨国家,气愤不平,这是凡夫的角色。圣人不会这样,圣人知道这个国家社会之所以会如此,全都是众生的共业使然,因此能转境不会被境所转,不生苦恼心。可见圣人和凡夫的差别就在这个窍门而已,悟与未悟的差别,净化和未净化的差别,有了无痕和无了无痕的差别而已。如此看来,虽然一样是睡觉,一样是吃饭,两人的心境却有一八0度的差别,一个是圣人的心境,一个是凡夫的心境,两人一样在吃饭,一样在睡觉,但意境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修行就是这样修的呀!他才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行住坐卧了无痕」道理就在此。

「心空境寂开正眼,相逢原是本来人」是什么意思呢?「心空境寂开正眼」「心空」就是他的心里没有贪、瞋、痴等无明烦恼,了解贪、瞋、痴无明烦恼当下是缘起性空,所有的无明烦恼,所有的见思、尘沙、无明惑,心内的尘埃、尘境完全净化掉叫做「心空」。「境寂」就是外在一切法,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是非善恶,心中了解外在境界也是缘起性空,所以,空性的诸法了不可得,也可以说心空境寂,心空就是内空,境寂就是外空。内空、外空诸法皆空,当下开正眼。所以学佛的困难,在难以和诸法的空性相应,之所以会流浪生死、沉沦三界苦海,主要是不能了解「心空境寂」,能够了解「心空境寂」的人,早就出离三界,转凡入圣了,那会到现在还在做三界的苦命儿、六道的流浪汉?

所以修道要用摩诃般若智慧观看一切森罗万象、一切诸法,当下就「心空境寂」。「开正眼」简单说,你的法身复活时,你的大圆镜智现前时,你的自性彰显,如风吹云散,你的一真法界,你的佛性,已经显现。最怕的是你无法「心空境寂」,你若能够心空境寂,当下就开正眼,也就是明心见性的时候了。当你明心见性时,接下来这句话,就要恭喜你了,开悟圣僧说:「相逢原是本来人」听到这一句话才会大快人心,我们台湾人说「听了才会爽快」。不错,等到有一天「心空境寂,行住坐卧了无痕」时,「相逢原是本来人」,代表你见到了本来面目,见到本地风光的时候,即为禅宗所言「明心见性」的时候。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