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三十四天

第三十四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讲到「见性成佛」顾名思义,可以站在因地来讲也好,果地来讲全都可以。有的已经修到顿教法门,多生累?修到将近因圆果满的时候,当然见性成佛,此为站在

第三十四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讲到「见性成佛」顾名思义,可以站在因地来讲也好,果地来讲全都可以。有的已经修到顿教法门,多生累?修到将近因圆果满的时候,当然见性成佛,此为站在果地而言。如果站在因地来讲,「见性」就是见到他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也就是见到了「涅槃性」,依此性去修行,有一天毕竟成佛。

所以「见性成佛」分成因地和果地的立场而言,两方面就对了。我们禅宗有时讲「心」,有时讲「性」,有时说「道」,有时说「禅」,有时说「妙觉」,有时说「如来藏」名词很多,但都指着你「本来面目」而言,也就是你光明的「本性」。禅宗都是先建立你有一个心,悟明心地解脱以后当然是转凡入圣了。但是要让你认同有一个心不容易喔,是真的不容易。也因为一般人往往「见心」见不到,「会心」会不着,连同自己的心都否认掉,天下间到处是。所以要让你建立有一个心,百岁命终之后,绝对随你的心意识投胎转世,你就无能为力去信你的自心了。

有一位将军渐渐的学佛,经典看了很多,处处都教我们要「明心见性」,他对「明心见性」非常有兴趣,但是充满了许多疑惑。所以来到一位开悟圣僧面前,请教这个问题,他说:「禅师你常说人人皆有佛性,都有一个心,请问心在何处呢?」心在何处?我们听开悟圣僧如何回答他,回答得一针见血非常微妙。他回答:「你的性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流露,你都没看见吗?」他这些话就是要让你回光返照,让你反省,让你回头见你的「性」。

开悟圣僧云:「心在何处?汝问我者,即是汝心,我答汝即是我心。我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我!问我即汝心,从无始?来,乃至施为动作,一切时处,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不愧是开悟圣僧,用无量的善巧,让将军契会他的本心,结果这位将军当下就悟入了,向老和尚顶礼三拜。他怎么答呢?他说:「你问我心在何处?要在那里契会你的心,能够看到你的心?你问我的,你能问我的,那就是你的心啊!」很直接的回答。我老和尚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我能答的就是我的心,如果我老和尚没有心的话,我如何来回答你的问题呢?你若无心的话又如何来问我呢?你能问我的、可以问我的,当下就是你的心。你看三两句话就要让他见到他的心,这位老和尚有善巧方法,不然说半天,三藏十二部经典看完了、研究完了,你还是没办法契会你的心。老和尚再说:「从无始?以来,佛性在你身体里,在施为动作行住坐卧,一切处、一切时全都没有离开你啊!那就是你的心,你的本来面目,你的佛性。」每一句都没有转弯抹角,每一句都点破他的心,他说:

「心在何处?汝问我者,即是汝心,我答汝即是我心。我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我!问我即汝心。从无始?来,乃至施为动作,一切时处,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所以说,你我人人都有一个「佛性」,但是「佛性」没有善根、没去探讨、没去注意、没有留意的人,那怕他有一个心,他也不知不觉啊!别说先知先觉了,都不知不觉,可是不知不觉又在生活中行住坐卧。所以见性之人当下就悟入了,不见其本心之人一迷永迷。所以「性」在作用,你要如何运用呢?如果你伤心在哭,这样叫做哭佛。如果你心生欢喜、欢天喜地,哈哈大笑是笑佛。看你如何用这个「性」,你动怒脖子的筋很粗像高速公路,怒发冲冠这样是怒佛。你阿爹阿娘亲戚朋友往生,心情?卒非常悲哀,如此叫做哀佛。你要哀佛、要笑佛、要哭佛呢?你可以自由选择。所以我们常说一句话,你有能力将你一辈子哭、笑、喜、怒、哀、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用录音带录起来,羞愧的事也录下来,你私下放出来听听看,你会羞愧无地自容。所以「性」无好无坏如何用而已,作佛用变佛性,作众生用变众生性,作贼用变贼性,作畜性用变畜牲性,做鬼用变鬼性,性无二样性无差别因人而异。所以性在你的生活中,性就是你的心,看你如何去用,用得好就上升,拿来修行到最后成佛。你用到坏处用到恶处去,做非法的事,杀盗淫妄、五逆十恶去做的人最后佛不成,反而堕落变魔王了。所以性实在无好无坏,就看你如何运筹、如何用而已。

在修道过程中,我们要做小乘做大乘或是做自了汉,全在你的心如何用而已。来,我们看一位开悟圣僧怎么说:

「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名为中道。」

这是站在「心」的立场来说话,前后刚好有三个境界。第一凡夫自古多生累?以来,都一直生心一直生心一直生心,生情、生爱、生心、染境因此一向生心,我们称呼为「有」。三界里面是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有三界六道有轮回有生死,注下生死之因,生心就是有,凡夫就是这样。二乘人也就是小乘阿罗汉之类的,一向灭心名为「无」。因为有妄想他认为很麻烦,阿罗汉认为在那里起心动念,这些是多余的多此一举可以不要,所以一直要灭掉进入偏执的涅槃,这样比较快活。你动念头,他认为如牢狱很痛苦的事。所以一向要灭掉自己的妄想心,进入空寂当中,这样叫做「无」。是为小乘的人一向灭心,称呼为无也就是空的意思,也是进入偏执涅槃的意思。菩萨和佛就不一样了,佛和菩萨未曾生心也未曾灭心,因为心灭也灭不掉,心生也不会因为要生它才生,你不生它本来就生。它不能说无,若无不就无中生有吗?那也不对。他不会在有无当中打转,因为他知道它不生不灭,所以他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你也不能说它有,它的有是因为妙用没有污染,如此才称呼为「非有」,他这个有是妙用,不是凡夫的有。凡夫的有是生尘生境生感情,然后堕落造业所以它非有,也不能说它无叫做「非无心」。连同清净光明的如来藏性都没有的话,那就甭说了呀!修到连心都没有,那就不用修了。也不会因为你没修就无;有修就有,本来是不生不灭。所以修道你没有达到「非有非无心」入此中道不二门,你始终无法见到你的本性。再念一遍:

「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名为中道。」

这三种境界就是凡夫执着「有」,不知道这现象界的问题、宇宙的问题、人生的问题,它虽然是有,但却是空幻不实的,但是空幻不实他却执着为有,所以才沉沦生死。为何沉沦生死?不了解「有」的当下就是「空幻」,把无常当作常,因此颠倒,颠倒当中就做颠倒的业受颠倒的痛苦,凡夫如此。二乘人执着无、执着空进入偏执的涅槃当中,所以他就不要出来度众生了。阿罗汉开悟证果以后,你要他出来度众生,他就比较为难,不想。因为在现象界是很累的事,连起心动念都不要了,何况进入现象界、花花世界、五浊恶世,他那里会起欢喜心?只是增加烦躁、困扰而已。所以阿罗汉就说了:「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看这生死轮回是痛苦的事,冤家死对头。所以不要来人间度众生。他就不想倒驾慈航了,看生死就像冤家,这就是他一向入于空、入于无、灭掉一切心。而菩萨知道这样不对,虽然生死,生死性也是涅槃性,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有就是空,所以菩萨证得中道实相的道理,那怕在生死性当中,他也能自在解脱如同涅槃性,所以叫做证入中道实相的道理。但阿罗汉不一样,他两极化,涅槃就是涅槃,生死就是生死,你不要把他混为一谈,因为他没有悟得生死就是涅槃的道理,叫做两极化。凡夫在生死当中,声闻、缘觉也是阿罗汉之类,他在涅槃这岸偏执涅槃,两个两极化都不对,虽然不对,但是阿罗汉比较快活,因为他解脱了。凡夫执有把无常当做常,把现象界牢牢的执着住,看不破、放不下、不解脱、不自在都是两极化。菩萨不一样,他行「空有不二」,行「色心不二」,行「菩提烦恼不二」,行「生死涅槃不二」的道理,因此中道解脱,所以菩萨和佛就胜过阿罗汉十万八千里。总而言之,凡夫执着有,二乘人执着空,佛、菩萨是行「空有不二」的中道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