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十一天

第十一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为什么要说「见性」法门?因为「见性成佛」是一个庄严的法门,是一个解脱的法门。你若想脱离三界成就佛道,必须经过见性的洗礼,如果佛弟子,不想成佛就

第十一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为什么要说「见性」法门?因为「见性成佛」是一个庄严的法门,是一个解脱的法门。你若想脱离三界成就佛道,必须经过见性的洗礼,如果佛弟子,不想成佛就另当别论,若要成佛一定要「见性」。我常说一句话,在娑婆世界你没有办法修到见性成佛,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仍然教你如何见性,即使往生十方世界任何一个净土,诸佛也会为你开示如何见性,因为见性是转凡入圣、成就佛道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么说来,见性重不重要?非常重要。有一位开悟禅师,在开悟证果以后,他的感言很多、感触很多说出了四句法语

「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这位开悟禅师在树下参禅,经过数十年的修道,突然悟出了五蕴当中藏了一位真人,日夜为我南北奔波,我都没有见到他,在坐禅时突然悟到了自性,故说「五蕴山中藏真人」,「五蕴」代表构成生命的五大因素,如果没有五蕴,生命是无法存在的。生命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和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因为生命是由物质界和精神界所和合,构成缘起,因此生命才诞生。换句话说,生命就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和合的,前面的「色」就是物质界,也就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因素所构成,后面的「受、想、行、识」是属于精神界。所以五蕴和合就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五大因素当中,除了肉体的物质界以外,还有一个「真人」,这个真人就是精神界,也就是「神识」,也就是佛门所说的「佛性」。不是道教所称的孙真人、张真人、陈真人,不是这个意思。

何谓「真人」?难道还有「假人」吗?比方说,染污自性就是假人,会嫉妒人家就是假人,会吃醋就是假人,说人我是非就是假人,你吃饱没事当扒手、小偷、抢劫就是假人。什么是「真人」?真人的自性是清净的,真人的自性是没有染污五欲六尘的,真人的心地是光明解脱的,充满了愿力、慈悲喜舍,这就是真人。有大雄大力、大喜大舍,这就是真人,真人的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悲悯众生,作为施无畏者,能普度众生,这就是真人啊!

这位禅师在此时真正悟到了他的本性,见到他的如来藏性,见到他的本来面目「真人」。他才说「五蕴山中藏真人」,比喻五蕴的身体就像一座山,这座山里面藏了一位真人,凡夫众生因为无法悟明本性,见到他的真人,所以多生累劫沉沦生死,六道轮回周旋不出。这位禅师在坐禅时悟入他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五蕴山中藏真人」恭喜这位禅师,所说的话句句都一针见血。接下来又说「六根门头放光明」自从他见到本性以后,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作用没有染污,可以起无量的妙用,起慈悲喜舍,不做落入因果、染污的事,是名「放光明」。这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放光明,是指在作用当中没有染污。若染污,就是黑暗、没解脱,也就是不自在,就构成生死轮回了。可见禅师见性以后就会修行,是为「见性起修」,一切都是大体大用,「六根门头放光明」即是此意。

凡夫众生就是没有见性,也就是没有悟到五蕴山中的真人,因此「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前面是见性的话、是起妙用的话、是已经悟性的人所说的话。后面指的是凡夫众生的佛性随着他在日夜当中奔波、付出劳力、运筹,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当中,做很多事情,可惜却不认识佛性,也就是没有见性。因此迷失自己的主人,这才叫做严重啊!这才叫做可怜。我常说和外面的人做朋友虽然是好,但是不了时︵难以长久︶,外面的朋友有时会骗你,有时候为了利害关系,好朋友也会翻脸,吵起架来就像仇人一样。外面的朋友有生灭会起变化,不是永恒不变的,是暂时的,只是剎那之间的相聚而已,与其和外面的人做朋友,不如和自己的本性作朋友而来得至交,能永恒不变。可惜你舍本逐末,你自己的主人不认,却和外面的人做朋友,是不是颠倒呢?你迷失了你的主人,迷失了你的佛性,「日夜相处不相识」,才是可怜啊!

因此,没有见性的人、迷失主人的人,还要生死轮回,在六道中做一个苦命儿、三界的流浪汉。因此,开悟禅师这些法语,我当初看完以后,喔!修行不必搞到很忙碌,不必弄到神魂颠倒,弄得千斤重担似的,轻轻松松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见性。原来修行就是要回光返照,照见自己的本性,悟到自己的主人,如此当下出离三界证成菩提,那有什么困难的呢?所以我当初看到开悟禅师这些语录,当下回光返照就悟入了。再念一遍,太庄严了,如此,修行就知道有个门路,不然佛法听了一牛车,仍找不到门路,见不到你本来的主人,如此叫做可怜啊!你看教内有很多人在喊修道,听了一辈子的佛法,研究了一辈子的经典,甚至修福报布施喜舍,但没有开悟证果者一大堆,原因就是找不到门路可以入门,要如何入门?开悟禅师这四句法语就够你修了,你就不用修的死去活来,在那里烦烦恼恼、颠颠倒倒。来看禅师怎么说:

「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

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

所以会修道的人只是抓住窍门而已,你真的想要修行,以这四句来修就够了。简单讲,五蕴是构成生命的五大因素,没有五蕴就无法构成完整的生命,我们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是色心缘起论,为什么佛教不讲唯物论?唯物论就是否认精神界、神识、佛性的存在,以为人死后如灯灭,死后如枯木,这是危险的理论,邪知邪见的理论,思想极端,不符合中道和真理。这就是社会上一些非常聪明书读得很多,自认是知识分子,却无法善根流露来学佛修道的原因。错在哪里?唯物论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死后尘归尘、土归土,这种人多生累劫,生生世世没有种善根,没有听经闻法,因此有着唯物论的思想,可怜哪!难怪开悟祖师说:「日夜相处不相识,迷失主人甚可怜。」如此要达到「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还早得很哪!所以修行是慢慢修、慢慢熏习的,善根慢慢累积。今天才有可能契悟「五蕴山中藏真人,六根门头放光明。」来见性成佛啊!

世间人就是因为不相信有佛性的存在,有神识存在,所以善根永远没办法成熟,讲出来的话是邪知邪见、是极端的、不能见性、断绝其善根的,这样永远要受生死轮回之苦。所以,你听佛陀讲经说法以后,才知道人死后不是尘归尘、土归土、如枯木、如灯灭呀!原来人死后还有神识的存在,有意识的存在,有佛性的存在。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希望,生命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知道目前的施为动作,所做一点一滴的事情,与以后息息相关,所以会把握现在,为未来铺路,所以人生观是正面的,人生观非常正确踏实,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因此会很认真的为以后成就佛道而铺路。现在所做的一点一滴,和未来都有密切关系,因此,肯定人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自己未来铺路,为开悟证果、成就佛道而铺路,所以学佛的好处在此啊!最后因圆果满,因而「见性成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