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二十七天(3)

净土宗的入门就不一样了,叫做「有门入门」和禅宗相反,是怎么有门?「无门」是与「空」相应完全不可生念头,所谓万法不能立,一尘不染,怎么可以起任何一个念头呢?是为无门而入门与空相应,与净土宗不同。净土宗

净土宗的入门就不一样了,叫做「有门入门」和禅宗相反,是怎么有门?「无门」是与「空」相应完全不可生念头,所谓万法不能立,一尘不染,怎么可以起任何一个念头呢?是为无门而入门与空相应,与净土宗不同。净土宗是「有门入门」有门就是指门路,净土宗就是以妄克妄,以毒攻毒。换一句话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抑扬顿挫,念到一声声一句句口出耳听心发三到,在此状况下以妄克妄,以恶制恶,其实你的妄想非常多,你不念佛,一定是妄想无量无边,你不念佛一定念五欲六尘之境,与其念五欲六尘之境,不如来念「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之念,就不会有五欲六尘之境之念,不然想那些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念念世间的尘埃,你当然会想到一个头两个大,妄想纷飞、烦恼丛生。与其烦恼丛生,不如来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也是念头,以这念头的妄制服这些妄,叫做以妄制妄,如此念到一心不乱现前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错,有妄念就没佛念,有佛念就没妄念,以佛念来降服所有的妄念,最后达到一心现前,以佛念降服所有的妄念,万念归于一念,「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念佛的功能啊!念到一心不乱念佛三昧现前,当下你的法身就活了。这样就是「有门入门」「有」就是有念头,有作用,有「阿弥陀佛」之念就是有门,有门念到以妄制妄,以佛念降服所有妄想意识,归于清净一念叫做「有门入门」,入什么门?一心不乱之门,法身复活之念。

所以禅宗和净土宗二者入门的方式不相同,在唐朝以前禅宗和净土宗是格格不入,你念佛不可参禅,参禅不可来念佛,你们两个法门入门不相同,混为一谈,说圆融说解脱全是戏论,当然禅就是净,净就是禅,道理一样,但是有几人做得到呢?圆融法谁不了解呢?你我大家都了解,但是入门你要乖乖的念佛就念佛,禅宗就禅宗,不可动不动就禅净双修,这全都对,但问题是你做不到。当你禅的时候,不知道净,净的时候不知道禅,你念佛时说是禅,其实是妄想。你参禅的时候说是净又有佛念,你抓不准拿捏不住,你说圆融是好听的口头禅而已,与你真正要行门解脱全都派不上用场。所以你念佛时安心的念,以妄制妄达到一念清净现前,向你恭喜,法身复活的时候了。你参禅无门入门,通而无路,塞而有门,到最后见性的人也是你呀!总之,我们的心就是佛,佛就是你的心,离开心并无佛,离开佛并无心,心佛不二之物。所以修道能认同你的心就是佛者,此人的善根就成熟了。

所以修道要从那里修?从心地去下功夫就对了。今天的见性成佛是针对禅宗而说,处处为你指明你的心就是佛,离开你的心向外追求佛,追求一切法,全都是妄想心生的。所以一位开悟圣僧,他老人家讲话了,开悟圣僧云:

「惟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无所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这是黄檗禅师讲的解脱法语,黄檗禅师是开悟圣僧,是不简单的一位圣者,我稍微讲一下他的典故。黄檗禅师出家时,他母亲很舍不得,虽舍不得但知道出家修行很好,所以母子在依依不舍当中分别。黄檗禅师出家以后,很认真参禅悟道,有一天已经开悟证果,在这一段岁月当中,已有相当一段期间。他的母亲思念儿子非常悲切,虽然送儿出家,割爱、喜舍出去却舍不得,日夜思念眼泪??而流,哭到最后就失明了。有一天听说他的儿子来到本庄弘法布教传心法,说见性成佛的法门。她抱着非常高兴的心情移动脚步,但是老人家两眼失明的状况下,因而跌落断崖死在断崖的水底。全庄所有的人都不谅解黄檗禅师,因此议论纷纷,批评他的人我是非一大堆。黄檗禅师一语不发,也没什么好解释的,我出家修行是事实。将他母亲自水底捞起来以后放在河边,捡了一些干柴一根一根叠好,差不多半个人高的柴,把他的母亲放在柴上火化。在火化当中说出了几句话。他说:「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语。」话一说完,剎那之间,看他母亲被火烧得只剩骨头,在柴堆里化作天神,徐徐而升飘向半空中,这正是他的母亲的神魂往生天上,在离开这世间的时候,向他的儿子说了几句话:「我的好孩子,好孩子,你割爱辞亲,忍受感情之痛和母亲惜别,母亲今日才深深体会你的用心何在,辛苦的孩子,感谢你为妈妈超渡,妈妈现在要往生第二层天,忉利天的所在,感谢再感谢,珍重啊!」在此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他的母亲在火焰中,徐徐飘上第二层天忉利天。

所以黄檗禅师一位开悟证果的圣僧,他出家的功德回向给他的母亲,在此不可思议诸佛加被的状况下,他的母亲徐徐往生忉利天。这些语录就是黄檗禅师开悟证果时常拿出来讲的话,所以说「惟此一心即是佛,佛和众生并无什么差别。」但是众生之所以作众生,就是着相外求,永无止境贪着外面五欲六尘之境,贪而不舍甚至求之转失。拿来的东西,得来的东西,求来的东西,一切如梦幻泡影,总是回归到无常「求之转失」。「使佛觅佛」你自己就是佛了,何必离开自性佛向外去找佛呢?离开自己的心追求外面的心呢?这分明是颠倒了,那怕尽形寿,那怕是多生累劫,你都没有能力见到你的自性之佛,你想要开悟证果成就佛道永远都不可能。

凡夫众生不知息念、忘虑,「息」就是休息,「念」是念头,念头把它STOP起来静止起来停下来,妄想纷飞不可丛生,心猿意马摆平,息念啊忘虑啊,你还有什么罣碍?还有什么可以执着?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要忘虑啊!不要吃饱没事杞人忧天,没办法活到一百岁,却烦恼一百岁以后的事。在那边忧虑,这些都是多余的,你若有办法息念忘虑,你的自性之佛当下现前了。这就是黄檗禅师说出来启示我们的话,为我们勉励的话,让我们修道有一个入门之处。如本再念一遍:

开悟圣僧云:「惟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求心,穷劫尽形,终无所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这就是黄檗禅师开悟证果以后写的一本书,叫做「传心法要」非常庄严。我在家的时候看了「传心法要」就悟明心地了。

我们在修道过程中,能够息心忘虑,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当下把它摆平净化的话,一念心不生即是如如佛,诸佛菩萨不会打妄语啊!希望我们国人就是国家人民百姓叫做国人不是各人,希望我们国人要记住,修道,道在心,你承认你的心就是佛,向这个目标去修证最后明心见性,最后自性佛现前,也就是你自己本人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