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广钦老和尚在福建承天寺坐禅,在后山坐禅他常常坐禅入定,有一次在后山坐禅一入定就三个月,广钦老和尚不是年老了才有功夫,在年轻时就常坐禅,精进用功修道有降服老虎之称。有一次他在山洞里坐禅,这山洞就是虎穴住了许多老虎,他在那边坐禅眼睛一睁开出定,看见几只老虎在眼前,老虎向他示威,出声大吼要吓他咬他。广钦老和尚告诉它:「汝等畜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今生做老虎就是果报,过去如果没有做下五逆十恶的重业,那来感召畜牲的果报呢?已经够可怜、业障很重了,怎能来干扰修行,有无量过失哦,我来替你授三皈依。」皈依后又说:「老虎要拥护我修道,借用一下而已,以后你依护持我修行的功德,以此功德就可以超越虎身。」为它说法十分钟,这些老虎听他讲这些话以后,似懂非懂点了一下头就离开,以后那一个地方就变成老和尚修行的处所。因此他的名声就大大轰动了寺内寺外,有伏虎之称就是由此典故。所以一位高僧大德,在说话当中连畜牲都听得懂,你想想看,所以有修就有差啊!世间人讲「有吃药有行气,有烧香有保佑。」有修行就有进入圣人境界的可能性。 老和尚坐禅就入定了,一入定又三个月,很恰巧,弘一大师也经过承天寺,听说后山有一位出家人入禅定,他很尊敬老和尚就去那边探望他观摩一下,参访一下。他看到老和尚坐得笔直,知道这是进入了禅定,就在耳朵边弹指三下,意思是请老和尚出定。弘一大师请他出定以后,移动轻快的脚步往承天寺去。奇怪的是刚才领先老和尚移动脚步下山返寺,为何我跑到寺里时,看到老和尚已经坐在那里等他了。他吓一跳,哦,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啊!入定三个月的人,照理起来以后两腿也要揉一揉,暖身一下也要近一小时的时间啊!我边跑边走,边走边跑竟然速度比我还快,早一步到寺,所以此时弘一大师对广钦老和尚就更加尊敬了,一切皆在无言中。你看三弹指而已,老和尚就知道要请他出定,有话要跟他参访就出定下山,老和尚不简单。有一天如本如果入这大禅定时,你来弹弹看,说不定没动静不会出定喔!你要拿一个大钟来敲,看我会不会醒。所以有功夫的人稍微一请就起来了,就出定了,如果不是有份量有德行的人,也是请不出来的。弘一大师对他三弹指老和尚就出定了,所以说有出定、有入定,还不太究竟,但是功夫不简单了。叫你入定甭说入定,五分钟不要有妄想你就做不到了,何况入定呢?不简单喔! 我们如果没有功夫境界,不知道的人轻举妄动,胡乱处理一件事情,也会误了大事,为什么说会误事呢?我来说给诸位听。以前有一位禅师,他时常坐禅都入定,有一次入定入得特别久了一点,差不多四个月,平常都是一个礼拜、一个月、一个半月就很久了,突然有一次入定四个月,旁边的弟子都认为他已经往生了。因为坐在山上,一些蔓藤都绕在他身上缠着他全身都是。四个月,弟子看了不清楚师父到底是入定还是往生了,一动都不动,一些山上的藤将他缠得全身,像稻草人,叫又叫不醒,用引磬来请又不出定,大家判断已经往生了。老和尚入很深的禅定,大家议论以后就将他火化,反正师父往生了将他火化。这下糟了,火化过后老和尚出定找不到他的身体才知道,啊!这下事情不妙,我的弟子境界未到,不知我入大禅定当作已经往生将他火化,找不到他的肉体。晚上他徒弟在坐禅用功时,用境界来通报他说:「师父是入大禅定,你轻举妄动没请善知识来鉴定,就将我火化了,你误了我无法在娑婆世界住世来度众生,你要怎么说?」徒弟不知要如何,哭笑不得向师父忏悔。你想想看?所以一个人如果入禅定时,你若不知道当作他往生了,这样会误了大事,像老和尚就是个例子。我们的意思就是要告诉诸位,有入定有出定,这还不究竟,但是有入定有出定就不简单了。 所以我们修道必须达到「动静一如」,才堪称为圣人。再念一遍: 「动静一如,并非理悟,应须证得,超越动静,即名圣者。」 这点非常重要。诸位,修道有禅定要入定也好,出定也好,要超越动静一如也好,乃至像诸佛的境界也好,第一项一定要「见性」。所以我们订这个题目为「见性成佛」,有深深的潜在道理和意义存在。因为凡夫众生修道,不是用真如涅槃之性在用功,都用妄想意识的分别、用污染之心、用取舍得失的凡心在处事待人,既然如此,那里能超越解脱呢?因为进入凡夫之心为人处事,注定此人将受污染之心,感召未来的因果,被绑住了,佛门称为「业力」。所以我们修道见性以后就产生「愿力」,化「业力」为「愿力」就对了。但是最重要的要有这种愿力,首先要见性,所以见性之人堪称为祖师,是善知识。他所用的功不会污染、不会落下因果,因此当下自性解脱出离三界。所以修道首先以「见性」为要道理在此。诸位不用客气、不用谦虚,不可说我不敢想啦,我没希望,你千万不要这么说,因为你我大家都有一个「性」,佛教所讲佛性的性,本性的性,既然你我有一个佛性,这样修行就有希望。既然有希望,我们要拿出信心,发大愿,为明心见性来努力就对了。如果你有一个佛性一切都好说,除非你是草木石头,这就另当别论了。既然有一个性、一个知觉、一个心,这样修行就有希望了。所以要运用一位开悟圣僧说出开悟心境: 「众生本具佛性,如水与冰,无水即无冰,众生之外无佛,众生不知佛在近处而远求,如在水中却叫渴。」 「如在水中却叫渴」这句话最重要。众生,也就是六道众生,人人都具足了佛性的存在,不是我有你无,你有他无,若是这样叫做不平等,事实也并非如此。问题在你我大家只要是做人,六道众生人人都有佛性,有佛性如水和冰一样,无冰即无水,无水即无冰,冰和水是温度的差别而已,但是冰和水有共同的性质,H2O氧化氢,质一样,因温度不同产生一个是固体,一个液体如此而已。是温度使它的质,变成有硬的有软的,冰和水的原料一样,这样一切都好说。性在众生来用变成众生性,在佛来用变成佛性,在畜牲用变畜牲性,阿修罗来用变成阿修罗性,性没有两样用有差别。但是,它的果报就随着用而划上等号。所以我们的作用很重要,你的动机很重要,观念很重要,这是构成你以后果报的问题。你的动机正确、愿力正确、思想正确、观念解脱这样与佛没什么两样。问题是你的观念不同,违背真理颠倒妄想,无穷无尽的造业,你的动机和作用,哇,所作都不是圣人之业,是凡夫之业当然感召六道众生的果报。 所以修道要由「因」下去修,等到产生果报就来不及了。果报无法修,果报无法转修行,要「因」中转,「果」中不能转,果是产生果报的时候了。好比我做男生,我做男生无论如何美容,改善我身体的机能,都无法变成女性。已经构成女性是果报的时候了,想要转为男性,难啊!?然全身都变成女生一模一样了,但是思想观念还是男生的思想,这和多生累?各人的造化有密切的关系。与生俱来有修的,所以感召果报和他的「因中」有关系。所以修行要因中转,不能果中转。好,问题来了,果也有人当作因,比如我做男生我不想再做人了,利用我这果报当作因来修,修四圣谛、十二因缘,修六度波罗密,把因造下去以后因圆果满、福慧成就、见性庄严的时候,那时就成佛了。佛由何处来?由「因」来。我现在所做的一点一滴,构成成佛果报的前因,所以修行要因中转。话又收回来,水和冰也同此道理,离水无冰,离冰无水,水和冰的质是一样,只是温度热冷因此产生质的当中,一个变固体一个变液体而已,但是水的质是一样的。同样的理由「众生之外无佛」佛是如何来的?是众生修行最后福慧圆满见性以后成佛的,这样离开众生并无佛啊!佛是由众生的净化而所得,叫做「众生之外无佛」。但是众生没有听经闻法,没有听到了义的道理,因此慧不能生,他不知道「佛」当下在近处而远求啊!这才是令人真正烦恼之处。他心就是佛了,离开心并无佛,但是众生迷而不觉,在不能自觉的状况之下而远求,求什么?求外在所有诸佛。如此,和以后见性成佛恰恰离了八万四千里远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