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10)

净土教的理念与修持方式,最契现代社会之时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无暇有专门的时间用来修持佛法,净土教的修持对于他们来说,最契合不过了。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行十念法门亦可。念佛的方式多种

  净土教的理念与修持方式,最契现代社会之时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无暇有专门的时间用来修持佛法,净土教的修持对于他们来说,最契合不过了。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行十念法门亦可。念佛的方式多种多样,灵活自如。行往坐卧皆可念,各种环境均不妨碍。现代人喜欢便捷,即所谓“快餐式”的消费,念佛法门正具这种特性。当面临一件棘手的难题而心中慌乱时,抢念几句佛号,或观想:弥陀佛及其国土的美妙庄严,而我们所居的国土却无常危脆,成与败均不是定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即可心中坦荡、嗔火熄灭、透体清凉。乃至临命终时,至心十念一念,即可蒙阿弥陀佛慈光接引,往生彼安乐国土,而至究竟成佛。证知净土念佛乃佛教中“快餐式”的修持方式,弥契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它在当代的契时,在于不废世法的同时而修证佛法,不离佛法而同时经营世法。

  净土教体现出大乘佛法特有的自由开放精神,对在家修行也特别适合。即尘劳而佛事,转世俗为道场,端赖念佛对日常生活以渗透。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即可圆成我们幸福美满的人生。《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参访的善知识中,出家的比丘只有四位,其余均为在家修行者,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中,可知世法并不碍佛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如《法华经》也说:

  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84]

  净土教念佛法门不论何时何地均可修持的开放与简易的特性,正与现代社会特质相吻合。

  现代科技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而人文环境与现代人的道德心性却呈日趋浇离之况。现代社会的众生在此五浊情状日炽的时代,俗冀了生脱死,成就佛道,离却净土横超法门,必将是一筹莫展。印光大师有恳切的提醒,他说:

   时值未法,人根陋劣,舍此别修,不但具缚凡夫,莫由出离生死,即十地圣
  人,亦难圆满菩提。 [85]

  大师此语真乃大光明藏所流出的诚谛之语,震古灼今,揭示了净土教普洽现代社会之时和众生之机的特胜本质;也同时说明了净土教在现代社会具普遍的适应性与对治性。

  (四)修持和成就上的殊胜 佛教法门无量,头头可入,法法堪归,然求其收机广、下手易、功德殊胜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正如印光大师所说:

   就中(按:指佛法之中)求其至圆至顿,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
  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统摄诸法,上圣与下凡共修,大机与小根同受者,则无
  如净土法门之殊胜超绝也。 [86]

  念佛法门的胜异方便,略标有六。其一,不值佛世,得常见佛。释尊灭度,弥勒菩萨尚未成佛,于此无佛之世,净业行人至心念佛,可得见阿弥陀佛。其二,不必断尽见思尘沙烦恼,得出生死轮回。依通途佛法,至见思惑断尽才能得出三界六道轮回。念佛法门,只要信愿坚固,以己念力,及阿弥陀佛宏愿之大威力,即可带业往生,一生彼国,即得横超三界,永脱轮回。其三,不必杂修其它行门,得大总持。念佛行门,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含摄菩萨六度万行。以六波罗蜜为例: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度;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度;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度;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度;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即禅定度;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度。可知,念佛法门,不出一心,万行具足。其四,成就快捷,不经多劫,疾得解脱。大乘通途佛法,如唯识讲四十一位,《大智度论》讲四十二位,《仁王经》说五十一位,《华严经》说了五十二位,《楞严经》说有五十六位,这都要一个个台阶逐步的往上攀,可说是层峦叠嶂,要经历三大阿僧祗漫长艰苦的修行,才能断尽惑业证得真如。而念佛特别法门,蒙佛慈光接引,带业生西,一生圆成佛道。其五,诸佛赞叹护持,佛力加被。其它行门,积功累德,均靠自力,自力实在单薄,如针挑土,欲积高山实在艰难,一遇魔境,如巨浪推沙,瞬即消平。念佛法门,十方诸佛称扬赞叹,佛力加被,慈光摄护,魔障难侵,成就稳当。其六,修持简易方便。无论在家出家,男女长幼,贫富贵贱,聪明愚笨,忙碌空闲都可修持。而修其它法门,如参禅需静谧的场所,修密需庄严的坛场供具,学教需较高的文化,且这些行门都需要较高的天资和专门的时间以及大善知识不断的引导,才有成就的可能。念佛法门,不拘于此,随时随地随人皆可修持。它既可居于高深难测的学术殿堂、华贵典雅的豪门大宅,又能走入简易朴实的庶民大众,贴进普通寻常的社会百姓,这也许也是净土法门,绵延不绝而活力不减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时值未法,去圣日遥,五浊倍染。凡夫众生在此诸多浊恶交会、聚集逼迫的当今时代,仅靠自力发心修行,障难实在太多。正法难闻,明师难遇,许多邪师外道,利用人性的弱点,盗用圣教术语,极尽蛊惑人心之能事,祸国祸民。初发心者,无力认识,容易迷惑,走入歧途而走火入魔。《楞严经》中广明行人于禅观中,击发五十阴魔,行者稍失正见,便入魔网。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中,概述了此世界凭自力求证不退转的五种困难:外道相善,乱菩萨法;声闻自利,障大慈悲;无赖恶人,破他胜德;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唯独自力,无他力护持。这五种障碍,在末法的现代社会更是触目惊心。修行佛道者,不修念佛法门,不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之力,要想有所成就,要想了脱生死,几乎已不可能。若能修持此念佛法门,则千稳万妥。即使是自认为上根利智者,也丝毫不屈才。文殊、普贤、大势至等等诸等觉菩萨,有着第二释迦美称的龙树菩萨,千部论主世亲菩萨及我国古来诸多高僧大德等等,根器不能说不利,但同样恳切至诚殷勤地赞美和修习此法门。所以,印光大师说:

   如来悲心真切,知众生自力亲证之难,纵有修持,以烦惑未断,再一受生,
  不免复迷,从兹堕落者多,超升者少,故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俾彼若圣若凡,
  同于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已证圣者,速登上地,未断惑者,永出轮回,
  较彼唯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其难易盖天渊悬殊也。 [87]

  这正说明,净土法门论效果、论学理、论难易、论便捷、论稳妥、论成就大小,较之其它法门都是卓然独步,无与比肩的。净土法门具足无上的胜异高妙、无上的方便稳当、无上的功高易进,它如陶铸万物的巨冶熔炉随念佛者的根器,九品往生各得法益。如此种种殊胜的功德,必会对现代社会佛法之修学者,产生无比的吸引力和指导作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