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真谛(梁乃崇教授)

净土真谛 梁乃崇教授讲述 时 间:民国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八月十六日晚上八时三十分 地 点:马来西亚吉打州双溪大年吉中佛教会 讲述者:良智上师(梁乃崇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今天有机会

净土真谛

梁乃崇教授讲述

  时 间:民国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八月十六日晚上八时三十分
  地 点:马来西亚吉打州双溪大年吉中佛教
  讲述者:良智上师(梁乃崇教授)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今天有机会到这里来向各位讲"净土真谛",是我的荣幸!我们就从净土宗的修证开始介绍。
  净土宗是东晋时慧远法师所创,距离现在已经相当久远了;他主要根据的三部经典是佛陀所传的:一、《阿弥陀经》,二、《观无量寿经》,三、《无量寿佛经》。大家通常读过《阿弥陀经》,所以《阿弥陀经》对各位来说,应该是很熟悉的。现在我们从经中一些重要的句子,来了解净土宗的内容。
  《阿弥陀经》说:我们如果能够念佛、执持名号,并且做到"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主动讲的,不像其他经典都是别人先启请,他才开讲的,也就是说他不等别人请问,就自己讲了这部《阿弥陀经》。《大藏经》中像这样的经典只有这么一部,其他的经典都是要别人启请以后佛才会讲,所以这部经是相当特殊的。
  但是《阿弥陀经》里面有一段经文翻译得不是很好,也不是非常清楚,是哪一段呢?就是"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段经文哪里翻得不太好呢?就是"执持名号"这句翻得不够好,使读经的人误以为只要把"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得滚瓜烂熟,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执持名号"要翻成什么才好呢?就是要把它翻成"口念名号,心忆持佛性"才好;也就是说我们口里念着佛号,但是心要忆持阿弥陀佛的佛性。然而这里用"执持"两字,没有把这个意思翻译出来。简单来说,应该把这句话改成"念持名号"--也就是说我们的嘴在念佛,但是心里要去忆持和体会佛的特性,不能只是念念佛名而已,因为只念这几个字或这个声音是没有用的。我们心里面一定要去忆持、体会阿弥陀佛的佛性,如此维持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都能专一不乱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的心有七天都能忆持、体会阿弥陀佛的佛性,临命终时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很深的。这里的"一"代表"一个",也就是"一个整体",所以"一心不乱"就是我们的心要保持一个整体而不散乱。什么叫做"心要保持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什么叫做"一心"?"一心"的意思就是"一个整体的心"。我们的心通常会想非常多个别而不相干的事情,也就是一下子想这个,一下子想那个,同时会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而且每一个想法都是独立、互不关连的,这样心就分成好几块,也就不是"一心"了。因为"一心"就是单一的,也就是这些心都连成一个整体,这也表示我们的心不是局部的。比如说我们想事情时,会只站在某个立场而不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好比女生站在妇女的立场,男生则站在男生的立场来想事情,而不能体会站在人的立场想事情的状况;如果某人的心只是局部地站在某个部份的立场去想事情,这样的心都不是"一心"。因为"一心"是整体的、通通照顾到、通通一起考虑的,这样才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个"一心"有"整体"的意思。此外,"一心"还有"专一"的意思,也就是心是非常专一的。如果我们的心能专一、同时又是一个整体的状况下维持七天,那么临终时,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经》告诉我们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阿弥陀经》里面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造成的?又是谁把这个极乐世界建造起来的?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法藏比丘发愿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他用愿力造成的。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要造一栋房子、一幢高楼大厦或一座城市,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位法藏比丘造的不是一座城市或一栋房子,而是一个世界!大家可能会想他是凭什么能力造的?其实就是凭他的"愿力"。这个极乐世界是由愿力造成的,这些话在《阿弥陀经》里面都说了,而且说得很清楚,的确是他造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现在的修行人如果能够发很大的愿,应该也有可能造出一个极乐世界。那么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只有法藏比丘所造的这一个呢?不是的,法界中有数不清的极乐世界,都是不同的修行人发愿造的,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有可能是某位修行人发心所造的,因为当他的愿力够强、够大时,是会造成这样一个世界的。不过法藏比丘所造的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和其他修行者所造的西方极乐世界有点不同,就是其他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三种净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唯有法藏比丘造的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多了一个净土,叫做"凡圣同居土",也就是说只有法藏比丘造的西方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其他的都没有,这是他唯一特殊的地方。
  现在我就来说明一下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四种净土有什么不一样。"凡圣同居土"是凡夫或圣人都可以去的净土;那么凡人怎么去那样的净土呢?是带业往生去的。"方便有余土"又是怎么去的呢?是净业往生,也就是罪业一定要清干净了才能往生的,所以修行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必须把自己的罪业清干净,否则就不能到"方便有余土"。但是"凡圣同居土"就不一样了,罪业虽没有清干净,还是可以带着罪业到那里,所以这位法藏比丘是非常了不起的。至于"实报庄严土"是怎么去的呢?"实报庄严土"是不能往生的,因为往生到不了那里,要靠禅定安住才能到,所以到"实报庄严土"就不能讲往生了。境界最高的净土就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佛的住处,只有佛才能够去那里,所以也不是往生的。因此可以往生的只有两种净土,一种"凡圣同居土"是带业往生的;另一种是"方便有余土"是净业往生的。我们修行要修到什么水准才能够净业往生啊?"方便有余土"是一地菩萨到七地菩萨往生的地方。"实报庄严土"是禅定安住的,那么要什么水准才能去呢?"实报庄严土"是八地以上到十地或者十一地的菩萨所住的地方,他们禅定安住在那里。"常寂光土"则是十二地、十三地菩萨安住之所,这里是入"解脱门"、汇归"毗卢性海",所以连禅定安住都不是了。因此如果我们要讲往生,只有两种净土可以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当然我们会想:"要把自己的业消干净,谈何容易?"如果觉得很困难,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就是法藏比丘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因为这是带业往生的;也就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如果你念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能保持七天都"一心不乱",就一定可以往生到"凡圣同居土"。我们了解这些事情以后,就晓得怎么做可以往生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做则可以禅定安住,不会往生;或是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汇归"毗卢性海",证入"常寂光土"--这是有不同秩序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