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昙鸾的净土思想(董群)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第二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董群 昙鸾(476~542)是慧远之后对净土宗产生实际影响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奠立了净土宗的基本理论框架,比如难行和易行之别,他

  论昙鸾的净土思想

  第二届净土会议论文

  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董群

  昙鸾(476~542)是慧远之后对净土宗产生实际影响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奠立了净土宗的基本理论框架,比如难行和易行之别,他力和自力之分,持名念佛的重视,并依中观之说,以无生说往生,不断烦恼而得涅槃,主张信、愿、念佛作为修持净土的基本原则,以往、还二义释回向,以法性和方便分析两种法身。如此等等,对于净土宗的创立作出了基础性的理论贡献,其思想影响到道绰、善导,而成净土宗所谓「三系」中的善导一流。

  一、易行道

  净土宗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指出了易行道的修行方法。从昙鸾开始,这一思路就已经明确了,其思想渊源来自《十住毗婆娑论.易行品》中对于菩萨求阿惟越致(不退转)的难易两种方法(道)的区分,「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昙鸾将此概括为难易两类,「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这实际上也有判教的意味。

  难行道的提出依据,是基于佛教对末法时代世道人心的估测,「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之时,求阿鞞跋致为难。」一是五浊恶世,减劫时有劫、见、烦恼、众生、寿命五种污浊。二是无佛,指末法时代,有教而无行无证果者。在这样的情形下,要精进修行,非常困难。昙鸾具体地提出五种困难。一是外道扰乱菩萨法,二是声闻乘人只求自利,妨碍大乘佛教的慈悲法门,三是无所顾忌的恶人破坏佛教的胜德,四是一些人颠倒善恶,从而障碍清净之行,五是只有自力而没有他力。

  昙鸾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易行道,「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修易行道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信,信仰西方安乐净土世界,二是愿,发愿离浊世而往生净土。此如《阿弥陀经》中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同时,要依他力,在佛愿力的决定安住维持下,入正定聚,即断惑入涅槃,这就是阿惟越致境界。《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易行道,实际强调的是往生净土的易行之道。而此种易行道首先在北方地区流行,也和北方地区的社会、人心、文化相关,可以说是应机之说。

  二、十念念佛

  如何修行才是易行道?依昙鸾之意,念佛,特别是十念念佛,才是真正的易行道。

  念佛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修行法门,《阿含经》中就将念佛列入六念、十念之一。一些大乘佛教经典,也曾着力讨论念佛,净土宗经则具体提出多种念佛方法,而在昙鸾,着重强调了持名念佛。

  依宗密对于念佛的分类,念佛有称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四种基本方法来看,净土宗经中着重强调了称名念佛、观想念佛等类。比如称名念佛,《阿弥陀经》提所讲的「执持名号」即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无量寿经》中四十八愿之第十八愿即是十念念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明确持无量寿佛之名,「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又云:「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这也是讲十念。

  至于观想念佛,《观无量寿佛经》中提出的十六观为代表。

  昙鸾主张以持名念佛为基本的念佛方法,他也简单讨论到了观相念佛和实相念佛,但更多地阐明十念的持名念佛,他可谓是中国佛教称名念佛的始祖。《十住毗婆娑论》中提到念佛,是念十方佛名号,「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其名号。」昙鸾的念佛,从内容讲,可以是念佛的庄严相好,念佛的光明,念佛的神力,念佛的智慧,念佛的本愿,等等,但更重视念佛的名号。从物件讲,专指念西方安乐世界阿弥陀佛,特别是十念,「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

  什么是十念?是无杂心地念佛,心无他想地念佛,「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无他心间杂,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为十念相续。」昙鸾举人遇贼追杀渡河可脱之例,想到要渡河,就是一念,渡河之念不杂,就是十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注重从一念一直到十念的由一到十的数字上,「但积念相续,不缘他事便罢,复何暇须知念之头数也。」

  依三辈九品之说,十念念佛或称名念佛,乃是专对于下辈下生类而言的。「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生于下辈下品者,是根性极浅众生,正是这一点,显示出此修造方法运用的广泛性。

  一般认为,念佛法门相对其他的修行方法,要容易得多,但昙鸾指出,虽然称此为易行道,但真正要不杂心念地念佛,对于凡夫来说,念佛也不容易,原因在于其心如同野马,攀缘六尘,「一往言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凡夫心犹野马,识剧猿猴,驰骋六尘,不暂停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念佛法门似易实难。如何才能不难?「宜至信心,预自克念,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应当树立对于净土的信心,克除他念、杂念,逐渐积习成性,使善根坚固。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说是易行道。

  这种念佛,昙鸾解释为止的一种含义。止有三义,第一义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因为如来名号以及西方安乐净土能止一切恶。

  三、五念门

  昙鸾宣导的更广泛的修行方法,是依世亲《净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中的五念门,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和回向门。礼拜门是修修身业,礼拜阿弥陀佛之像,其特别的含义,昙鸾认为是「归命」,礼拜只是一般的恭敬,而归命必是礼拜;赞叹门是口业,赞叹阿弥陀佛之名;作愿门是修心业,心常发愿,愿往生阿弥陀净土,也是修止的内容;观察门指观想二类内容,「一者观察器世间庄严成就,二者众生世间庄严成就。」观十七种器世间清净、十二种众生世间清净,是修观的内容;回向门指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再转发向众生,愿与其同生安乐净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