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弘法导引

净土弘法导引 [ 注:此为第五届净土弘法人才培训班所用手册,也可供大家弘法或自修参照。] 净土弘法的宗旨 :以净土五经一论为纲领,以中国净土宗祖师著作为标准,兼以通途教理为依据,灵活运
  净土弘法导引

  [ 注:此为第五届净土弘法人才培训班所用手册,也可供大家弘法或自修参照。]

  净土弘法的宗旨:以净土五经一论为纲领,以中国净土宗祖师著作为标准,兼以通途教理为依据,灵活运用四悉檀之善巧,观机逗教,循循善诱,普令众生回归弥陀愿海,成就念佛往生之大事。

  一、通途基础教理

  (一)三皈、五戒、十善

  可参考印祖:“三皈五戒十善义”——见《印祖文钞》正编卷四

  (二)因果类

  如下几方面书可备讲授(或讲经时引用公案):

  1、佛典公案

  《贤愚经》、《杂宝藏经》、《百缘经》 等佛经中所讲因果公案

  2、 可参考印祖文钞有关因果的论文

  3、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及《安士全书》中:万善先资(戒杀)、欲海回狂(戒邪淫)

  (三)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

  可参考《大智度论》相关章节。  

  二、净土经论等

  (一)经论

  1、《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可常讲。

  2、《阿弥陀经要解》,可常讲。

  《阿弥陀经疏钞》,可讲第一卷十门开启之前八章。

  3、《观经四帖疏》,重点可讲净业三福及

  九品往生章(尤其上品上生章对三心的注释)

  4、《无量寿经》,重点可讲四十八愿章、三辈往生章、及三偈章。

  5、《往生论》与《往生论注》,可常讲。

  6、《普贤行愿品》,有机缘可讲。

  (二)祖师著作

  1、印祖文钞可常讲,如《一函遍复》、《与徐福贤女士书》、《禅净四料简》等。

  2、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劝修净土诗》。

  3、《彻悟禅师语录》,《念佛伽陀百偈》。

  4、《净土十要》的著述,悉是良佳讲题。

  (三)可参照的法宝

  1、大安法师编著的书籍《净土资粮—信愿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附-圆通章讲记》。

  2、大安法师编著的书籍《净土宗教程》、《净宗法语大观》浓缩佛言祖语成篇,可随机撷取。

  3、大安法师主讲的光盘《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往生论注》、《净土资粮—信愿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三、弘法法师(或老师)行为规范

  (一)总依佛言祖语,别依净土五经一论和震旦国净土宗祖师的思想为准绳。

  (二)平等尊重大小乘一切法门,不得讪谤善知识、他宗门庭。

  (三)弘法法师应断以下过失:

  1、唯恐他人胜过自己的嫉妒心。

  2、说法不及时,推延懈怠。

  3、因再三宣说所生之疲厌心。

  4、说法时赞叹自己功德,宣说他人之过失。

  5、于佛法有悭吝心,覆藏而不宣说。

  6、有考虑财物之染污心,若所供财物微薄,则不愿说法;若所供财物丰厚,遂生欢喜而开演佛法。若自己仍执著财物,宣说佛法时,以不收供养为善。如是说法,发心即会清净如法,功德倍增。

  以上六种皆是导致传法不清净之因,当努力断除。

  四、净土修学内容、顺序建议

  五、净土闻思修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也应经常闻思净土经论。比如,对西方净土的来源,阿弥陀佛的大愿海,西方净土的独有优点,其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往生净土的殊胜利益,往生的正因和违缘,修持净土的方法,弥陀名号的功德等等,都要由多闻才能了解。多闻之后,又要多思惟忆念。如果由思惟引发了决定信解,那就能引生往生净土坚定的信念和切愿。在真信切愿推动下,身心投入修持,修一分就是一分净土正因,步步切实,决定成功,可以说“往生净土,万牛莫挽”。以这个原因,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所以先由闻思引生正确知见,这是最初的关键。在决定不疑正确见解的摄持下,所有的修行下至一点一滴都能成为净土资粮,而且是纯正的资粮,由此开始踏上了往生净土的真实之道。而且,修的效果非常好,因为整个心和阿弥陀佛相应,功德不可思议。按这样发展,虽然还身处娑婆世界,其实已成为极乐国的人。

  相反,若没有闻思净土的经论,对净土没有生起真信切愿,则修持净土容易沦为影子之道。(当然并不排除宿世已种过深厚善根,一听就能深信不移,这并非此处所指的对象。可以反观自己,如果只是模糊的信心,往生的愿望还微弱,那一定要闻思净土的经论,听经闻法。各人都有自知之明,真正反观自心就知道信愿的真切程度。)

  不闻思是怎样造成修持的不得力和不相应的呢?(此处,“闻”不只是听闻,十法行中的书写、阅读、讽诵、开演等都归属在内。)比如,没有听闻思惟过阿弥陀佛为了我们而无量劫积功累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恩德,我们就不会去忆念,也就无从生起对佛的信心和感恩心。或者,闻思得不够,观察和忆念未到量,则信心和感恩心就较弱,心不猛利、不常久。如是即便修一点,与法相应的程度也很差,效果也不明显。

  或者没有闻思,就不会了知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威神之力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宏深广大,也就不能由衷地发起对佛的皈依心,这样即便形相上向阿弥陀佛合掌、礼拜,但和以很猛的皈依心礼拜相比,功德相差很远。

  或者,不知道依仗佛力超越生死远比单凭自力容易,就不能死心依止佛力,决志求生净土。

  或者,没有闻思,就不了解娑婆世界的三苦、八苦、五痛、五烧,就不能真正观察到娑婆世界纯粹是苦性,遇到世间的顺逆境,仍会耽著不舍,无法较多投注心力修持净土。比如,一个人对苦谛思惟得深彻,出离心坚固,他就能放下世间,一心修净土。而另一人不知轮回是苦,根本没有出离心,虽然口中念佛,心中追求世间的念头不断。两人念佛的效果肯定相差悬殊。

  或者,不闻思,就不知道净土不可思议的利益,不会缘此思惟观察,也就难以生起欣求极乐的心,更不可能让欣求心达到强烈,以及持续到行住坐卧的一切威仪中。不闻思,无法深刻了解《阿弥陀经》所说的“无有诸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乐”的内涵,也就发不起求往生的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