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弘法导引(3)

(2)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 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

  (2)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

   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3)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

   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煆练,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练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4)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

  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3.大安法师关于“禅净四料简”的简略开示

  禅净四料简,修持之龟鉴。

  料简是衡量抉择的意思。永明延寿大师以禅宗法眼宗祖师与净宗祖师的双重身份与资质,诠释禅宗与净宗的内在关联,为后世修行人建构了禅净理智抉择的参照系,影响后人甚大。印光大师对四料简极为推崇,赞云:“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对四料简的诠释,诸家多有不同,兹谨依印光大师之说,略敷陈之。要理解四料简的含义,首须详知,禅是什么?净是什么?“有禅”指的是什么意思?“有净”指的是什么意思?印祖认为:禅与净土两个概念,是从理体与教义的角度而言;有禅与有净,是从对机与修持的方面来立论。从理教的角度来看,禅与净无二无别;然从对机与修持的角度判言,禅宗与净宗却大有悬殊。修持门径不同,所证理体并无异致。

  何谓禅?即吾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何谓净?即信愿持名,求生安养,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言。何谓有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何谓有净?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之事。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恳切,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由此,可将大师四料简译白如下:

  (1)若人明心见性而又念佛求生净土,

  其人威猛犹如带角的老虎;

  现世堪为人天大导师,

  来生即可成佛作祖。

  (2)若人未能开悟但念佛求生净土,

  万人信愿念佛万人得以往生成就;

  彼土花开面觐阿弥陀佛,

  又何愁不大彻大悟?!

  (3)若人明心见性而不念佛求生净土,

  十人中便有九人将会蹉跎耽搁;

  假若临命终时中阴身现前,

  随其业力轻重受生于相应的善恶道中。

  (4)若人既未开悟又不念佛求生净土,

  临终现出地狱的铁床与炽热的铜柱,

  于中经受万劫与千生的剧苦,

  无有善业感召他人来作救助。

  大师四料简,言简义丰,立意精当,无论何种根机的众生,均能从中获得无穷的受用。上根利器无妨禅净双修,中下根性自应稳守净宗阵地,老实念佛,总以西方净土为最后指归。大师身体力行,理事双修,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永明大师的净土思想与实践,颇具特色,以法眼宗第三代祖师的身份导归净土,并由此成为净宗第六祖。一身双任两宗祖师,诚为稀有,其作禅净料简亦最具资格。大师会宗各家导归净土的思想,延至今日尚有生命力。足证大师乃德业与学识俱皆卓著的净宗祖师。

  (三)截流大师: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曰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宁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与斯法会者,须具真实信心。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①、旃陀罗②辈,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