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无量寿经疏》论吉藏的净土思想
戒光 【内容提要】吉藏,三论宗的集大成者。对于佛教典籍的研究与论著,在当时的社会而言是无人可以匹对的。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人,对于后来人研究佛教思想也作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的《观无量寿经疏》,论说自己对当时盛行净土的看法,如净土佛为化身,净土三界内,众生分段生死等。这些看法对后来的净土宗学人圆融净土思想作了非常好的铺垫,影响了后世净土的发展。 【关键词】净土 阿弥陀佛 三界 众生 一、绪 言 《观无量寿经》,也名《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宗立宗的三大经典之一。以韦提希的因缘,阐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的依正庄严。以观念西方净土作为接引众生的法门之一。对《观无量寿经》弘传与注疏的祖师,从其被翻译出来的那一时间直到现在,不下百千万人,著名的有魏晋时期的庐山慧远,集众修学净土《十六观》;隋朝净影慧远的《观无量寿经义疏》[①],嘉祥吉藏的《观无量寿经义疏》[②],天台智者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③];唐朝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④];唐朝法聪的《释观无量寿佛经记》[⑤];宋朝元照的《观无量寿佛经义疏》[⑥],四明知礼的《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⑦]等。如果以宗派而论,则有净土本宗的祖师,三论宗的祖师与天台宗的祖师等。大略的阅读了这些祖师的注疏,发现嘉祥吉藏的经疏最富有深意。 吉藏,三论宗的集大成者,以龙树中观学——破邪显正的方式,论述佛教的教法、教义。对于《观无量寿经》,他采取同样的方式阐述与辨析。对后来的人理解净土三经的《观无量寿经》,作了最好的辨析。 本人试着从净土佛、国土、众生等这几个净土宗争议最多的问题进行认真解读,以此论述一下吉藏对净土的一些看法。 二、吉藏的生平简介 吉藏,俗姓安,安息国(现今伊朗)人。先祖为了躲避世俗的仇恨,移居到南海,立家于交广(现今越南与广西)之间,后来又迁居到了金陵(现今江苏南京)生下了吉藏,时为梁武帝太清三年(549)。 据唐道宣律师《续高僧传》的记载:年少时期的吉藏,由于家族父亲的信佛,而见到了当时的三藏法师——真谛。当真谛见到吉藏时,“问其所怀”,而为之取名“吉藏”[⑧]。这次面会,在年少的吉藏心中埋下了出家的种子。 这时,父亲出家,取法名道谅。史料上记载了道谅法师出家后学佛的相状: 父后出家,名为道谅。精勤自拔,苦节少伦。乞食、听法,以为常业。每日持钵将还,跣足入塔,遍献佛像,然后分施,方始进之。乃至涕唾便利,皆先以手承取,施应食众生,然后远弃。其笃谨之行,初无中失。[⑨] 道谅法师出家后,精勤修学佛法,以苦行作为日常的行仪,经常乞食、听法。每日乞食持钵回来,总是赤脚入塔中,以食供养其中所有的佛像,然后分施给其他人,之后方才进食。甚至是涕唾、便利,也要起相应的利益。这种虔诚的学佛方式,同样影响了吉藏。不仅如此,道谅法师还经常带吉藏到兴皇寺听道朗讲经,吉藏是“随闻领解,悟若天真”,对于所听闻的佛法,当下就领悟与理解,犹若天真一般。种种的行为,奠定了吉藏的出家因缘。 七岁时,吉藏投于道朗法师门下出家,直到十九岁。十三年中,吉藏是“采涉玄猷,日新幽致。凡所谘禀,妙达指归;论难所标,独高伦次;词吐赡逸,弘裕多奇。”[⑩]十九岁时,就已经处众讲法,在当时的金陵,就小有名声。受具足戒后,成了一位真正的大僧,声望与学问就更高的。当时的陈桂阳王就因钦慕吉藏的风采,对于吉藏所说的言辞,是“钦味奉之”。 隋朝平定百越(现今浙江),吉藏东游来到的秦望山(现今浙江绍兴),止住在秦望山的嘉祥寺,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据史料的记载,吉藏所住的嘉祥寺,“禹穴成市,问道千余。”[11]成为当时的一大光景。 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成就了后来著书之多与论辩之精的吉藏。据记载:“陈隋废兴,江阴凌乱,道俗波迸,各弃城邑。”于是吉藏率其所属,往当时的各各寺中,“但是文疏并皆收聚”,置于三间堂内。到了平定后,“方洮简之”。所以唐朝道宣称赞吉藏说:“目学之长,勿过于藏。注引宏广,咸由此焉。”[12] 隋朝的皇帝是大兴佛事的皇帝。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518),敕令于五岳各建佛寺一所。又于开皇四年(522),敕令在襄阳、随州、江陵、晋阳四地建造佛寺,并于每年国忌日设斋行道。如此等等。炀帝杨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还是晋王的时候,就在当时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杨州建立四道场,聘请当时佛道两家有名声的大德入住弘法。所谓的四道场是指慧日寺与法云寺,玉清观与金洞观。据唐道宣的记载:“道场慧日、法云,广陈释侣;玉清、金洞,备引李宗。一艺有称,三征别馆。*轮常转,慧炬恒明。”[13]在两佛寺中,聚集了当时江南佛教界的著名人物,如慧越、法安、智炬等。 开皇末年,吉藏以“名解著功”,而被召入到慧日寺,给予特殊的礼遇。晋王杨广到京师长安时,建日严寺,又别请吉藏等入住于中。本身在江南一带就盛有名气的吉藏,到了长安之后,又与当时的名流相交,更是名声内外。据道安记载吉藏初到长安时的情景:“既初登京辇,道俗云奔,见其状,则傲岸出群;听其言,则钟鼓雷动。”[14]从此以后,吉藏弘法利生,著书立说,兼与当时的名流相交,俨然是当时长安的宗教领袖。 仁寿元年(601)后,50多岁的吉藏,名声与学问更是到了人生的最高峰,受到的特殊礼遇不说,更是受到社会名流的敬仰与倾慕。隋齐王杨暕就是其中之一。 据道宣记载:齐王杨暕对于吉藏是“一见欣至”,但不知吉藏的学问与内涵有深,而特别办了一场辩论会,延请了当时的名流论士六十多人,吉藏开头的一番陈辞,就让当时的人同叹称美。其言如是:“以有怯之心,登无畏之座,用木讷之口,释解颐之谈……”[15]寥寥数百句,令在场的人无不折服。又与当时在场自号“三国论师”的僧粲辩论之后,更使齐王杨暕“稽首礼谢永归师傅”,并供养“吉祥尘尾,及诸衣物”。[16] 大业初年(605),吉藏已经写了二千部《法华经》。隋朝历史结束时,吉藏又造佛像二十五尊,“舍房安置,自处卑室”,早晚竭诚礼忏。又另外安置普贤菩萨像,如前所作,日日“躬对坐禅,观实相理。镇累年纪,不替于兹。”[17] 大唐的历史开始时,吉藏已经70多岁。唐高祖李渊初入长安,召见佛教名流,准备“虔化门下”时,众人推举吉藏,而吉藏以“惟四民涂炭,乘时拯溺。道俗庆赖,仰泽穹旻。”[18]而劝勉高祖,受到高祖的礼敬与厚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