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的现代价值略探(正澄)(14)

[17]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 61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 [18]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 686 — 687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 [19]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

  [17]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 61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

  [18]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 686 — 687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

  [19]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150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20]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27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21] [ 美 ] 詹姆士·桑徒契,《人间佛教与佛教伦理观》,朱美玮译,《普门学报》第六期,附录第 1 页,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2001 。

  [22] 王月清,《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普门学报》第七期第 15 页,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2002 。

  [23]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 775 — 776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

  [24] 王月清,《论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普门学报》第七期第 17 页,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2002 。

  [25]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1 页下。

  [26] 《无量寿经》卷下,《大正藏》第 12 卷,第 274 页下。

  [27] 《无量寿经》卷下,《大正藏》第 12 卷,第 274 页下。

  [28] 《无量寿经》卷下,《大正藏》第 12 卷,第 274 页下。

  [29]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3 页下。

  [30] 魏磊,《道德谷响集》第 4 页,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1 。

  [31]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6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32]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75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33]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7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34]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 4 页,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1 。

  [35]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 2 页,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1 。

  [36] 魏磊,《净土宗教程》第 15 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8 。

  [37] 夏莲居会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净土宗诸经汇编》第 187 页,北京市法源寺石经室, 2000 。

  [38]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1 页下。

  [39] 《无量寿经》卷下,《大正藏》第 12 卷,第 277 页下。

  [40] 陈兵、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第 324 页,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 。

  [41] 宗教研究中心,《世界宗教总览》第 102 页,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

  [42] 参见 [ 荷兰 ] 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

  [43] 独断论原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用语,他认为独断论表现在认识上,就是不去研究认识的能力、条件、范围,却狂妄的作出武断的结论。即只有自己才把握了能说明一切的唯一真理,这与佛学上讲的执见接近。

  [44]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65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45]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75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46]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7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47]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78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48] [ 英 ] 汤因比,《历史研究》第 99 页( A Study of History , Abridgement of Volume ,Ⅶ - Ⅹ Oxford , 1957 )。

  [49] [ 美 ] 卡普拉《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第 136 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50] 夏莲居会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净土宗诸经汇编》第 173 页,北京市法源寺石经室, 2000 。

  [51] 《高僧传》卷 5 〈道安传〉,《大正藏》第 50 卷,第 352 页上。

  [52] 《缁门警训》,《大正藏》第 48 卷,第 1073 页上。

  [53]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 2 ,《大正藏》第 12 卷,第 321 页上。

  [54]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之序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

  [55] 佛光星云,《佛光教科书》第八册,第 47 页,佛光山宗务委员会, 1999 。

  [56] 《阿弥陀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7 页上。

  [57] 《阿弥陀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7 页上。

  [58] 《阿弥陀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7 页上。

  [59] 《阿弥陀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7 页中。

  [60] 夏莲居会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净土宗诸经汇编》第 183 页,北京市法源寺石经室, 2000 。

  [61] 《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 12 卷,第 346 页上。

  [62] 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现代化》第 60 — 62 页,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4 。

  [6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第 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

  [64] 《论语·雍也》

  [65]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137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66]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95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67] 张志刚,《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和方法》第 12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68] 《无量寿经》卷上,《大正藏》第 12 卷,第 266 页下。

  [69] 《妙法莲华经》卷 6 ,《大正藏》第 9 卷,第 54 页中、下。

  [70] 《妙法莲华经》卷 1 ,《大正藏》第 9 卷,第 9 页上。

  [71] 《阿弥陀经要解》卷 1 ,《大正藏》第 37 卷,第 365 页中。

  [72] 《阿弥陀经疏钞》卷 3 ,《续藏经》第 33 卷,第 449 页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