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了凡四训讲记--第一篇 立命之学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了凡说:在我童年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叫我放弃做官去学医,并对我说:学医,自己懂得养生,可以保养身体;又能悬壶济世,解除疾苦;况且学到一门技艺,将来也能成名,这是你父亲过去的心愿。
      受母亲的影响,了凡最初确立了学医的志向。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后来有一次,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胡须修长,身材魁梧,仙风道骨,不像是一般凡俗之人,当时对他很恭敬。
     
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老人对他说:“你是该做官的人,明年可以进学,为何不读书呢?”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了凡告诉老人原因,并询问老人的姓氏和家乡。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老人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过宋朝邵康节皇极数的正传,按缘份该传给你。”
     
余引之归,告母。
      了凡把老人请到家中,告诉母亲:老人是邵康节皇极数的正宗传人。
     
母曰:善待之。
      母亲说:老人有学问,要好好款待,不能有丝毫怠慢。
      古代的家教好,母亲知书达礼,孩子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试其数,纤悉皆验。
      因为不知道老人是否真正精通数术,就试试看是否算得准确,结果小事都算准了。老人真正精通数术。
     
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1,我送汝寄学甚便。
      因为老人推算准确,了凡很生信心,又有了读书的想法。
      当时和表兄沈称商量,表兄建议说:“郁海谷先生正在沈友夫家中开设学馆,我送你去学习,很方便。”
     
余遂礼郁为师。
      于是了凡拜郁先生为师,随老师学习。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孔先生又为了凡起数测算,算他县考童生考到第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省里的提学考第九名。第二年参加考试,三处考的名次都和推算一致。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廪生和贡生相当于现在的公费学生,能领到国家的助学金,每县廪生、贡生的名额是限定的,只在有缺的时候,才可以补上。)
      孔先生又为了凡测算这一生的流年休咎,一生的大事都给他排定了,说他某年考到第几,某年有缺额可以当廪生,某年当贡生,出贡后的某年,当选为四川某县的县长,在任三年半之后,即告老还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寿终正寝。可惜命里无子。
      了凡把孔先生的话都详细记录下来。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2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3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名次的先后都不出孔公所算,也有一次例外:孔先生算了凡廪米吃到九十一石五斗就会出贡,可是吃到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由他补贡。
      当时他怀疑,这件事算得不准,和预算相差十多石。
     
后果为署印4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后来,果然被代理厅长杨公驳下来。直到丁卯年,有一位叫殷秋溟的宗师,看见了凡的“场中备卷”,非常吃惊,觉得文章写得非常好。
      他说:五篇论文真是五篇奏议(这是很高的评论。奏议是大臣对皇帝的建议,有相当水平。),怎么能让博洽淹贯的大儒老于窗下,而不得重用呢?
      “博洽淹贯”是形容了凡的学问好,“博”是见识广博,不狭窄;“洽”是见解通达;“淹”是透彻;“贯”是文章的理路脉络非常清晰。
     
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见到是人材,殷宗师就选拔他,按县里的公文,批准了凡出贡,当选为贡生。前面所食的七十余石,加上这一阶段所吃的米,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仍不出孔先生所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