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成佛 第十三天(3)

「若要抓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这下子天下都是他的了,自性解脱如虚空了。意思是说你若要抓我金碧峰,没那么简单!就像铁链要锁虚空,诸位,虚空是摸不到、抓不到,连手

「若要抓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这下子天下都是他的了,自性解脱如虚空了。意思是说你若要抓我金碧峰,没那么简单!就像铁链要锁虚空,诸位,虚空是摸不到、抓不到,连手都摸不到了,何况铁链怎么锁得了?锁不住啊!如果你有能耐用铁链锁住虚空,锁得住时,你再来抓我金碧峰。他的自性彻底没有尘埃,没有罣碍这个钵了,连一点执着都没有了,自性百分之百解脱如虚空了。牛头马面说:「唉呀!这下完蛋了!」澎湖人说的:「我完了,我完了。」没办法交差,回去又会被打卅大板。

所以我们修道能够修到「心如同虚空」的话,还有什么事可以罣碍、执着、放不下呢?还有什么事能构成生死轮回呢?实在都没有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经时,常用虚空比喻我们的心,实在有道理。「心如虚空」但是虚空不是心,心不是虚空。由这个比喻渐渐进入解脱的法门,就这样而已。心如虚空比喻虚空用刀剖、杀它、剁它虚空不伤大雅不受影响,用黑白红绿的油漆泼虚空,虚空也不会沾上黑红白绿的油漆,不动,不为所染。你对虚空称赞、赞叹,虚空也不会摇尾巴高兴表示欢迎。你咒骂虚空,虚空也不会回应你难听的话,永远不动不会受你影响。由此比喻可知「心如虚空」有什么不能解决呢?还会有什么构成你生死轮回呢?实在都没有了。

用虚空来代表金碧峰禅师自性解脱,是一种美德,说出来让世间人了解、学习。再将他解脱的法语念一次:

「若要抓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所以修道如何达到心性的解脱,完全看你是否达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可见语言之物,我们从头讲到现在将近四十分钟,在四十分钟当中生生灭灭,会修道者在生灭当中见到真如,在生灭幻化当中,悟到不生不灭的涅槃自性。所以有人不会修道,离开心意识要如何修呢?实在没办法修。何况佛门说一句很庄严的话「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道理。离开烦恼菩提如何得呢?由烦恼觉悟,烦恼即菩提;菩提没有觉悟,那么菩提就是烦恼。

经过世间大风大浪的人,这种人比较容易觉悟。温室里的花朵耐不住强风吹袭很快就雕零,在外面受尽风霜历尽苦楚的人,只要一听闻佛法很快就开悟了,因为烦恼就是菩提。之所以无法觉悟,原因之一为在世间没有受苦的经验,或是太好命很难觉悟。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讲了几句话:「不入烦恼大海,不能得一切智宝。」道理在此。烦恼多的人当他遇到善知识,或遇到明师为他指点「化烦恼为菩提」,觉悟以后哈哈大笑,所以受一些烦恼,吃一点苦何尝不是菩提的增上缘呢?没错,所以在苦恼环境中的人,菩提的原动力比较强这是真的。处在风平浪静,好命的人若要觉悟除非多生累劫有修,否则受到好命的业束缚,他菩提的原动力就比较弱。所以我们在世间吃一点苦、受一些烦恼,学佛开悟就快多了。

过去许多高僧在一生中吃尽苦楚历尽一切沧桑,乃至他的背景是坎坷的,这种人要开悟证果是很快的,所以佛法还是落实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觉悟才是我们真正的诉求。我们修行也一样,在心意识里净化,当下就是涅槃自性,所以【华严经】佛陀说:

【华严经】云:「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无所取着,犹如虚空。」

心意识也就是你的六识七识八识乃至前五识的净化,才是修道当今之务。我们前五识比较没有利害关系,六识的分别、七识的执着,这是我们必须净化的,化妄想为平等心、解脱心,这是重点所在。所以,离一切心意识分别而达到心无所取着,犹如虚空的话,嗯,这个人有希望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心的问题,心若处处和虚空相应,此人若叫他不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万法唯心」所以一切万法不能离开心,心能生万法,我记得【华严经】佛陀说: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如果有人想知道十方三世诸佛如何来成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六凡四圣在十法界里,之所以会变现十法界,全部是万法唯心所造,成佛离不开心,在菩萨的法界也离不开这颗心,在声闻缘觉也离不开这颗心,离开心如何做声闻缘觉呢?天神在天上享受无尽美妙快乐,也没有离开这颗心。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也没有离开这颗心,长得漂亮庄严也没有离开心的造作,万法唯心。坠入地狱畜牲饿鬼也没有离开你的心。今天上升有机会做人,也是多生累劫坚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坚守五戒,因此今生才保持人身,也没有离开这颗心。所以心是万法之本,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不离此心。所以【华严经】佛陀才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道理在此。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佛法是以何为本?」心为根本。善恶不离心,好坏是非不离心,上升堕落不离心,成佛成魔不离心,关键所在全是心。所以修道不能与心相应,离开心向外追求一切法全是外道,所以修道只是将此妄想意识之心、分别污染之心净化而已。不去执着,然后见到你本体之性,此时犹如虚空。虚空你不能说是黑的红的白的绿色的,虚空你不能说它是圆的四方形椭圆形,它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我们的本性如同虚空只是一种比喻,由此比喻去见到不生不灭的菩提自性。所以千经万论佛陀时常比喻「心如虚空」,「虚空」容易比喻,容易入手,容易使你觉悟。所以佛陀在【华严经】说:

【华严经】云:「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无所取着,犹如虚空。」

有时我们在世间免不了遇到得失取舍,或令你高兴痛苦快乐的事情,我们不要将这些得失取舍、苦乐的事情永远放在心中,因为回想过去的一段往事会让我们的心软化,没有力量向前冲。未来的事也不要想,晚上想了一牛车,白天要做又没半件,接近这个道理。万法唯心所生,所生的一切法不能消化、净化,沉迷在留恋爱惜中会阻碍你向前走,何况心所起的一切万法,当下是幻化虚妄之法,怎么可以将虚妄幻化之法,积在心里生病致使生死沉沦呢?这样不划算。所以自从你懂事以来,遇到多少烦恼事如今何在?已经变成无常幻化的往事了。遇到多少快乐、称心如意的事,如今又何在?也是缘起生灭法又变成过去的历史了。所以多少快乐事、多少烦恼事、多少让你心满意足的事,会随着岁月、时间的流转消失在世间,一切都会变成历史。

现在的你大概有二、三十岁了,四、五十岁了,甚至六、七十岁了,过去的往事教你拿,拿得出来吗?你没有能力拿出来,为何拿不出来?变成历史了变成过去的事了,这些过去的事想要挽回,时光是不可能倒流的。所以时间在消逝,岁月在过往是很无情的,活在无奈的世间,我们要找出一条能让我们解脱生死的路。今生如此,过去生中何曾不是如此呢?过去生中一直到现世都过那种生灭无常的生活,在六道中沉沦载浮载沉,是不究竟的。我们要证悟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的真如,也就是由生灭达到不生不灭,由烦恼达到菩提,由生死达到涅槃,然后转凡入圣。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当今之务,不可怀疑的事实,如果能认同这一点,嗯,此人善根不成熟也由不得他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