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一卷(3)

第三种是试验故问。来试验老师的,看看老师懂不懂。 第四种是轻触,就是漫不经心,很随便的问。这两种问可以不答,为什么?问的人没有诚意。佛在教学当中,有人问,他很认真的给他解答,有的时候他不答,我们就晓得

  第三种是试验故问。来试验老师的,看看老师懂不懂。

  第四种是轻触,就是漫不经心,很随便的问。这两种问可以不答,为什么?问的人没有诚意。佛在教学当中,有人问,他很认真的给他解答,有的时候他不答,我们就晓得问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没有诚意你跟他讲没有用处,他听不进去。

  第五种是明知故问,叫「利乐有情问」。在佛的经典里面,许多的罗汉、菩萨,他们都是属于这一类,阿难也是属于这一类。为什么?我人一般人有这个疑问,他问不出来,他不会问,这些善知识他们了解我们的疑惑,他们帮助我们问。释迦牟尼佛为他解答,我们一听,这个问题正好是我的问题,我就得到答案,问题就解决了。阿难在此地发问的,是属于第五种「利乐有情问」。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这些诸善知识、诸大菩萨,要知道代一切众生发问。我们遇到善知识时,这是真正慈悲,真正为社会众生解决当前苦难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代问」。或者是平常,听到一些人有一些疑问,我们记在心里,或者写在笔记本上,遇到有缘的时候提起来发问,希求善知识为我们解答。自己为什么不解答?自己身份、地位不够,所谓「人微言轻」,解答的别人不相信,要找一个有权威的人他来解答,那就相信了。我们年轻时也是这样,同样一个问题,问一般人,解答得是很好,但是不重视他;我去请教方东美先生,方东美先生讲的跟他讲的一样,我相信方先生;重视他的话。这就是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一定要找权威。像汤恩比讲的这个话,说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在学习经历当中听得都很耳熟,为什么人家相信汤恩比?这就是权威。菩萨他知道,阿难也知道,能解答为什么不解答,要请释迦牟尼佛来解答?权威,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段「事佛」。「事」是承事、奉事。「佛」是佛教,是佛教教育。这两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学习佛陀教育。事佛两个字用现在的话就是这样讲法,我们学习佛陀的教育,学习佛陀的教诲。佛教确实是教育而不是宗教,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如果一开头就错,你就会错一辈子,你就错到底,那是非常非常可惜!怎么知道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从经典上诸位仔细去研究观察,你就明了了。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教众生的教材,用现在的话讲是教科书,是佛陀教育的教科书。

  首先,我们学佛了,要知道「佛」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能不搞清楚。「佛」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在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佛经传来中国翻成中文造了很多字,这是当时造的一个新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我们中国古字有,有这个字,音接近,加一个人,这个「佛」是人,所以特别为翻译造这么一个新字。为什么不用意译要用音译?实在讲,把它的意思翻出来不是更好更清楚吗?这是尊重不翻,我们对它尊重,保持它的原音,把它的意思解释出来就行了。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在翻译时通常多半把它翻成「觉者」,觉者用现在话讲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就是佛,迷惑的人就是凡夫,除了觉与迷之外,没有两样。所以,佛是人,佛不是神,佛也不是仙。佛是人,是个觉悟的人,以后我们讲得更详细、更明白一点,佛是一个究竟圆满觉悟的人。「菩萨」,菩萨是从菩提萨埵翻译的,意思也是觉者,是觉悟的人,但是他的觉悟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是学生,他还没有毕业,佛是已经毕业了。

  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整个意思上说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我们想想,我们应不应该来学习?佛陀、菩萨、阿罗汉,实在说就是佛教教学三个学位的名称,像一般大学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佛教里面也是三个学位,最高的学位是佛陀,其次的学位是菩萨,最低的学位是阿罗汉,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我们今天要学佛,要立志拿最高的学位,这个人才算有志气,如果说拿个阿罗汉就不再往上提升,这个人没志气。

  这三个学位在佛经里面,把它的标准也界定出来了。最低的阿罗汉,这个学位是正觉;菩萨这个学位是正等正觉;佛陀这个学位是最高的学位叫无上正等正觉。你们想想看,宗教里头没有这个称法。菩萨是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佛家之正字招牌。这正字招牌也有标准,佛也肯定世间人有觉悟,但是不是正觉。我们说世间有许多聪明才智的人,有很多大学问家、科学家、哲学家,为什么不称正觉?他烦恼没有断尽。换句话说,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名闻利养,他还有贪嗔痴慢,他怎么样的觉,那个觉都不能叫正。正字的标准是烦恼断尽,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没有贪嗔痴慢,这样的人才能称为正觉。

  用这个标准来界定,我们到底是在什么地位?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自私自利没有断掉,起心动念「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一定就伤害别人的利益,你有意无意一定做损人利己之事,这叫造业。这是妖魔鬼怪,这不是佛。我们要学佛,首先要把自私自利放下不要想着我,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的利益。我是一切众生之一,一切众生都得利益,我当然也得利益。一切众生不得利益,我一个人得利益,也是死路一条,你也无法存活。所以学佛很难成就,这头一个关口你不能突破,原因在此地。你学佛的功夫不得力,你自私自利,这怎么行!

  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确实不相同,为什么?世间教育它的目标没有超越六道轮回,那个可以有自私自利,行!为什么?你出不了轮回,你在六道里打转。佛的教育是要你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是阿罗汉,超越十法界是菩萨,所以它教学终极的目标不相同,因此它这个标准就高了。

  我们一定要符合这个标准,首先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出榜样。如果说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往下,他自己不肯放下,我们不服,我们不会接受他的教诲。他自己真放下,他物质生活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虽然出家了,他是王子出身,他的父亲是国王,可以好好的护持他,可以给他盖一个大庙,他不要!可以供养他一个好的生活,他都舍弃了。为什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真正是无私无我,他不是会说,他是做出来了。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在家出家,在家那是情有可原,出家依旧是放不下,对于名闻利养还是贪着,这怎么行?这个学佛是假学佛,不是真学佛。阿难问的,我们学佛到底是吉还是凶,就问这个问题。假学佛是凶,真学佛是吉。

  我们是真干还是假干?真干的,样样放得下,没有一样放不下。我们看看祖师大德表现的行谊,近代的,我们看印光法师,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一生修法布施,四众同修给他的供养不能说不多,太多了,他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因为大师是陕西人,家乡口音很重,讲经说法很多人听不懂,所以他一生用文字来弘法。一生讲经只讲过一次,「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讲了七天开示,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虚云老和尚一生,所有一切供养都去建寺庙,寺庙建好了,找一个好的修行人立刻就让给他,他就走了。不是说这个寺庙建是自己的,没有,从来没有过,交代给别人自己就走了。一生修庙、建庙不为自己,为正法久住,都是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我们应当要学习。果然肯布施、肯放下,四事供养绝不缺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