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演义(第六集)(5)

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只要能够如法的称念,这也就是我这几天跟大家说的,我们虽然是念佛,念得不如法,我们有口无心,念佛不相应。如法的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会

  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只要能够如法的称念,这也就是我这几天跟大家说的,我们虽然是念佛,念得不如法,我们有口无心,念佛不相应。如法的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会相应!我也讲得很清楚,相应什么?心跟佛的心一样,愿跟佛的愿一样,解行跟佛的解行一样。佛的「心愿解行」都在《无量寿经》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如教修行。我们声声佛号都跟阿弥陀佛「心愿解行」相应,这才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能达到这个境界,这是成就自己真实智慧。

  所以念佛是修慧,念佛法门里面具足高度的智慧。你用什么方法?末后一尊佛,都是代表方法,『无量精进佛』。大乘菩萨的善根,唯一精进;只要精进不懈,你就能够开智慧。我们一心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智慧开了,要靠精进。有一些同修来问我,念佛念了两三年,烦恼妄想还是很多,伏不住,怎么办?你说怎么办?你的功夫不够!要精进,努力去念。再念一个时期,自自然然念佛功夫得力了,烦恼妄想自然就少了。所以把修慧摆在前面,说明念佛不是愚痴,不是迷惑。念佛是高度的智慧,我们自己要明了,才不会受别人一般知见批评,动摇了我们的信心,要认识清楚。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西方』,世尊为我们说了七尊佛。前面东方、南方都是五尊佛,这个地方忽然来了七尊佛,「七」代表圆满。那「五」代表什么?五也是代表圆满,但是「五」跟「七」的意思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一生说法分五个时期,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五个时期。佛在教学上面常说「五乘佛法」,代表这个意思,五时五乘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个所说的,不仅是净宗决定不能违背,任何一宗,任何一个法门,违背这个原则都不能成就,表这个意思。七代表圆满,净宗里面常用七,我们这个经里面,七重栏楯、七重行树、七宝池都用这个七,七代表圆满。七是四方、上下、中间,是这个意思,它不是数目字,这是代表修福,福圆满了!所以念佛是福慧具足,念佛的好处实在真多。

  第一尊,『无量寿佛』。论到福德,寿命是第一德;没有寿命,其他都落空了。长寿是第一德,把他摆在第一,代表福寿。

  『无量相佛』,相貌庄严代表的是富贵。你看,世间富贵人相跟一般贫贱人的相不一样。《无量寿经》上,世尊举了一个比喻,世间的乞丐要跟帝王站在一块,两个比较比较,他像不像?同不同类?富贵的相就不一样。「无量相佛」是代表的富贵。

  『无量幢佛』,「幢」是高显的意思。现在我们生活环境改变了,跟从前完全不相同。在过去农业社会,像现在这种高楼大厦,恐怕那个时候的人作梦也想不到。最高的宝塔也只能盖十三层,再高的就没有了。通常房屋大概高的有三层,三层以上的很少很少,一般宫殿多半也都是两层。所以寺院的门口都有旗杆。旗杆高,它不是挂国旗的,是悬挂幡幢的。幢是圆形的,幡是扁的,里面是空的,升到旗杆上,做什么用处?讯号。因为从前佛门不拉信徒,没有拉信徒的。佛法是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今天道场里边讲经说法,现在可以发通知,可以用电话。以前没有,以前就是旗杆上升这个幢,外面人一看到这个标帜,就晓得今天这个寺院有法师讲经,喜欢听经他就来了。幢是这个意思。幡是作法会。所以,法会挂幡,讲经挂幢,讲经叫做「法幢高竖」,就是从这儿来的,它是代表一个信号,高显的意思。在此地,就代表这个人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很炫赫的荣耀。我们今天讲的知名度,知名度很高,地位高,知名度高,这个「无量幢佛」表这个意思。

  『大光佛』,是表他有大智慧。

  『大明佛』,「明」是明察秋毫,这就是智慧的起用,对人对事对物,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宝相佛』是表尊圣,他为一切大众所尊重,一切大众当中,他是最殊胜的。

  这些全都是属於福德。佛常在经论上说,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福报。在三皈依的誓词里面,我们念到「皈依佛,二足尊」。有些人错会了意思,认为「二足」是两只脚,那个意思就大错特错。外国佛学字典翻译,英文翻译的,翻译「二足尊」就是两只脚里最尊的,这可是闹大笑话了。佛法,外国人翻译的很有问题。这个「二」就是智慧、福德这两种,「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在智慧与福德这两种里面,佛是最尊的;也就是说没有人的智慧能够超过佛,没有人的福报能超过佛;佛的智慧福报是最大的,是这么个意思。

  因此佛教导我们,平常修慧重要,修福也重要。如果修慧不修福,修持很好,戒律精严,教理通达,但没福报。没福报如何?上台讲经说法没有人听。听众是福报;没有人听,人家不喜欢你,所以这个是很有关系。佛教给我们,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他要特别去修福报,要修一百劫福,然后度众生,法缘就殊胜,这是特别强调修福的重要性。你看,佛为度众生都要修福!世间人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你要想事业发达,你要修福。你不修福,你那个事业要发达,很难。

  修福就是与一切众生结善缘。我能够跟大家结善缘,才能够得大家的尊重、拥护,才能立於不败不衰之地。古时候人晓得,现代人不相信因果报应,那没有法子了。可是我们现在看到许多大企业家,确实他也飞黄腾达一时,但是没有多久,听说他倒闭了、他破产了、消声匿迹了。什么原因?福报享尽了。这个就是说他在福报现前的时候,他疏忽了,不知道修福,不晓得因果的道理,这非常非常可惜。

  过去在中国,一般富贵人家遇到有灾难的时节,像旱灾、水灾,遇到这些事,这些富贵人家自动出来布施,来救济。最常见的就是像施粥、供养饭菜,他做这个事情,跟广大的众生结这个缘,来救济他们,所以这个福报就很大。悯於饥寒,受灾的灾民他能帮助他。在年节,他也布施,在我们佛门里讲的「无遮大会」,就是没有条件的帮助这些贫穷的人,能够度过年关。他们懂得修福。这些记载在中国笔记小说、因果这些书籍里面,我们都看到很多很多。记载的还是少,没有记载的太多太多!所以这是我们要明了,要知道修福,修福非常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