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二集)(2)

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 实在讲这一句就是「实相妙理」的注解。实相妙理你要是不懂,如果你懂这一句,这就是实相妙理。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人修什么?觉正净,学佛的人二六时中是以这个为目标。如果还生烦恼,

  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

  实在讲这一句就是「实相妙理」的注解。实相妙理你要是不懂,如果你懂这一句,这就是实相妙理。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人修什么?觉正净,学佛的人二六时中是以这个为目标。如果还生烦恼,那就不是学佛的人。不但在顺境里不生烦恼,逆境也不生烦恼。顺逆是境界,我们的一心、我们的清净心到哪里学?就在境界上修。离开境界,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成就觉正净。

  我要把我的瞋恚心断掉,我到哪里去断?天天找那些冤家对头跟他见面,这个心平了,没有瞋恚心了,这才能断得掉。我要不跟这些人见面,瞋恚心生生世世都断不掉。我要断我的贪心,那就天天接近我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在这里面断贪心。顺境里头断贪心,逆境里头断瞋恚心,所以菩萨修行是在红尘里头修,一切人与事就是我们的善知识。你要不相信,你读《华严》,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哪里修行?人家是怎么成功的?我们今天看了顺心的起贪爱,稍微不如意的起瞋恚,这是修什么?这叫修三恶道、修贪瞋痴。天天增长贪瞋痴,将来果报在地狱、饿鬼、畜生,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佛法里面讲修行,就是要把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反过来,在顺境里面不贪,逆境里面不瞋,永远保持心地的平静,这叫修行,把我们的观念、思想、行为修正过来。修正的最高标准就是「实相妙理」,也就是此地讲的一心不乱。『万法俱寂,一心不乱』是最高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成佛的标准,是菩萨所修学的。真正的佛弟子,四众是一体,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晓得这个道理,要晓得在一生短短数十年寒暑当中,如何把我们从凡夫变成菩萨、变成佛,这是修行,这叫学佛。如果这个观念、行持改不过来,换句话说,你依旧是凡夫,六道生死轮回决定没有办法出离,佛念得再多,没用,我们在这几天都要跟大家讨论到。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是。】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出在《观无量寿佛经》上。

  际遇良时,师资道合,曰一时。】

  佛法是师道,这是诸位要记住的。佛不是神,不是神仙,我们称佛,称他作本师,本师的意思就是根本的老师。佛教最初是他创教的,他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称他作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自己称弟子,弟子是学生,你就晓得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这要搞清楚。他做老师不成问题,我们配做学生吗?我们今天说,「我是佛弟子」,这是你自己说的,佛还未必承认。佛有没有说「你是我的弟子」?佛没说,我没听说过。我们自己配不配做一个佛弟子?如果自己不是佛弟子,而冒充佛弟子,这个罪过就很大,凭这个罪过就要堕落。现在是民主时代,不一样了,从前在帝王时代,你不是太子,自己在外面冒充「我是太子」,抓去要杀头,这个罪就重了。如果我们不是佛弟子,冒充做佛弟子,这个罪很重,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怎样才是个佛弟子?一定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奉行,这才是佛弟子,要做到。『师资道合』,做学生一定要像个学生,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这才是个佛弟子。实在讲,我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聚会的因缘非常不容易,短暂的聚会,我要告诉大家真实话,决定不欺骗诸位。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弟子,佛菩萨护念,龙天拥护。你要是个伪装的假佛弟子,佛菩萨不会护念你,护法神也不会保护你,谁来跟你在一起?妖魔鬼怪跟你在一起,你跟他是一类。这一类人是扰乱正法,罪过无边,我们要警惕,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师资道合,这叫「一时」。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

  这是『佛』这个字的简单解释。佛是『自觉,觉他』,这是拣别小乘人虽然自觉,但是不觉他。小乘人是自己觉悟之后,也并不是说他就不教学生了,他不主动的教学,他要学生去找他。找他,他还要看看,他喜欢你,他就教你;他不喜欢你,他不教你。实在讲,我们讲喜欢不喜欢是随顺人情说法。阿罗汉会观机,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一个人五百世。你去拜他作老师,他一看你,五百世之内都没有善根,他不教你,他没有法子教你;五百世之内你有善根,他会教你,所以他不主动教人。不像菩萨是主动教化众生,「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无量寿经》上讲的。庶类就是一般民众,一般民众不找他,菩萨找到你来教你,这是自行化他。但是菩萨并没有圆满,圆满是成佛了。阿罗汉是正觉,自觉是正觉;正等正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对佛的称呼。

  佛门里面的习惯,大家要记住,唯独对佛称「大师」,这个称呼不能随便称的。称菩萨称「大士」,观音大士,没有称观音大师的。现在往往尊称出家人为大师,这个过分了,这不许可的。好像这是我们对他很恭敬,但是恭敬过了分就变成挖苦他,就不是恭敬。他没有成佛,我们见到他称他成佛了,这个不像话。所以在修学过程当中,最尊重的称呼是称大士、称开士,这个可以的,这是我们必须晓得的一点常识。因为现在我们看到许多人不懂,佛学常识都不懂,称呼里面有很多太过分。你看历代的高僧、翻译经典的法师,他们称「三藏法师」,都没有称大师,他没有称大士,这很谦虚,像这些地方不能不注意。底下是简单说明处所:

  舍卫,此云闻物。只陀、须达多,施供佛僧,建立道场,普利众生。】

  舍卫、只陀、须达多,这都是梵语。『舍卫』,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闻物』,「闻」是闻名,是说这个地方有很多人才,文化水准很高;「物」是物产丰富。这个地方的确是不错,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大城,是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这个名称有这样美好。「只陀」是舍卫国的太子,只陀施树。「须达多」,此云给孤独;须达多长者是很富有、有很崇高地位的一个人,布金买太子园建精舍供佛及僧。这两个人合作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讲经弘法。佛在这个地方住的时间相当长,讲过许多重要的经典,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佛教的圣地。现在有很多人到印度朝圣,大概一定会到这个地方去看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