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二集)

阿弥陀经要解,净空法师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二集)  1989  台湾永和国父纪念馆  档名:01-05-02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请看讲义第二讲:

  我们这一次盛会不是按照一般讲经方式,所以题目是「阿弥陀经要解研习报告」,也就是将读这部书的心得提供给诸位同修做参考。今天要提出来的是序文。每部经都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古人说这三分都是同等的重要,所谓「如人食蜜,中边皆甜」,所以序分不能轻易的看过。正宗分的经文(当然我们称这是最主要的),实际上就是序分的注解,如果对序分能清晰通达,正宗分的意思自己都会知道,不必再加以说明。

  序分,经典里面有所谓通序、别序。「通序」就是证信序,所谓六种成就,一切经典上统统都有这个字样。像这部经上讲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这种文在佛经里面通常都见得到。「别序」是叙说这一次法会的缘起,跟通序的意思就不相同了,所以别序比通序重要。但是通序特别注重表法的意义,我们才能看到这一会的特色。

  经序的启示】

  经文:如是我闻…今现在说法。】

  一、释名义】

  解释名义,「名」是名词,我们讲名相,「义」是意义,名相含的意义。在此地我们也不能细说,只能把最要紧的地方给诸位提示出来。

  如是,标信顺。】

  『如是』,代表『信顺』。「信」里面含有敬,如果不敬,当然就不信,既然信,一定要顺从,所谓「必然有依教奉行的心行」,这个信才是真正的具足。

  我闻,标师承。】

  『我闻』,代表『师承』。「我」,是结集经典的阿难尊者自称。阿难说,这部经是我亲听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传闻。

  一时,标机感。】

  『一时』,代表『机感』。「机」是学生,学生有感,老师就有应,感应道交的时候叫做「一时」。用什么方法与佛菩萨感应道交?给诸位说,「真诚」就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以真诚,在佛法里面,特别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想求得感应,你离开了真诚,没有第二个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真诚,真诚就是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大乘佛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三辈九品都不离菩提心,换句话说,都以菩提心做基础。上辈往生的人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中辈、下辈亦复如是,没有说是不发菩提心能往生西方世界的。可见得这个法门,发菩提心是非常的重要。

  发菩提心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真诚之心;在本经里面讲,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真诚心,二心就是假的,就是虚伪的,妄心。我们常讲三心二意,这是佛法讲的妄心,妄心得不到真正的结果,古人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是什么?就是你的发心。发心要是真实,果报当然就不虚,这非常重要,我们讲的感应道交。

  佛,标教主。】

  『佛』是教主,也就是说法主,此地指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标处所。】

  是当年讲经的处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舍利弗…等,标大众。】

  这是讲听经的大众。当时与会听经的大众很多,经典上只记录世尊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舍利弗、目犍连这些都是常随弟子里面的首座,好比现在的班长一样,他们是同学当中几个代表特殊成就的学生。这是把「六种成就」简单介绍出来。

  下面一段讲得比较深入,蕅益大师说得既精简又微妙:

  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

  『如』,就是讲的真心、本性,真如本性永远不变的,这是「如」。换句话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典说什么?就说「如是」两个字。一切经就是这两个字的注解,这两个字的含义无量无边,就说明这两个字而已。不仅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例外的,全是讲的这个,你就晓得序分开端这四个字的重要性。

  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依实相理』,这就是依真如本性,『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决定无非就是决定不错,这叫「是」。他这一句讲得太好,这么深,这样难懂,大师一句话就说出来了,这要不是再来人是决定说不出来的。所以印光大师讲,就是诸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真的。他句句话简要详明,不罗嗦,没有废话,真正是文题相合,《要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要解。后面又有一个说法,这是就本经教义来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