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四集)(2)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清净心就是佛心,清净心就是佛。学佛的目的就是自己要成佛,什么叫成佛?前面跟诸位讲过,自己要细细想想,成就究竟圆满的大智大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清净心就是佛心,清净心就是佛。学佛的目的就是自己要成佛,什么叫成佛?前面跟诸位讲过,自己要细细想想,成就究竟圆满的大智大觉。这是「如是」两个字简单的解释。

  际遇良时,师资道合,曰一时。】

  所以这个时间讲的是活泼的,不是死呆板的。『际遇良时』就是因缘巧合的时候。『师资道合』,「师」是老师,「资」是学生,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学生也能资助老师,所以是教学相长,这个时候学生的机缘成熟,老师绝对不会把这个时候失掉,「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机缘没成熟的时候不来,你遇不到佛法,机缘来的时候一定可以遇到,这才显示出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佛」的意思简单说,是: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自觉』就是正觉,阿罗汉就有了,阿罗汉得到「自觉」。『觉他』是菩萨,自觉之后要帮助别人觉悟。到自觉、觉他都圆满,这就叫成佛。由此可知,菩萨教化众生,为什么?为了成就自己圆满的大觉,如果不肯教化众生,这个觉是有,但不能圆满。你要成就圆满的大觉,什么样的境界都要经历。善财童子为什么要五十三参?就是要求觉行圆满。五十三参里面那些菩萨们所示现的境界,有顺境、有逆境,有佛道也有外道,有你欢喜的境界,有你非常厌恶的境界,统统要经历,经历这些境界里面,心清净,这叫真清净;心平等,那叫真平等,凡是没有经历过的,你的心清净不能叫真清净,不能叫真平等,所以这个大修行叫「历事炼心」,要在境界上去锻炼,这才成就圆满的大觉。

  成佛之后教化众生,是『人天大师』。诸位在此地注意,「大师」是对佛的尊称,是对佛的称呼。我们称菩萨没有称大师的,菩萨称「大士」,佛称「大师」。现在有许多人,他也称大师,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会笑话的,太过分了,不可以的。以前翻译经典的那些法师还得了,那个成就不得了,人家称什么?「三藏法师」,连大士都不敢称。我们称观音大士、普贤大士、地藏大士,称菩萨为大士,怎么可以随便称大师?这是你们同学学了佛,以后要注意。对一个人尊敬不要尊敬过分,过分就是失礼,所以「礼」讲节度的,不能不到也不能过头。尊称一个人「某某大师」,这过分了。通常尊称一个人,我们很尊敬他,称「开士」,要地上菩萨才能称大士。三贤十圣,十圣菩萨称大士,三贤菩萨称开士,开士就是开悟之士,他开悟了,开士是三贤位的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登地就称大士,地上菩萨称大士。所以称呼不能过分。在从前,皇帝的老师、师父称国师,历代的国师很多,你看他不称大师。禅宗里面称禅师,祖师是那个宗派里面代表一代的称祖师,这可以,没有称大师的。现代这些人这个尊敬太过分了,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这是佛学常识。

  但是有一个特殊,有一个特别,就是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像我们称「印光大师」,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其他宗派里面祖师不称大师,唯独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净土宗的祖师不是一代一代相承的,不是祖师的位子传授来的,禅宗里面是一代传一代,代代传下来的,一脉相承的,净土宗没有,净土宗的祖师是选举的,民选的,民主制度,他的成就后人公认,大家承认他,认为他是净土宗某一代的祖师,所以称大师,他不是一个传一个的,是大家公认的。净土宗称大师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成圆满的佛。传这个法门的当然跟佛没有两样,你要是跟到佛了,这一生必定成就,必定证果。因为佛不在,再找一位修净土宗的祖师,你要跟著他修这个法门,你这一生必定往生,一往生必定作佛,那跟亲近佛有什么两样?所以净土宗祖师称大师很有道理,那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来接引大众,与佛在世没有两样,我们晓得这个意义、这个道理,也能够认识净土宗特殊的地位。

  舍卫,此云闻物。】

  第五小段是『舍卫』,就是舍卫国,「舍卫」是梵语,『此云闻物』,这是它的意思。「闻」就是那个地方名人很多,今天讲知名度很高的人很多,有学问、有道德,换句话说,这个地方的文化水准非常高;「物」是物产,物产丰富,是非常富裕的国家,「舍卫」是这个意思。

  只陀、须达多。】

  『只陀』,『只树给孤独园』,「只陀」是人的名字,「给孤独」也是人的名字,只陀是舍卫国的王太子,给孤独就是『须达多』长者,「须达多」非常富有,社会地位也非常的崇高。这个起源,你看《弥陀经》许多注解里头有叙述这一段故事,须达多给他儿子娶媳妇,这位媳妇是王舍城一位大臣的女儿,他娶媳妇到王舍城去的时候,到他亲家去的时候,亲家正在张罗,忙得不得了,几乎都没有办法招待他,他看那个情形,「你们家里忙得团团转,忙些什么?」原来他那个亲家接待释迦牟尼佛,请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就对他说明介绍释迦牟尼佛,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他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动,於是顺便就去礼佛,就邀请佛到舍卫城说法,就这么一个因缘。

  那么一看,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有一千二百多人,所以回到舍卫城之后就想找那么大的地方来安置这些人,找了许多地方都不太中意,最后看到只陀太子的花园,那个别墅很大,庭院也很美,房舍很多,可以容纳这么多人,他就跟只陀太子商量要买他这个花园,只陀太子以为他开玩笑,「你买这花园干什么?」他说要招待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舍卫城里面的人也没听说过释迦牟尼佛,也不认识这个人,只陀太子就跟他开玩笑,「听说你家里黄金不少,你要买我这个房子可以,你把你那个黄金抬出来铺地,铺到哪个地方,我卖多少给你」。须达多真的把他家仓库打开,派了多少人把黄金抬了铺地。只陀太子一看到,很受感动,就问他「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这样舍得金钱来买地供养他,这个人大概不是个简单的人」。须达多长者就跟他说明佛陀的功德,希望邀请佛陀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只陀太子就很感动,他说「这样好了,这个功德我们两个人做,一人一半」,须达多长者不答应,「我家里有的是黄金,足够把你这个地铺完,这个功德我一个人做,不给你做」。太子也生了气,「好,我这个地卖给你,这个树木、园林我统统把它砍光,把地卖给你,树你总没有办法去铺」,这样一来,须达多没有办法。你想那么好的庭院要是把树木花草统统去掉,一片荒地那有什么意思?不如在外面买一座荒山。所以这样就答应功德两个人一起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