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一集)(6)

念佛,刚才说过,是了义当中的了义。如果不读《楞严》,你就不知道念佛法门之妙。通常许许多多人误会《楞严经》与 禅宗 有关系,修禅不能不懂《楞严》,特别是二十五圆通章「 观世音 耳根圆通章」,是 禅宗 里面非

  念佛,刚才说过,是了义当中的了义。如果不读《楞严》,你就不知道念佛法门之妙。通常许许多多人误会《楞严经》与禅宗有关系,修禅不能不懂《楞严》,特别是二十五圆通章「观世音耳根圆通章」,是禅宗里面非常重要的修学理论与方法,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还有人认为《楞严》与密宗有关系,因为它有「五会楞严神咒」。所以禅与密对《楞严》是非常重视。不知道《楞严》与净土的关系,决不下於禅、密。

  我是有一年,这很早了,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好像是民国五十一年。我住在圆山临济寺,有一天,台大有好几个学生,里面有一个名字我还记得,因为他的名字很古怪,他姓古,古今那个古,这个姓很少,叫古正美。那时候他念四年级,他带了一个老师来看我,这个老师是日本人,是台大客座教授。到临济寺来看我,就谈起,他就问我修学什么法门?我就告诉他,我修念佛法门。他说:你平常有没有研究什么经典?我说:我主修的是《楞严经》。他就觉得很奇怪,那个表情也很傲慢,好像我所修的跟所学的不相应。

  他就问我一句话,他说:《楞严》与净土有什么关系?问我这么一句话,我一听,他在日本是个佛学家、是个佛学博士,很有地位的。这句话一问,我就晓得他不通,我反过来问他,我说: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净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得很明显,西方三圣!他实在也头脑很灵,我这句话一问,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了。《楞严经》全经最重要的两段经文,就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你怎么能说与念佛没有关系?这个话说起来太外行了,怎么能称为懂得佛学,还称佛学家。我遇到这么一回事情。

  以后我就告诉台大的同学,日本人那些话问题很多。《楞严经》与净土宗关系他都不知道。《楞严》不但与净土有深密关系,《楞严》是讲的理论、原则,它与所有大乘佛法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换句话说,大乘任何一个宗派都不可以不读《楞严》。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佛法修学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可以说统统在这部经上。念佛圆通尤其是全经的精华所在,这是往往为大家所忽略,只注意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原因在什么地方?文殊菩萨拣选圆通,就是为娑婆世界众生选择一个法门,他选的是耳根。

  其实耳根,是他老人家明显选,明著是选耳根,实际上暗著是选念佛,暗著,大家都疏忽掉了。为什么说有明有暗?这个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排列的顺序,你仔细观察你就晓得,没有被选上的是按著顺序来排的,被选上的是挑出来放在最后。就好像我们唱戏一样,表演最后的,那是最好的压轴戏,最好的放在后面,这是希望人看戏从头到尾要看完。那个好的跑到前面演完了,后头不好的谁还要看?人不都走光了!所以最精彩的摆在后面。

  摆在后面的是两个法门,不是一个。观音菩萨是耳根,耳根在六根里面,眼、耳、鼻、舌、身,应该是摆在第二个,它摆在最后,第二十五,摆到最后去了。大势至菩萨念佛是在七大里面的根大,七大的顺序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它是见大,我们叫它根大。按顺序来摆,识大是弥勒菩萨代表的,他应该在弥勒菩萨的前面。如果按照顺序来摆,二十五,弥勒菩萨是最后的,是第二十五,现在把观世音菩萨摆在最后,弥勒菩萨就推到前面,就变成二十四,大势至菩萨第二十三,这按顺序排。但是你看《楞严经》上的顺序不是这样的,它摆在弥勒菩萨的后面,这就是它是一个特别法门,没有按顺序排。所以二十五圆通章里头是两个特别法门。

  两个特别法门,为什么文殊菩萨不选择念佛为第一,而选择观音菩萨耳根为第一?这里头有个道理。念佛法门在尽虚空遍法界是第一法门,它契法界一切众生之机;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是专门契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之机,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把这些方法用讲的,你才明了,你才点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最利,用这个方法来教学。但是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讲这么多经,说这么多法,说到最后还不是劝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由此可知,有耳根圆通,最后还是通到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看到这个线索,你这个《楞严》才没有白读,你真正晓得它用意之所在,像读《华严》一样。我在这两部经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我主修的就是《楞严》。《楞严》我大概讲过七、八遍,早年对这个经讲得最多,也最熟。所以从这里头看出门道。《华严》我在那上面用了十几年的工夫,我跟诸位说过,我对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还不是《楞严》。《华严经》读了之后,回头再看《楞严》,这才把《楞严》的线索搞清楚了。这里头有个玄关,一般人很难看出来。我们看底下简单的注解:

  因信起观曰修。】

  「观」就是禅宗里面讲的观照。观照是什么意思?实在讲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不迷,这就叫观照;如果迷了,就失照。什么叫观照?我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观,这时你见到真相。起心动念,那是妄相,那就不是真相。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万法一如,万法是平等的,你的心清净了,清净心的作用是真智慧。这一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就有好丑、有善恶、有是非、有取舍,这不是真相,这就不叫观。功夫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修,修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错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

  即以观行为修,非历事造修也。】

  可见他这个修是直截了当,不是从一桩一桩事情错了之后把它修正过来,不是在这里!他从根本修,就在六根门头起作用,从这里修。所以他这个修行高明!圆顿大法。

  以解悟为证,非历位取证也。】

  他的证,是从「解悟」,这就是「证」。不是像菩萨一个位次、一个位次慢慢这样证上去,像从初信位证到二信位、证到三信位,从初住、二住、三住,这有阶级,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它不是的,它不搞这一套的,所以它是圆顿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