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一集)(3)

不但语言有限,思惟也有限量。我们的思考,当然这个限量比语言范围大太多了,可是它还是有一个范围。换句话说,还有你思想达不到的。这是佛经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就是思想达不到,语言达不到,思想达

  不但语言有限,思惟也有限量。我们的思考,当然这个限量比语言范围大太多了,可是它还是有一个范围。换句话说,还有你思想达不到的。这是佛经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就是思想达不到,语言达不到,思想达不到、想像不到,那是真实的境界。如果你离开了言语、离开了思惟,恍然大悟,你能达到。你虽然达到,你也说不出来,这就是佛法里讲亲证的境界,你亲证了。

  《楞严》这部经典是你亲证心性的一个指引,它有方法引导你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这叫修行的功夫,这个功夫叫「首楞严大定」。你能够修成首楞严大定,宇宙人生一切万法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你就统统都明了,这叫「开智慧的楞严」。「首楞严大定」是这部经的中心,所有法界这是一个缘起,这个缘起就是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问阿难:你这个心在哪里?所以非常有名的「七处徵心,十番显见」。阿难是代表一个凡夫,你问我心在哪里?心在我身体里面,总不会在身体外面。被世尊否定了。这想心在外面、心在中间,他能够想了七处,我们想不出来。阿难毕竟相当聪明,想了七处都被世尊否定,这才真正承认自己不行,自己确实是迷惑颠倒,求世尊开示。世尊就在六根门头指出真心的体用,这是大经的一个概略。

  在迷曰如来藏,在悟曰修证了义。】

  觉悟了,就又换个名词,叫「修证了义」。了是明了,已经完全断除迷惑,才能称为「了义」。念佛这个法门,实在是了义当中的了义。因为在本经说修这个「首楞严大定」,一共给我们举出二十五种方法,就是经第五卷里面所讲的二十五圆通,有二十五位菩萨出来做代表,他们统统是修楞严大定,证得这个真实的境界,也就是心性,确实禅家讲的「明心见性」。二十五个菩萨所用的方法不同,诸位要晓得,这二十五个方法是大类、纲领,如果再要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或者是无量法门。把无量法门归纳成二十五大类,大势至菩萨是代表以念佛的方法修得首楞严大定,我们今天就特别取这一章。这一章在二十五种方法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殊胜。这是称为「修证了义」。

  在因为菩萨。】

  也就是正在修行这个阶段当中,称为「菩萨」。修成圆满了:

  在果为首楞严王。】

  你修学圆满了,好像你的学分学完,你毕业了,你拿到一个学位,在这个地方叫「首楞严王」。首楞严王就是楞严大定完成了。

  一经要妙,不出此矣。】

  一部经最重要的、最微妙的,就是这个意思。

  贯下。】

  贯下,把这个意思贯穿到下面。

  密因为大因。】

  「密」,佛法里头,诸位要记住,决定没有秘密,如果有秘密,秘密就不是好事情,总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才秘密,这诸位要知道。佛法里面讲密是深密,理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所以它是讲深度,是深密而非秘密。这是最深的理与事,理事都深,是属於深密,一定要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才能够理解,才能够明了。所以这个密因是「大因」。首楞严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换句话说,是成佛之因。

  你要问这个因是什么?我们常念这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密因」。你要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念这个名号为什么会往生成佛?这不是一个简单事情,但是你照这个因去修,一定能得到这个果。你要想这个因究竟什么道理会结果,那这个道理可深了。他不明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他能证果,证到果的时候,他这个道理完全明了了。你没有证到这个果位的时候,给你讲也讲不清楚,这是真的、是实在的。所以说念佛只要一心称念,念到心清净,念到得念佛三昧了,自然开智慧。这个智慧随著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你念到事一心不乱,这密因能体会到一些;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密因你就解开,你就明了,就开始明了,但是还不能彻底。彻底明了,要成佛才能明了,等觉菩萨也不能算是彻底明了。这密因是真正深密。

  了义为大义。】

  这个「大」字统统贯下去。

  万行为大行。】

  由此可知,念佛法门是《楞严经》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修行方法。我们为什么称它为最重要?换句话说,二十五种方法当中,只有这个方法适合於我们,其他二十四种我们要修学都有相当的困难;换句话说,你一生不一定能修得成功。这个法门我们只要努力修学,你一生决定成功!所以我们称它作第一。这是我称它第一,它适合於我;其他的法门虽好,我修了不能成就,得不到结果,这一门我可以得到结果。最适合於这个时代的众生,也就是智慧浅、业障深重、生活环境不好,选择这个法门没有任何障碍。

  这个法门,决不是单单死在这个名号里头就能成就。单单那就不能叫「万行」,而是以一句佛号为主,为正修,正修之外还有助修,像我们在《观经》里面所讲的「三辈九品」,所讲的「三福」、普贤菩萨的「十愿」,那就是万行的纲领。所以念佛人不能不孝顺父母,不能不尊敬师长,不能没有慈悲心,不能不修十善业,像这些包括在万行里头。但是无论修学哪个行门,统统是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总目标、总方向,这就叫「大行」。

  首楞严为大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