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二集)

念佛圆通章,净空法师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  (第二卷)  1992/10  美国圣荷西  档名:05-05-02

  请掀开讲义:

  证了义,获二胜。】

  这是解释「修证了义」。前面我们说的是「修」,修行这是功夫,功夫到达一定的标准它就会起作用。就是这一条所说的,一定他获得两种殊胜。第一种殊胜是:

  上与诸佛同一慈力。】

  慈是大慈大悲,慈悲的力用不可思议。当然它最大的作用是救护一切众生;对自己来说,能够除一切灾害。第二种能力是:

  下与众生同一悲仰。】

  说了一个上,说了一个下,换句话说,他的能力与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自自然然能感应道交。我们常常看佛菩萨不可思议的感应,这个力量从哪里来的?我们读《楞严》就晓得,这个能力是从「证了义」而得来的。虽然说得来,实实在在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能力,不过是由修证的功夫显发而已。佛给我们说,这个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迷失了自性,虽有这个德能,它不起作用。因此,性德必须要依靠修德来显发,如果没有修德,虽有性德它不起作用。

  发三用。】

  这也是举个例子,这三种是最殊胜的作用。第一个是:

  三十二应。】

  所谓「三十二应」,三十二是讲种类,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就说不尽,无量无边。凡人常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佛菩萨都有一个一定的相貌,其实错了。有人问: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是女的?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凡是问这些话的,可以说对佛法完全外行。真正证得修证了义,就没有相貌可言,为什么?他能够随类化身,你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

  佛菩萨没有心,这个没有心就是没有妄心,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才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众生喜欢佛是什么样子,他就现什么样子。三十二应,像经上讲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这个人喜欢佛身,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而为说法就是现佛的身相来教导他。他喜欢菩萨,那就是「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你喜欢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他哪有身?他没有身。这给你说的是真话。所以,他能够在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在人间现种种身,在天界里头他也现身,在畜生、饿鬼、地狱,他跟一切有情众生现同类身。他有这个能力、这种作用。

  诸位要知道,这个作用,佛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能变化无量无边身,都有这个能力。现在我们这个能力丧失,是你把自性迷了,只要你觉悟,你这个能力就现前。觉心是不动的,觉心是清净的,觉心是光明的;心里头有妄念,有念头起伏,有动摇,这统统是迷惑颠倒,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到。所以佛法修行实在讲,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修行的枢纽都是禅定,也就是我们讲的清净心。佛教人修清净心,只要得清净心,你的智慧能力就现前了。第二种作用:

  十四无畏。】

  这十四种。「无畏」是能力的出处,在任何场合之中他没有畏惧。十四种,包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的能力。你哪一法不懂不明了,人家问起来,不知道很难为情,这才有恐怖。你样样都通达、样样都明了,你怕什么!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向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来请教的,什么问题都有,确确实实没有一个人把释迦牟尼佛难倒。释迦牟尼佛是个大学问家,有些人说:大学问家,大概琐碎俗事不知道吧!有人去向他请教牧牛,放牛应该怎么个放法?佛经上有《牧牛经》,他教给你放牛要注意哪些,应该怎样牧牛,他都知道。这些难不倒。诸如此类就是得大无畏,他才能够教化九界众生。还有一种能力:

  四不思议。】

  有四种不可思议,这都是举例而说。真正修证到相当程度,证得了义,这种殊胜的能力就显发。这个不必求,自然就来了。

  用根不用识,特选耳根为了义中之了义。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在原理上说,「修证了义」是任何一个法门都做得到的,这在理上讲的。在事上说,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方法有难易,是我们根性不相同,有些人适合於修这个法门,有些人适合修那个法门。《楞严经》上把许多法门归纳成二十五大类,每一类里头还可以开出许许多多的种类,这是二十五大类。文殊菩萨观察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性,说明这个世界的众生,当然是指人道,没有指其他道,特别是指人道,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人间为我们「人」说法的;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在六根当中是耳根最利,给你看,看不清楚,听就听清楚了。所以,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都是「以音声为佛事」。音声的对象,「耳根」,一听他就开悟了,而不是看的,看,当然也能开悟,少数不是多数,多数耳根最利。

  同样的,春秋时代孔老夫子一生的教学,跟世尊一样都是以音声为教体,也都是讲学。当时并没有写文章,并没有著书,都是以口说、耳闻,以这个为主。这就证明我们这个世间绝大多数的人确确实实耳根最利。因此,在选择法门的时候,文殊菩萨教给我们「用根不用识」。用根不用识,这个范围还是非常广,六根、六识,不用六识,用六根。六根当中特别选的是耳根,耳是对音声的,「特选耳根为了义中之了义」,这就是最契合这地方众生的根机。耳根这是一根,用一根修就一切修了,所谓「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只要一根通了,其他完全就贯通。

  由此可知,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教下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一个道理!我们再问:这一经要真的通了,世间的学术有没有通?给诸位说,也通了。为什么通呢?通达是通了义,不是通别的,所以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通达。现在就是问你,你相不相信?古时候的人比我们现在人好,好在哪里?老实!对於老师的话是深信不疑,所以确确实实做到尊师重道。尊师,对老师的话是真正不疑惑,依教奉行。现代人不如古人的地方,就是对於任何人讲的话,他都打一个问号,对老师也不例外,都打一个问号。因此,现代人一生所追求得到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古人所修得的是智慧不是知识。智慧可以包括所有的知识,知识不能包括智慧,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别。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