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大意[1992年](第二集)(6)

所以藉著人家修学的样子、相状,这一章里面就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他如何向老师求法,用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行持?来认真的修学。我们看到了,当然非常羡慕,他的老师好,遇到的是世自在王佛。老师好

  所以藉著人家修学的样子、相状,这一章里面就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他如何向老师求法,用什么样的心?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行持?来认真的修学。我们看到了,当然非常羡慕,他的老师好,遇到的是世自在王佛。老师好,自己本身也非常的优秀,有资格承受老师的教诫。修学的内容,因为他聪明,领悟力高,记忆力强,他学东西多,学得很圆满。老师给他:

  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

  这就是把所有一切世出世间法全给他讲,这真是博学多闻。『二百一十亿』这个数字,并不是一个数目,它是一个表法的代表。佛在《华严经》、《大智度论》都用二百一十亿代表圆满,所以如果说是数字二百一十亿不算多,它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没有漏掉,那就是无量无边。所以要晓得此地不是数目字,就同前面我们讲的十六,「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不是数字,十六也是表法,密宗里头用十六表圆满。因为这部经前面跟诸位提过,它是整个佛法的总结,因此性宗、相宗、显教、密教统统都归到这个经来。所以这部经的教义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它是圆满的。所以表法里头有显宗的表法,有密宗的表法,统统都有,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

  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经文,仰慕法藏比丘,敬重阿弥陀佛,我们没有法子像他这样修习。虽然没有法子,实际上我们所得到的圆满,跟他是相等的,怎么相等?因为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就这本经上,等於说《无量寿经》是他所学的,回来跟我们做报告。我们得到这部报告,也就等於统统都学习圆满了。这个难得,真正希有!所以你读了这一部经,就等於读了十方所有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讲的一切法门。

  一切法门归在这个法门总结,就像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归到《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一卷经展开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经跟一大部经不增不减。所以这一部《无量寿经》跟一大藏经不增不减,一大藏教浓缩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一大藏教。我们读到这个很幸运!但是这种功德利益谁给我们的?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他做的结论,把结论给我们了,没有他这样勤苦的修学,我们得不到。那我们也像他那么样勤苦去听经闻法,听千亿岁,还得要用五劫的时间去修行,你才能得到圆满。他是把整个的成就给我们了,一生自己修学的心得统统给我们,就是这一部经。这个报告里面,他自己修行成就了,自己的愿望达到圆满了,无比的欢喜,向老师去报告。

  这就接著底下「发大誓愿」,这就是说四十八愿这一章。这一章是我们这一部经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无量寿经》今天我们看这个本子一共是有四十八章,或者像黄老居士讲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第六品,第六品是整个净土的中心。一切经论,一切诸佛菩萨讲净土法门,如果他讲的意思与这一章相违背,那我们都不能承认。他所讲的一定要与这一章相应,这就是真的。因为这一章字字句句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像其他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一章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

  法藏白言。】

  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讲的话,这是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的,但是话句句都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是别人说的。所以我们读这一章经,就是亲自听阿弥陀佛说法,这不是听释迦牟尼佛,是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不是诸佛转说的,这还有什么话说?这没有话讲。所以净土宗的理论、修学境界统统要依四十八愿做根本,这是我们的根本依据;净土三经、五经可以说都是依这一章做根本,所以说是根本的根本。我们对於全经不能够读诵、不能够记忆,这一章一定要读诵,一定要记忆。我们对於净宗的修学,以及近代有许多人对於净宗的批评,我们心里才会有数,才能够辨别邪正、辨别是非,但是不要跟人争论,这很重要。人家讲错了,随他去;批评,无论是善意的、是恶意的,批评错了,我们也不必答辩,六祖教给我们合掌令欢喜就好了。看这个人,如果有善根他能回头、能够接受这个法门的,可以跟他研究讨论;看他有很深的执著,不容易接受这个法门,那就叫他欢欢喜喜好了,我们谦虚一点,尊重他,你很好,我不如你就好了。我们老老实实学这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

  在愿文里面,我们这个本子是二十四章,也就是通常讲的二十四愿。因为五种原译本里面有两种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是四十八愿,有一种是三十六愿。所以它的条目数字不相同,但是内容都差不多。夏老居士会集这一段,我们在序文里面看到是用心最苦的,用时间最多的,会集这一段。因为这一段经是全经的中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经过几番的斟酌,自己还拿不定主意。这在遇到慧明老和尚,遇到梅光羲居士,正好他们去拜访,他正好为这个事情没办法做决定,这三个人商量决定用二十四为纲,四十八为目,这就两全其美了。所以文字条目二十四条,底下有小注,这一条包括四十八愿里头哪几愿,从上面看二十四愿,底下看四十八愿,这就很圆满,这个会集很圆满。而且把五种本子的愿文,有的本子漏掉一句的,缺少一点的;那个本子上有,这统统把它补的圆圆满满的。所以这个本子里面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比起原译的五种译本任何一种里面要圆满得多。确确实实是把五种原本里面写的弥陀愿文把它综合起来再归纳重新编排,使这个义理圆备,文字浅显而容易明了。这是这一次会集的特色,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

  他的愿从哪里来的?不是自己打妄想,我想要怎样怎样,不是的。阿弥陀佛的愿是真实愿,前面讲了他参观考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譬如说到娑婆世界,看到我们娑婆世界有地狱、饿鬼、畜牲,看到我们这儿的人贪瞋痴慢,看到我们人这么苦,思想这么乱,社会秩序不好,我要一桩一桩改进。他是到处去参观,到处去考察,看到人家不好的,他就不要,改正过来;好的他就采取,不好的就不要,回到自己家里去建一个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有一切诸佛国土的好处,没有一切诸佛国土里的缺点。所有一切缺陷,我们觉得不好的,他统统没有,全部不要。所以他不是自己在家里想的,是到处去看到的。像第一愿讲的,我们念一句诸位就能看到,它的头一句是总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