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圣严法师著:法鼓家风(1)(2)

悲智和敬的行事原则 一年的时间很短暂、很宝贵,你们除了学习语言、电脑这些工具,也应该试著去了解我们汉传佛法的基本观念和修学方法,而你们也可以向我们介绍藏传佛教的观念及方法,因为这是交流班,所以强调的是

  悲智和敬的行事原则
  一年的时间很短暂、很宝贵,你们除了学习语言、电脑这些工具,也应该试著去了解我们汉传佛法的基本观念和修学方法,而你们也可以向我们介绍藏传佛教的观念及方法,因为这是交流班,所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良好的交流对彼此都有好处。
  最后,我想用僧伽大学的校训——“悲、智、和、敬”勉励诸位,请大家朝著校训所指示的方向努力:“悲”,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智”,以智慧心处理一切事物;“和”,以和合心做为僧团运作的基准、原则;“敬”,以恭敬心尊重每一个人的立场、观点、职务和身份。如能遵守校训的四个原则,那么诸位就算毕业了,因为能做到这个程度,那已是非常合格的宗教师。
  最后祝福大家要有恒常心。僧大同学们的法名都是我亲自取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常”字,“常”是持续下去、持久下去的意思。所谓“菩萨发大心、鱼子、庵罗华,三事因时多,成果时甚少”,为什么这三者的因多果少呢?原因就是缺少个“常”字。
  初发心很容易,但恒常心不容易,僧伽大学的学习期间有四年,汉藏班只有一年,希望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打退堂鼓,要坚持“常”,不要“断”。但愿我们这里没有鱼子、庵罗华,希望诸位菩萨发心之后,都是非常坚固的。
  (讲于二00一年九月十二日僧伽大学新生讲习始业式)
  法鼓山的风格
  法鼓山的风格是什么?做为一个汉传佛教的修行人,有两个基础条件:第一、要有奉献的心;第二、要有学习的心。“学习”和“奉献”是互动的,是一体的两面。所谓奉献,就如我们中华佛学研究所所训中说的“实用为先,利他为重”;而学习则是所训的前两句“立足中华,放眼世界”。
  句中的“中华”是指汉传佛教,这也是我们佛研所取名“中华”的意义所在,而“放眼世界”则说明了法鼓山的未来是朝著世界性的方向走去。所以诸位在此学习,即使不是读研究所,也一样要“立足中华,放眼世界”。
  虽然“学习”是以中华(汉传)佛教为主,但也要放眼世界,不要抱残守缺,不能老是说“我们汉传佛教是最好的”、“唯有汉传佛教才值得弘扬”这类的话。只是因为我们是汉人,而汉传佛教也是佛教的一环,所以我们会选择站在汉传佛教的立场来办教育。
  以汉传佛教为立足点
  往未来看,我们僧伽大学是以大学为目标,而且僧大所设定的方向也不局限在汉传佛教,我们未来也规划了藏传的、南传的系所,也可能有另外的系所,所以僧大的未来是朝向多元性的方向去努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立足点还是汉传佛教,以汉传佛教为基础,然后来研究、接受、消化其他系统的佛教。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奉献,也就是“实用为先,利他为重”的意思。我曾经和所长、副所长讨论过好几次,希望佛研所造就的人才和研究的主题一定要实用,而且要与时代、环境结合,如此才能利益社会,否则,那仅仅是关在象牙塔里研究的学问。当然那种学问也不是没有用,只是我们希望研究古典是为了“古为今用”,朝实用的方向去思考。
  另一方面,我们研究藏传、南传佛教,主要是为了为汉传佛教所用,并不是研究藏传、南传佛教之后,汉传佛教就全部不要了,全部变成藏传、南传佛教。这个请大家要了解。
  比方说:泰国法身寺现在有两位法师在这里学习,他们本身是南传佛教系统,但他们知道南传佛教是整体佛教的内容之一,也感觉到南传佛教有它的不足之处,而大乘汉传佛教的某些东西可以补充他们的不足,因此他们来到这里学习,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汉传佛教。
  在法鼓山学习的藏传佛教喇嘛们也是如此,他们来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看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有什么帮助。像这样,渐渐地,也许一百年、两百年以后,世界的佛教虽然还是有汉传、南传、藏传的系统之分,可是因为了解彼此的长处,就不会再互相批评了。
  这有点像我们汉传佛教,虽然有净土宗、禅宗、天台宗,也有重视思考的唯识学派,以及华严学派等各种不同的学派,但是全部都属于汉传佛教。同样的,虽然有南传、汉传、藏传不同系统的佛教,但全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彼此之间是可以互通的,也可以独立存在,因此应互相尊重。
  法鼓山的学风,就是希望往这样的方向去走。我们自己本身的风格以及要发挥的风格是汉传的,如果我们自己一下子摇身一变,变成藏传的,那么藏传佛教的人为什么还要到这里来学习?如果我们已经变成南传了,那么南传的人到这里来又有什么好学习的呢?
  我们汉传佛教之中有一位学习藏传佛教的先趋大德——法尊法师,他虽然学的是藏传佛教,可是他有很深厚的汉传佛教基础,所以他从藏文翻译成汉文的作品、经典、论典,都非常典雅,而且是用汉传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汉传佛教或汉学基础,要把藏文翻成汉文的时候,味道不容易翻译出来,作品的感觉也不容易出来。
  互相学习,各取所长
  所以,我要勉励诸位同学们,这里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大家可以彼此互相观摩、学习,各取所长。而我们是汉传佛教的一个系统,所以还是请大家重视汉传佛教。我们研究所的同学到二年级之后就选组研究,当然可以研究藏传佛教或是其他的传承,可是不要忘本,你的根本是汉人、是汉传佛教,应该要立足中华放眼世界,不要数典忘祖。
  接下来我想要勉励诸位。一般人都会有人生的大梦,可能在懂事以后就渐渐开始作梦。记得有一位教授的小孩七、八岁的时候,问他长大后要做什么?他说要当警卫,因为他看到学校校门口的警卫,服装很挺、很神气,见到人都喊:“敬礼!”看起来好像很帅的样子。后来长大了一点,再问他:“长大想要做什么?”他说:“我想要做教授。”因为他看到学校的警卫看到他爸爸时都恭敬地喊:“教授!”他觉得当教授好像更神气,所以将来想当教授。再长大了些,快二十岁了,再问他:“你要做什么?”他反而回答:“不知道。”环境、因缘是不停变化的,未来是未知数,虽然常有人说“生涯规划”,但这多半是梦,梦毕竟是不可靠的。
  目标就是为了奉献
  前天我上一个电视节目,叫做“不一样的声音”,节目里邀请了两位贵宾,是父子俩,他们是企业家专业经理人。儿子在十九岁的时候就当上了一间大企业的总经理,还写了一本畅销书——《十九岁的总经理》,就是在记述这件事。他从没有想要当总经理,只是从很小开始就想独立,不想和爸爸走同样的路。到了十八岁进大学那一年,刚好有个机会可以创业,于是他向爸爸要一笔钱做为资金。他爸爸说:“你从小就想要独立,那么就让你去吧!我现在把要给你读大学和研究所的钱一并交给你,从此以后,你生意成功是你有福气,生意做不好也不要找我,但是你书还是要读。”结果这个年轻人就去创业,从事网络,很快就赚了不少钱。现在他二十一岁,我问他:“你现在有什么一定的规划没有?”他说:“没有。我只要有机会就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