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星云法师:公是与公非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公是与公非
  第八次世界大会主题演说
  地点:台湾
  --------------------------------------------------------------------------------
  副总会长、各位理事、各位贵宾、各位协会会长、各位与会的佛光人代表等,大家吉祥如意!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来中国,今年届逢二千年,又适值政府首次明订佛诞节为国定纪念日,在这个佛教徒同感殊荣的历史时刻里,今天能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佛教菁英共聚在佛光山参加第八次的国际佛光会世界会员代表大会,诚乃“千载一时、一时千载”之盛举,希望本届的大会能为佛教再创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已是新的世纪开始,无庸置疑的,将是一个科技更发达、经济更繁荣的新世纪。然而,科技文明虽然丰富了物质生活,却也改变了人类的价值取向,现代人的是非观念混淆,造成整个世界的脱序乱象。因此,本次大会特以“公是公非”为主题,希望藉此呼吁举世人类能共同再造一个公理正义的人间社会,希望人人都有“公是公非”的道德勇气,人人都能树立“公是公非”的社会形象。
  所谓“公是公非”,也就是“大是大非”。西谚有云:“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真理就是“公是公非”;佛说:“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公是公非”。
  “公是公非”是评论世间一切好坏、对错、正谬、善恶的法则与智慧;有智慧才有“公是公非”。“公是公非”是台面上的,不是私下的;是天下人的,不是个人的;是普遍法界的,不是片面的;是万众平等的,不是差别的;是凡事必然的,不是变异的;是亘古永恒的,不是一时的,因为“公是公非”就是般若真理,有般若真理才能证悟解脱。当初佛陀舍弃王位出家,正是感于生命的苦空无常、四姓阶级的不平等,以及众生的颠倒妄想,因此毅然割爱辞亲,出家修道;佛陀的证悟真理,就是“公是公非”般若智慧的显现。“公是公非”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公理正义为依归;“公是公非”不是以一家一国为对象,而是以全法界众生的幸福安乐为诉求。所以,佛陀成道时即向普世宣告:“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得成佛”,而这种“生佛一如”、“众生平等”的真理,便是“公是公非”的极致发挥。
  佛陀所证悟的真理--“缘起性空”,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是在说明宇宙世间一切都是依因缘法则而运行,人有生老病死的因缘,世界有成住坏空的法则。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生生灭灭,让自然界有花开花谢、宇宙间有生住异灭、人世里有贫富贵贱等“无常”变化,这不是神明创造,也不是威权左右,这就是“公是公非”。
  佛教的“因果业报”讲“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这就是非常公道的“公是公非”;无论达官贵人或贩夫走卒,无一不是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循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真能做到,这就是“公是公非”。
  古代的帝王贵族,总想把荣华富贵延续到来世,因此陪葬大量的金银财宝,但是这并不合乎“因果业报”;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才是“公是公非”。
  “公是公非”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公义纪律,也是修养个人品德的圭臬指南。一个人的身语言行、举心动念,不要以为他人不知,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冥冥之中必然有“公是公非”的准则。
  世间上有的人以利害为重,有的人以是非为重;以利害为重的人不讲究是非,以是非为重的人不计较利害。古来多少圣贤为了发扬“公是公非”的精神,他们轻利害,甚至捐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宋朝理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种“公是公非”的精神,即仁人君子所谓的生命中之生命也。庄子在《天道》中说:“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又谓“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体”;义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为了坚持自己在天文及力学上所获致的实验结果,拼死不向神权低头,这都是具有“公是公非”的大智、大勇的表现。
  在一个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里,群众都十分重视“有是有非、大是大非、真是真非、公是公非”的道理;反观今日社会,是非观念普遍淡泊,可以说在我们周遭的人,大都是“少是少非、无是无非、不是不非、混淆是非”。因为当今人类不肯服膺是非公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造成强权代替“公是公非”、金钱左右“公是公非”,投机的投机,取巧的取巧;是非不彰,真理不明,怎有“天道良心”呢?
  自由民主是现代人类引为最好的政治目标,但是用我的自由妨碍你的自由,用我的主张强要你奉行,而又美其名之曰“自由民主”;正如大鱼吃小鱼、猫跟老鼠讲民主、民众和独裁者讲民权,会有“公是公非”吗?现在的社会动辄主张公投,公投很民主,也符合“公是公非”的精神,但是参与公投的人都懂得“公是公非”吗?甚至决策者对整个事件都有“公是公非”的观念吗?五十一票对四十九票的民主,就是“公是公非”吗?如果本身公私不分、是非不明,一旦认知有了问题,就没有“公是公非”。故知“公是公非”要有大智慧、大勇气,对公理正义要负有道德的责任,要讲究公平、讲究正直、讲究无私、讲究无我,若能如此,才是所谓“全民的希望”,能够达到全民的要求,那才是有“公是公非”的自由民主。
  “众缘所成”、“同体共生”,甚至“公有共管”、“集体创作”都是“公是公非”的原则,如古代的佛教十方丛林“传位传贤”、唐尧禹舜的“禅让天下”,甚至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这都是“公是公非”。
  在佛教史上,不少祖师大德对于毫无师承关系的学僧,只要能堪受大任,莫不欣然传法授位,例如弘忍传位于六祖惠能,獦獠也能得法作祖,此皆“公是公非”的行为。遗憾的是后世弟子对“公是公非”的认知不够,例如有的人“依人不依法”,有的人“依神不依佛”,有的人“依师不依理”,有的人“依假不依真”,致使不能体会祖师的心意,所以禅门才因而日渐式微。
  《金刚经》讲的“布施无相”、“度众无我”、“修行无住”、“证悟无得”,这就是“公是公非”。“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而一切无所不相,如:“无我相”的人,必不自私执著;“无人相”的人,必能平等尊重;“无众生相”的人,必不外相分别;“无寿者相”的人,则不会一成不变。泯灭四相,必有“公是公非”,凡事必能依法依理。所谓只问是非善恶,不计毁誉得失;“宁教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都是发扬“公是公非”的真理大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