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探究与抉择(下)——理净法师笔谈录之二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探究与抉择(下)——理净法师笔谈录之二
  赵  汝  明
  提问及整理
  问:原始佛教的妄心趣向问题,时贤颇有不少讨论。这种情况,似乎在日、美地区的佛教学者对此有很广泛的探讨。关于原始佛教妄心的理解,有学人提出这是佛教理论证成的趣向。展现这个意思是有根据的话,则应当属那方面呢?唯心论的解说对原始佛教妄心的理解,可否有其特殊的意义吗?佛教的真心与妄心,有它的证成的作用,此外,是否还有比照的含义吗?倘若有这个意思,则吾人当如何把握?
  答:关于“妄心”的趣向问题,不仅是原始佛教理论证成的趣向,也是大乘佛教理论证成的趣向。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理论就是“四圣谛”,在四谛中“集谛”与“道谛”就是对妄心的两种不同概念的判分,也是凡夫与圣人的两种不同境界。众生由于“妄心”而贪著于世间的五欲不知修道,并这三业而集为“苦谛”,辗转于六道而不能解脱。圣人由于修空观对治三女心”而断五欲,证灭谛而出离三界了脱生死。众生以四圣谛修二空观而证得“无我”的境界,断妄心而悟入真如法界。因此,妄心起污净成染名为众生;妄心息转染成净名为圣者。由此可见“妄心”是众生与圣人的分界线,圣人与众生的区别只在一念心起,妄心起为众生,妄心息为圣人。在大乘佛教理论上也是为了除“妄心”为根本理论思想,只有妄心除才能断烦恼、所知二障。如《三论玄义》云:“考圣心以息患为主,统教义以通理为宗。”这里的“息患”就是指息灭“妄心”,只有息灭妄心才能破除众生的“执见”,证得平等无分别智。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乘佛教与原始佛教是相同的没有很大的分歧。无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原始佛教都主张众生由于“妄心”而有贪、嗔、痴三毒之无明烦恼,由于无明烦恼而起惑造业感流转生死之果报。众生修学佛法就是断“妄心”而证“真如心”,由“真心”而悟诸法之缘起性空理论,证得诸法实相之不二法门。
  关于“唯心论”的问题,一般来说佛教是属于唯心论的范畴,但要谈到佛法就不一定完全属于唯心论。因为佛法讲因果相生相灭,是属于“缘起论”的思想理论。至少佛教的“唯心论”与我们今天所讲的唯心论有昭然不同的概念,佛教的“唯心”是指“心识”,有藏纳“种子”的作用,“心识”本身并没有生起诸法的作用,只是令“种子”不坏失而已。而所谓的“唯心论”是一种思想体系,是属于“宿命论”的范畴,主张一切法皆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因此二者之间截然不同。
  众生因为“心识”的认识、分别、思惟不同,而对外界产生各种不同感受和现象。在唯识学上所说的“唯识”其实也就是原始佛教的“妄心”说,因此说佛教的“唯心论”解说对原始佛教的妄心之理解应该说有其特殊的意义。其实,佛教的“真心”与“妄心”只是对一法的两个方面的不同认识和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是相辅相成的。“真心”是圣者对诸法的认识境界,而“妄心”是众生对事物的虚妄分别心。真心与妄心只在人们的一念之间,若能将妄心转为真心就是圣者。所以修学佛法就是要息妄心而显真心,也就是唯识学上讲的“转识成智”。由此可见我们修学佛法对于“妄心”认识和降服是非常的重要。简而言之,“妄心”就是众生的分别心,众生因为分别心而起无明流转生死。若妄心息则真心生,见诸法因缘所成自性空寂而得解脱。所以《无垢经》中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我们如果能使自己的妄心(分别心)反向观,以平等无分别心观诸法自性不可得,皆是因缘组合假有而成,诸法自性本空不可取。如此体察诸法实相本自清净,才能把握佛法的真实涵义。
  问:近人解说佛教的轮回观,曾指出它是含有道德概念的意义。这样的解说,未知你同意否?轮回的本质是涉及那些认知概念呢?说佛教的因果秩序,实离不开对因缘的理解,此意有教内学人提出,佛教的因果秩序之本质,是挺立于解脱之道的实质取向上,也是含具生命存在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对此你有何解释呢?
  答:“轮回观”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理论体系之一,“轮回”就是指有情众生的六道轮回,以及物质世界的成住坏空的流转现象。我认为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道德概念,道德观念只是一种单一的思想意识,而轮回观则体现了佛教的因果论与事物的因果规律。所以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含有道德概念的意义,但从本质而言二者截然不同。佛教的“轮回观”,包括有情世间与无情世间一切事物生住异灭的因果规律;而道德观则仅限于“人”,对三恶道的众生就没有道德可言,对无情的世界也没有道德可言。因此,“轮回”的本质,在于说明一切法的生与灭都是有一定的因果规律,破除那些邪因邪果、有因无果、有果无因、无因无果的错误因果理论,使人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的因果相生理论。轮回的概念如果从广义上讲可以涉及一切法,从生到灭是轮回、从无到有是轮回,一切法不出生灭、有无二义。由此而言“轮回”就是一种生灭变化。如果从狭义而言仅指六道轮回,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主要依靠“业力”,由于众生被无明所障,于世间一切法产生贪著而造业无边,感因果报应被轮回于六道之中不能出离。轮回不仅依靠业力而且还需要助缘,业力是因父母是缘,只有因缘和合才能感轮回之道。因此,轮回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由众因缘和合而生的因果相生规律。
  佛教的因果秩序是不能离开因缘和合的思想理论,如果离开了因缘论就根本无法谈因果论,因缘是建构因果理论的根本依据所在,只有弄明白了因缘论才能彻底明白佛教的因果规律。佛教谈因果秩序的本质,在于让人们理解和明白事物生灭的因缘变化现象,任何一法没有不变的理由,一切法皆是无自性,因缘和合而假有,诸法实相毕竟空寂不可得。指导人们息灭虚妄分别心,而趣向涅槃解脱之道。佛教认为正由于因果秩序的规律,才使事物、众生、时间等一切法不停的轮回变化,而建立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也就是世间万物相生相灭的原因,从而万物和众生才有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如果没有这种因果规律世界也就将会大乱:如果没有这种因缘和合也就不会有万物生成。如果人们能够明白诸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成,自性空寂本自清净,就不会对眼前的外境有所分别,从而证得诸法平等于二的不二法门。所以说因果轮回和因缘和合是一切法赖依生存的根保证,也是从轮回趣向解脱的不二法门。
  问:佛教之“教”的精神方向,你认为标志于那个终极意义呢?“施设”、“方便”内含著体认与对照的意义,因为从本质上说,体认与对照所显示的是一种精神方向,也是一种理念认知。你对这个讲法有何解说呢?佛教的“教”与“法”,从体证上而言,是有其终极义蕴,但原则上并无权威性、排他性。关于上述这个见解,你能否援引一下某些事例,给予阐析好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