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要如何学佛

要如何学佛 海云继梦法师 认识佛教与其他宗教? 我们进入佛门学佛,必先了解佛法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若只是寻求心灵寄托、求平安保佑,那就与民间信仰没有差别了。 事实上,佛法与其他宗教是截

要如何学佛

海云继梦法师

  认识佛教与其他宗教?

  我们进入佛门学佛,必先了解佛法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若只是寻求心灵寄托、求平安保佑,那就与民间信仰没有差别了。

  事实上,佛法与其他宗教是截然不同的。举例来说,关于「信」,全世界的宗教都有这种特色,要求教徒绝对的相信,但是不能问为什么?例如:基督教中没有人问上帝为什么要创造天地万物?上帝要不要吃饭?为什么要按照他的形状来制造人类?这些问题根本不能问,即使有人问了也无法得到解答。总之只要相信主就对了。所以说:「信我者得永生,不信者下地狱。」这其实是一种暴力的情形。

  佛教与其他宗教还有另一个主要的差别,全世界所有宗教都告诉信徒,要相信教主是万能而且是高高在上的,任何人都无法比得上。信徒必须为教堂、为道场,做一种永无止尽的付出与奉献。大多用宗教仪式来祈祷,顶多满足了一些愿望,以致于不管如何用功的信徒,都只能够到上帝的身边,成为天国的子民而已。

  佛教教导我们要觉悟真理来解决实质的问题,不会给我们一种虚幻的安慰。佛教告诉我们,只要完全按照佛陀的教法,去亲身体验与实践,就可改造自己,成就与佛陀一样的殊胜境界。

  佛法的教育不是迷信,也不是给人虚无的幻境,而是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心灵工程与生命改造,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追求的目标。

  清净自性心

  人与人之间彼此要是不了解,就会出现很多的隔阂,所以才会有「沟通」这种方法。在沟通之后你只是用识性,用大脑去了解人与人之间、你跟他之间的部份。当你跟他是结善缘的时候,你就会用大脑去了解、接纳对方,可是当你跟他是恶因缘的时候,你的大脑根本无法去接纳对方与他相处,只会排斥、抹黑对方。

  所以,你会发现,人类在这世间为了生存只有三种现象:不是一再的把他「美化」,就是一再的「丑化」,另一个就是「无记」,就是对他不熟悉、始终不认识,这就是大脑取向的作用。要是能够真正了解对方,用生命去感受及体会,这就是生命取向的升华。

  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个珍贵、真实的清净自性心,我们之所以尊重他、了解他、爱惜他,就是因为这一个清净自性心,那么你的生命品质将会非常高。如果感受不到自己的清净自性心,更感受不到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只是擦肩而过、互无交集、视同陌生人而已。

  即使因为交谈、表现,而让你感受到,他跟你相应而得到认同,那么这都只是识性的作用,而你的大脑运用也只有这么一点点,不能够真正的进入生命核心,也没有办法去体会真实存在的重点,这样的话,你在这个世间再怎么修,都只是有漏的福报。

  意识形态

  以前是过新年才会穿新衣、戴新帽,如果平时买新衣戴新帽,人家就觉得奇怪,是不是有特别的事?可是现在几乎天天穿新衣戴新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依赖的是社会标准,以往物质缺乏的时代是那样子,现在物质文明发达是这样子,所以不以为意。

  依赖社会习惯而无法改变,这是落入惯性,惯性来自于我们的意识形态。遵循着意识形态而产生的惯性,会想当然尔地认为凡事就是这样。一旦如此,就无法超越、无法突破。用惯性的人是用大脑思惟,用生命思惟的人不会落入惯性。

  我们的生活往往: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吃饭、八点上班,中午休息时邀你:「走吧!吃饭。」就先拿个表看:「喔!十二点了,吃饭。」奇怪!吃饭跟看表有什么关系?因为活在意识形态里,因为十二点到了,所以该吃饭,即使不饿也吃,而不是因为饿了想吃。所以当:「我不饿,喝个咖啡就好。」人家就觉得很奇怪。这奇怪吗?不饿为什么一定要吃?早上可能多吃了,现在还不饿,所以暂时不吃;但既然是休息时间,就陪大家喝杯咖啡,这样不好吗?可是人家就「是不是情绪不好?发生什么事?」这叫作「惯性」!

  生命的本质不是这样,不饿就不要吃,饿了再吃嘛!可是意识形态告诉我们要定时定量。生命真的如此吗?什么让时间把你架住呢?这就是惯性。惯性是大脑运作的标准,离开惯性,大脑就不会运作,能不能将它放下,重新来,过一个非常活泼、自在、不受惯性牵制、没有意识的阴影笼罩、没有任何干扰,完全自在解脱的人生呢?这就是真实的生命,也是全方位的人生。

  幸福的魔法

  一个人如果能感受到家人的爱,那么对于外面的毁誉、荣宠,就能抛开,否则就只会向外寻求寄托,求得掌声和关怀。

  所以,人应该要时常的去深思与反省,常常反问自己:我这一生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提出来与人分享的?而不是只停留在物质的享受上,要多去感受人性中那份温暖、关爱,以及那份自然的体贴。

  譬如,有空的时候,和家人坐在一起泡茶聊天、闲话家常,互相的去欣赏对方,享受在一起的感觉,这种的体贴和关心,正是生命中最真实的存在。

  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先生回到家里只想当老太爷,漠不关心,太太就会把家事,视为例行公事交差。夫妻之间看不到彼此的辛劳,只看见晚回来的时间、按时交出的薪水袋。如果婚姻、家庭成为这样的关系,那人生岂不是太可怜乏味了。

  因此,作先生的人,有没有特别去感受,家里的饭比餐厅的好吃呢?因为菜里面添加了太太的爱和关怀,吃饭时要用感恩、赞美的眼神,回看太太一眼;当洗完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时,要特别去感受那份温暖,这就是幸福的标记。

  佛法告诉我们要觉醒,不要把家变成只有人住,看不到人性的光辉,没有内涵的空壳子,这会是一个很苦闷的人生,这种钟摆式的生活,毫无意义。

  家人之间彼此的互动是相互依存的,唯有将人性从家庭生活中先落实,而当我们走进社会时,必然就会把这份关怀展开,运用在别人身上。这种光芒的展露、照耀,很自然就会让这个世界充满美妙、祥和的气氛。

  由此可知,美好的生活一定要先从家里培养。佛法就在生活中,它不是稀奇古怪的,它教我们感受、觉悟生活中的一切,要把原来执着于外在的物质给予破除掉,真正去面对生命中真实的人性面,确实感受生命的悸动,这份感动才是纯真的。

  家庭华藏工程

  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能够圆融,也要适时的让家人能够一起参与在其中,会发现家里的人,都会是很好的护法。千万不要一直跟家人灌输佛法的道理,以及要求大家跟你一起做功课,这对没有学佛的人来说会很排斥。佛教的道理要在适当的时机,让家人知道及了解,但是在修行上面是自己要精进用功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