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个符号,中国文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文字都来得优美,是高度的艺术。不仅仅是高度艺术(讲高度艺术大家会同意),中国的书法,这是世界上都认为是高度的艺术品,书法家的作品都值得人家去珍藏。这是艺术,大家都懂得。里面还有高度的智慧,知道中国文字里面含有高度智慧的人就比较少一点了。这是我们祖先了不起的发明,让你看到这个符号就觉悟,就不迷惑了,这是高度智慧的结晶。 我们看这个“孝”字,你要是细细去观察,你在这里面就开智慧了。“孝”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你看它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这一个字,在中国创造文字的体例里面,就有六个原则,这是属于“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其中的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孝”表这个意思。我们到外国,外国人常讲上一代跟下一代有代沟。代沟是什么?就是不孝。代沟在中国人讲“不孝”,把“老”、“子”分了家,拆开来了,不是一个字,是两个字,那就是大不孝。所以这两个字合起来,告诉你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你看看,是不是高度智慧的符号! 中国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外国人看到之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种举动?祖先,你根本就没有见过面,说几百年、几千年的,你还纪念他干什么?这就是不懂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个整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从时间上来说。横的方面来讲,也是一样的。所以大乘佛法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生命的全体,虚空法界是个整体,中国用这种符号来表达。如果你真正体会到,肯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是真正开悟。所以禅宗里面,古大德悟了之后,曾经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他明白了,他承认了,他肯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 这个话乍听起来很难懂,虚空法界跟我怎么会是一体,哪有这种道理?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佛跟我们初学讲,我们初学摇头,很难接受。虽然对于佛很佩服,佛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佛不打妄语,但是这个话说了,我们不敢承认。所以佛常用比喻说法,这里面比喻用得最多是“梦幻泡影”。作梦,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以作梦的经验来观察。当我们作梦梦醒的时候,对于刚才梦中的境界,还很清楚、很明白,你不妨仔细想一想,那个梦中的境界是不是自己变的?作梦的时候,梦里面一定有自己。哪一个人曾经做一次梦,梦里头没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也梦了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万物。醒来之后想一想,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现代科学说这是意识变现出来的,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种子起现行,跟现代讲的意识变现很接近。由此可知,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梦,梦外无心”,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中境界。试问问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是梦中境界,梦中境界哪一物不是自己?这么想没错。梦中自己是自己变现的,梦中所有一些人还是自己变现的,天地万物都是自己变现的,除自己能变的之外,没有一物离开了我们自性。所以诸位要常常从梦境里面去观察、去反省、去思考,你就能体会到,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境界,就可以相信了。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佛明白了、清楚了,所以对于一切众生关怀、爱护、协助,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是自己,不是别人。左手有个痒处,右手去替它搔搔痒,那左手还要感谢右手吗?不需要。为什么?一体。我们今天实在讲大不孝,不晓得整个宇宙人生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今天笑外国人有代沟,其实我们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代沟,不止四分五裂,不止!这是中国用这么一个符号来代表。所以从这个符号上我们就明了,什么时候你觉悟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就懂得“孝”的意思。 孝表现在事上就是敬,我们底下用一个养,养这里头最重要是敬,没有敬意,养什么?养父母之身,这是从最贴近的人做起,对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受尽千辛万苦,把儿女抚养成人,这个德太大太大了,永远报不尽。所以佛教诫初学的学生,学生对佛很尊敬,佛就告诉他:“你家里头有两尊活佛在,你先要把你家里两尊活佛孝敬好,你再到我这里来。”佛法是教学,前面两天跟诸位说过,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怎么会尊敬老师?不可能的事情,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如果孝道没有了,肯定师道也没有了,这个世间必然是大乱,一切的秩序从基础上崩溃了,人民决定没有福祉可言,所以教孝就太重要了。中国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那个帝王纵然对他父母再不孝,但是他还要标榜以孝治天下,死了以后,諡号里头还要用一个孝字,然后我们才了解他多么重视孝道。 我们“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衣食住行我们都要照顾到。父母对我们自己在幼孩的时候,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父母老年的时候,应当要有报答;老年他体力衰了,我们要尽人子之道。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从这里做起的,你要孝养父母。 除了养父母之身以外,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志”,也就是父母对你的愿望,你要能做到,你做不到那就对不起父母。但是现代人说起来是很奇怪,中国古时候父母纵然没有念过书,也懂得尊重圣贤,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作圣作贤,“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代做父母的人,已经跟中国传统文化脱节;换句话说,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逐渐逐渐淡薄,甚至于完全无知。于是羡慕外国人,给儿女起名字,都起上外国名字,那这个意思作儿女就难了。为什么?父母把你起个外国人的名字,那你将来一定要作外国人才对得起父母;你要不作外国人,那就不是父母的期望,这是说到我们今天的难处。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命名就是对他一生的期望,所以人长大之后把名改掉,那这是大不孝,在古时候是决定不许可的,名是父母对你的期望。所以我们要懂得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