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学佛前后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时间:公元一九七七年 

地点:佛光山 

听众:大专佛学夏令营(弟子心净记)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今天是本山大专佛学夏令营第七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山大众,欢迎各位到这儿来研究佛法。

  本山夏令营曾经停过两年没有举行了。前年夏天,本山约二十位执事到日本去访问,去年又因本山重要执事十余人到美国访问,因此,都没有能如期举行。所以,今年能再恢复举办,也算是因缘殊胜!在这开营的时候,我要把各位到这里参加夏令营的意义说明一下:

  禅宗的祖师们,对参禅的前后,总喜欢作一比较的说明。他们说:没有参禅的时候,世界是世界,人我是人我;学道以后,世界不是世界,人我不是人我;直至真正有所得后,世界仍然是世界,人我仍然是人我;学佛前后,就会有这么一个过程。

  各位在没有到佛光山之前,你们看世界、看人生、看佛法是一个怎样的看法,暂且不去谈它,现在我第一部分要告诉各位,大家已经来到佛光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学佛,第二部分告诉各位参加夏令营获得佛法以后,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体认。

  刚才我要来参加开营的时候,看到《佛光快报》每日短论里有两句话说:“学玄奘之西行,效善财之南询。”各位来参加夏令营的活动,就像唐代的玄奘大师一样,玄奘大师是我国第一位到外国去的留学僧,他西行印度求法的那种雄心壮志,和你们来山学佛是一样的。

  “效善财之南询”一句,是指善财童子到南方参访大善知识的典故,依《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共有五十三参,他为求真理而到处游学参访的精神,是青年学子的楷模。各位到南台湾来研究佛法,就像善财童子向南参学一样,精神也是值得钦佩的。现在,我要谈谈参加夏令营时,应该具备的态度与心情。

     因求真理登净域

   为学佛法入宝山

  各位这次到山上来的主要意义,我先用《华严经》的二句话来说明,这两句话是“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入宝山”,这也就是《维摩诘经》里所说的我为法来,非为床座而来的意义。

  我相信各位到佛光山参加夏令营,一定具备有庄严虔诚的心理,一定是带着为求佛法求真理的心情而来,绝不只是游山玩水,或到寺院吃吃素斋而已,更不只是像一般信徒似的到庙里拜拜祈求平安而已。

  各位平常在学校里追求知识,研究学问,大体都是向心外去追求现象界的事物,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客观知识。大家到佛光山来,则不是向心外去追求,而是要向心内去探讨自己心灵本性上的真理。大家到佛光山来,这里虽然也有良师益友,可以做为你们入道的助缘,但是,你们想获得的心灵平安寂静,并不假手于他人,而是在于自己,“道”,绝不是可以向他人求得的。

  禅宗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石头希迁和尚,肉身不坏,现在供奉在日本东京的曹洞宗总持寺内。他十二岁去亲近六祖惠能大师,不久,惠能大师圆寂了,石头禅师奉了指示到大师兄青原行思禅师那儿去求法,当石头希迁见到行思禅师的时候,行思问他道:

  ‘你从哪里里来?’

  ‘我从曹溪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从师父那里来。)

  ‘哦!你得什么来?’

  ‘未到曹溪也未失!’(这意思说,我没有到曹溪的时候,我的佛性真如也没有失去,我本来已有,我还要得到什么呢?)

  ‘既然没有失去,你何必要到曹溪去呢?’

  石头被这么一问,立即又答道:

  ‘假如不到曹溪,我怎能知道没有失去呢?’

  你们本来就具备有的佛性与清净真心,并不一定要到佛光山来才能得到,但是,你们不到佛光山来,就不知道自己有无尽的宝藏。所以,大家到佛光山参加夏令营,应该抱着“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入宝山”的精神而来,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真金须是红炉炼

     白玉还他妙手磨 

  第二点,我们来这里参加夏令营,更要具有禅宗所说的“大死一番”的气魄,把我们的执着、迷妄与自私的人生完全斩除,以呈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有二句话说:“真金须是红炉炼,白玉还他妙手磨”,从字面上解释很容易懂,就是一块真的黄金,也需要从大冶红炉里冶炼出来,就是一块很好的白玉也要巧匠的妙手雕琢才能成器。

  各位都是具有黄金白玉之质,在材上都是人中上品,但是,具有这种优良的本质,如果不加琢磨也是不会成功的。那么怎样来磨练呢?在社会上提倡的方法是教育、爱护与鼓励;但到佛门来,并不一定如各位所想象的一般,佛法的教育有时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着手的。

  譬如禅宗提倡棒喝教育,有理给你三十棒,无理也给你三十棒;你说话打你几下,你不说也要打你几下;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对于这种棒、打、喝、骂,各位暂且不要误会禅师都是如此地凶狠霸道,没有慈悲心。

  事实上,在佛教的教育里面,有时候,看起来象是很无情很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但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用无情来度有情,也可以说是用无理来度有理。看起来是无情、是无理,其实是大慈悲、大智能。因为你的理里面有执着,佛教要把你的执着祛除,就得先用无理来对付你。举例子说,我们从小学习念经,老师来了,一个耳光。

  ‘怎么打我?’

  ‘你念这么大声做什么?’

  好了,我们念小声一点,但是老师又来一个耳光。

  ‘老师!这又为什么?’

  ‘怎么听不到你的声音?’

  老师要打你,并不是有声音没有声音,他就是要打你。打你的意思,在声音以外。有时眼睛向外瞟了一下,又是赏来一个耳光,打过了还要骂你:

  ‘你看什么?这里哪里一样东西是你的?’

  自己想一想,确实没什么东西是我的,不看就是了。所以我们就训练自己,甚至走路的时候都不向外看,老师发现了,他又一个耳光打来。并且骂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