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文珠法师:六道轮回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文珠法师:六道轮回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六讲于香港政府大会堂剧院
  一、一般人的因果观
  苏东坡说:“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世间一切祸福,必有其因由;有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因之与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纵观宇宙之大,品物之盛,内则身心的演变,外则山河大地的形成,那一种不受因果定律的支配?那一法能超乎因果范围?即使是世间一般学说,亦不曾否认因果定律的存在。例如:论理学的根据事物原因而判断其定义,政治学之审察其犯罪动机,以定其罪的轻重,医学之究其病因的所在,以诊断其病势的安危,何尝不是牵涉及因果关系?至于科学亦不过是研究宇宙现象的因果法则而已,例如:科学家们,分科别类不许紊乱的研究就是因,由实验所得的知识答案就是果,谁说科学不谈因果?
  又如古人所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凡这种种,都是说明因果定律。不过一般人所认识的“因果律”,只是学者们由经验累积或由先天的启示;前者最显著的是英国降克代,后者最显著的该是德国的康德,他们都由经验、或先天的启示而判定因果的定律。但广大无比的宇宙,千差万别的现象,诚非人类渺小的生命,狭劣的知识尽能体验得到的。何况,关于世界是由谁创造?人生因何而有?谁使其生?孰令其死?人间果然有天堂地狱吗?天堂地狱在何方?还有人间果真有鬼?鬼居何处?这些问题,绝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其前因后果的。是以一般人所认识的因果律,只知事物的近因,不知其远因;只知宇宙某一部份、某一现象的原因,不知整个宇宙一切现象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唯知事相的因果,不知理性的,道德的因果。故一般人所知的因果律,只是表面的,肤浅的因果律。
  二、佛教的因果定律
  当佛陀夜睹明星,豁然大悟的一刹那,便觉察到世间一切事物生起必然的法则——因果律。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意思是说:有此因故有彼果,有彼果必然有此因。宇宙一切,一定是循此因果定律而诞生。
  此因,是指业因,亦即是人的身口意等思想与行为所形成的业种子;彼果,是由业种子而诞生宇宙万有的果实。然而业的种子有善恶,故其引生的后果,亦有好丑,故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善恶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切动作,语言,及意念的行为,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个性,成为一种潜然的势力,作为招引未来果报的主因。这主因,就是主宰人生命和支配宇宙的业力。
  但业有别业与共业的不同。我们各人有各人的意志,性格,和嗜好,这种不同性格活动作用的习惯名别业。假如一部份人或少数人,共同于一种事业的活动,或共同的操作,名共业。例如:家庭、学校、社团、民族,甚至国家和世界,有共同关系的行为与活动,都属于共业。由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有各别或共同的动作为原因,势必招致各别或共同的结果。所以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危,皆是由个人特殊的业力,或共同业力的善恶而决定。
  但由业力招致苦或乐的果报,是属于短暂而非永恒。业现则生,业尽则灭。今日的快乐,固然是由宿业所感,但可能因人快乐时行为不检,骄奢放逸,无恶不作,又种下苦因,成为他日苦恼的因素。反之,今日的苦果,因宿世恶业所铸成,但亦可能因今生言行的良善,改恶修善,散播善种,成为来世快乐的因缘。正是:“祸兮福之倚,福兮祸之基。”所以,佛教的因果律,是含有警惕性和鼓励性的,绝对不是悲观的宿命论。只要我们相信善恶业缘,受报好丑的因果定律,又知道操纵此善恶业缘之大权并非别人,而是自己;自己有充份的自由主宰自己,改善自己。故不应该因目前的不幸而悲哀,更不应因环境的美好而骄傲;当痛改前非,努力行善,那么,必然可以克服人生的苦恼与不幸,而发挥生命永恒而快乐的另一面。
  三、因何有六道轮回
  佛教根据因果定律的道理,演绎为六道轮回的学说。因为人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及生理方面的活动,都能形成一股潜然的势力,可以影响未来身心的组织,作为创造未来一切果实的主因。好像花草树木的种子,天然含有一股生的功能,在水土,阳光,和空气种种助缘下,就会发芽,长苗,开花,结果,果中又含藏着有生机的种子。这种子依然有一股生发的能力,因此就生生不已。人类的行为亦然,例如:自己一念之善救了他人的性命,则被救者将感恩不忘,永志于心;这点感激之心,便成为善的业种子。这种子绝不会因空间与时间的距离而消失,一旦有机会,他必竭力图报。然自己受了他人的报恩,当然亦铭感于心,思报于他日。这样礼尚往来,互相感恩,互相报答,便演变成生生世世不解的善缘。反之,自己因一念嗔心起杀害了他人,被杀者虽然身谢命终,但其心理所感受的恐惧与苦恼,势必凝成仇恨种子。而此仇恨种子,并不因环境的迁变而消失,不管事隔多久,一旦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必思报复。而自己受报时所感受的痛苦,又成为仇恨的种子,将来再由仇恨种子,产生报复的行为;如是冤怨相报,永无了期。
  但人生毕竟是善变的,由于某种关系,有时会化敌为友,然有时也会变友为敌,此即是佛教所说:缘尽冤生,冤尽缘生。是以今日的朋友,或是昔日的冤家;而他日的冤家,说不定就是今日的朋友。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相处是变幻莫测的,人的情感更是飘忽不定,因此,由人善变的情感与行为,时而善,时而恶,因而造成善或恶的业种子,而引生三善道或三恶道的六道轮回的果实。所谓善业,举要言之,不外以下十种:
  (一)不杀生而仁爱
  生,是指众生的生命。众生无不爱护自己的生命,蚂蚁尚且贪生怕死,何况人类?所以我们爱护自己的生命,更要爱护别人的生命;爱人如己,甚至爱物如己,不应蓄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因为残杀之人,必招杀身之报,世界上杀生的人太多了,便酿成战争惨杀的悲剧。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故欲消弭战争的祸患,导人类于永久和平,必须停止一切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不但不杀人,不屠剥烹烧一切鸡鸭牛羊,同时勿业渔猎,勿业牧畜,勿业养蚕缫茧,勿贩卖弓矢刀剑猎具鱼网之类,以养成仁慈爱物的个性,成为良善福德的业种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