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偷盗而义利 凡是一切诈骗潜窃,强劫豪夺,或贪赃枉法,走私漏税,都是不义的行为,既罪恶,更可耻。然见利忘义者,多导源于贪,贪而不得,故明抢暗偷,豪夺巧取;唯达目的,不择手段。又焉知世间资财为国王,盗贼,水灾,火灾,不肖子等五家所共有。俗语所谓:冤枉来时冤枉去,然则又何必贪之无魇,为了金钱,出卖人格,自作恶业?故佛制不偷盗戒,止息人的贪心,甚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应该公私分明,正直廉洁,恒思利己利人,以养成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美德,作为得生人道或上升天界的正因。 (三)不邪淫而礼节 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何况食色性也,故人不能无欲,然合理而行则合乎礼,适当而止则守乎节;合理则正而不邪,适当则乐而不淫。若除正式夫妇外,拈花惹草,一切暧昧行为,均属邪淫,行同禽兽,既伤风败俗,复为同伦所耻。何况爱欲为生死根本,烦恼媒介,我贪你色,你爱我心,贪爱纠缠不清,永远沉沦生死,无法解脱。故佛制出家的弟子,必须清心寡欲,清净梵行,断绝一切淫欲行为;在家弟子,亦应尊尚伦理道德,不杂交,不纵欲,以洁身自爱。 (四)不妄语而诚实 妄语即是讲大话,或说谎。对于一切事物,见言不见,知言不知;反之,不见却说见,不知却说知,自己没觉察到的事情,却说得煞有介事,以是为非,以非作是。固然有损自己的信誉,而他人亦受其愚。尤甚的是有人为了名闻利养,妄自夸张,自己对于圣人之道,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么一来,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果报受尽,来生人间,还要招受多遭诽谤,多诸臭味的恶果。故做人应该忠厚诚实,言必由义,不诳不妄,言顾行,行顾言,言行一致,说话要与事实相符,以建立个人的信誉,维持美好的人格。 (五)不离间语而和睦 离间语,即是俗人所说“两头蛇”。爱说离间语的人,必然是胸襟窄狭的妒忌者。他们根本不知道前人的伟大,并不妨碍后人的伟大;他人的成功,不会阻止自己的成功;更不知彼既丈夫我亦然,不应自卑生退屈。故不但自暴自弃,反而妒忌他人的成就,于是在妒火中烧下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吹毛求疵,痛下谗言,大事破坏。或对张三说李四不好,对李四说张三不是,破坏他人的友谊,毁谤他人的声誉。但故意给人建筑暗礁,布下陷阱的人,本身又得到甚么好处呢?表面上看来,似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实则,其本人的人格损失,比受谤者更甚,而未来恶报,更非金钱之可以弥补。所以人与人之间,诚应和睦相处,隐恶扬善,不应信口开河,谣言谗语,中伤他人;反而要尽力排难解纷,解冤息讼,鼓励他人前进,援助他人成功,拿出真挚的同情心和合作的精神,来奠定人间博爱的基础,以培植自己的美德。 (六)不恶口而友善 口是说话的工具,无所谓善恶。但说出粗言恶语,咒骂他人,使对方丧失颜面,有损声誉,便成恶口了。小则破损和谐,大则招怨结仇。是以人不应该恶口骂人,或口诛笔伐。应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赞叹他人的美德,隐瞒他人的过失,使对方自己惭愧,痛改前非。这样,既可以保存友谊,更可以促进人间的和谐,何乐而不为? (七)不绮语而警世 绮语,即是俗语所说“打情骂俏”的秽亵语,或为取悦于人而用甜言蜜语来歌颂对方,使之心荡神驰,失却理智,误入歧途。或慑于他人的权势,而谄佞杜撰,吹牛拍马,口是心非,曲意奉承。总之,绮语是那些口蜜腹剑,狡猾如狐狸的伪君子,为达目的而编造的绮谗词句,满口油腔,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是以一个正人君子,说话不要随便,既不应乘巧砌做艳曲情词挑逗他人的邪思,诲淫导诈;更不应发出邪见谬论,以陷人于邪见。反以昔日谄佞之语,变为歌颂真理,把过去杂秽歌唱之声,转为赞扬正义,甚至谆谆善诱,教化众生,以美妙而和悦的声音,作为末世的警钟,乱世的木铎。否则,巧言令色,鲜仁矣! (八)不贪欲而好施 贪是自私的根本,世人的通病;芸芸众生,谁能无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我的国家富强,贪我的家庭幸福,贪我个人享受美满,地位高升,势力坚固,声誉日隆。于是不但忽视了他人的幸福,反而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上。你贪,我贪,他也贪,贪无止境,得寸进尺,得陇望蜀,不夺不餍,结果,世界大乱,自己的生命财产亦难保,患得患失,多么苦恼? 当知“黄金不是千年业”,“千年田换八百主”。一朝死神降临时,“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那末,贪也何益?倒不如把短暂的生命,积极于慈善,乐善好施,以表扬人性互爱的精神,扩充人类伟大的同情心,使自己“生有益于时,死有闻于后”,不是更有意义吗? (九)不嗔恚而宽恕 嗔恚是动肝火,发脾气,小则名怒,大则名嗔。嗔恨心一起,何止拍案大骂,还会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故嗔恨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本,斗争的导火线。社会一切灾难的产生,朋友的反目,人类的仇视与残杀,皆由嗔恨心而来。 佛经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免轮回苦,善自护嗔心。”嗔恨心重的人,不止自伤伤人,自害害人,还会招致堕落的恶报。 我们为了巩固友谊,为了取消斗争,为了建立和平,诚应以忍辱及宽恕的精神来降伏嗔恨心,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一方面宽恕他人的过失,一方面忍受自己恶劣的环境,以及一切或苦或乐的遭遇;赞我不喜,毁我不嗔,自然取消人世间的一切纠纷。 (十)不邪思而正信 邪思,即是偏而不正的思想与言论。凡是不真实,不正确的见解或言论,佛皆名之为邪见。凡有所偏而不合乎中道的学说,佛皆名之为邪见。如中古时代的唯心论,与近代的唯物论,皆各有所偏。因为只讲心,专尚空谈,未免过于忽视现实,流于虚无飘渺;只讲物,则抹煞因果,与伦理道德,将人类当机械,奴役人生,只求成功,不择手段,流毒于世,为患无穷。实则,心为精神,物为物质,人生是由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心物互相凭借,然后发生作用。如车子的机件虽备,仍需由人力驾驶,车是物质,人等于精神。缺乏具有灵活精神的人力驾驶,车子就无法行走。可是科学对于人生的看法,只是一大堆的物质,不知物质后面另有一超然而永恒的精神存在,一致认定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实为天然之公例,亦是天然的法则,这种理论,佛教名之为邪见。 不邪见,是相信人生除肉体外,必有精神的存在。既有前生,亦有来世;有其因,必有其果。人生应该深信因果,尚道德,正仁义,进而拨开物欲的障蔽,破除心中烦恼的帐幕,使人本具的智慧光明得以透射出来:不但洞悉万物,照亮自己,同时照耀人间,利益群众,以开拓人类的智慧与知能,这样,才是正见正信而智慧的人生;也唯有这样,始可以取消心中无明愎烦恼,愚痴暗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