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慧净法师书信集(1)(4)

佛法可以照亮心中的黑暗,指出人生的方向。 学佛可以启发心中的智慧,导正旅途的步伐。 没有佛法,其人生是愚痴盲目的。 不知学佛,其一生是空过悔恨的。 此生即使再怎么幸福快乐,都是短暂而有缺陷,如果知道有永

  佛法可以照亮心中的黑暗,指出人生的方向。
  学佛可以启发心中的智慧,导正旅途的步伐。
  没有佛法,其人生是愚痴盲目的。
  不知学佛,其一生是空过悔恨的。
  此生即使再怎么幸福快乐,都是短暂而有缺陷,如果知道有永恒的未来,而同时寻求对未来的超越,则今生的幸福快乐便能获得圆满而且永恒,所以凡是人,都要学佛,都非学佛不可,因为人生的未来没有第二条路。
  佛法可以增加人的智慧,但佛教的最后,不是智慧或知识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问题,是生死的问题。学佛若只是拥有智慧与知识,也不能使人超凡入圣,即使再有智慧,也会做恶事,再有学问也会起恶念。无论是谁,都无可奈何的对此从内心发出悲叹,何况世上有更多的人没缘学佛而无智慧,也有更多的人念恶行恶,而心中充满着苦恼,而此生既是苦恼,来生依然苦恼,佛说:‘从苦入苦,从冥入冥。’学佛就是要解决人类今生及后世的苦,这是本质的问题,学佛若忘了这一点,那佛学就会只成为哲学,学佛也失去了重要的内涵而没有意义。
  顺便寄去两块念佛的录音带,韵律优美,能深感人心,能解人愁闷,希望你能喜欢。
  不管是谁,学佛始终都要‘一向专信阿弥陀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唯有阿弥陀佛,才能使每一个人,生前获得大安心、大满足,死后决定生净土、成佛果。我说这种话,难免会给人武断、蛮横之感。其实念佛法门,若就其平常而言,没有其他法门比这更平常了;若就其高深而言,没有其他法门比这更高深了。但愿我有智慧也有机会跟你讲解念佛法门的奥妙,因为这是万法的结晶,也是佛法的结论,是释尊出世的本怀,也是吾人学佛的目的。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九日

  六、人生之目地(五)
  四月三十日来信敬悉,我依然如旧,一切安好。
  能伴母同旅异国风情,既参学观光又尽孝思,为你高兴。
  其实人生如旅人,天地如客舍,但应该思考的是,悠悠天地,辽辽古今,而刹那人生,到底占了什么份量?何以会有我,我是什么,我从何来,又将何去?为了什么而生下来,又为了什么而活下去,不得不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人生旅于天地之间,是否有何目的?再如何长寿快乐,也是电光石火,瞬息便逝,这样的人生,究竟为了什么?没有目的之人生,说得上有意义有价值吗?且死后是有是无?不知死后是有是无的人生,再如何长寿富有快乐,心底仍然免不了潜有莫名的不安与苦恼。
  人的内心之底有着莫名的不安苦恼与孤独寂寞,肉体虽有同伴,心灵没有同伴;现在虽有同伴,未来没有同伴。因此人生没有真同伴真亲友,人生谁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始终都是孤独而寂寞。古人说‘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愚也。’人生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但今生很短,未来世无穷,无穷的未来,是不可能再度当人,大多堕入三恶道,三恶道时长苦重。度脱来生之苦,决定在今生,因此有生之年,必须完成救度来生,这件事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大事’,解决这大事是每一个人‘人生之目的’。不知此一大事的人,其人生无目标;不知此一目的之人,其最后的感觉是‘一生空奉公’。
  人生有限,欲望无穷,越是成就,越不满足;一旦临终,万物离散,一想到死,心中不安。若能解决轮回之大事,则虽贫乏,亦是人生之大胜利,大安心,大满足。
  因此,人生有两件事,无论是谁都非知不可:
  人生之大事(即‘必堕恶道’之后生之大事)
  人生之目的(即解决人生之大事)
  同时,人生无论是谁都非学佛不可,因为唯有佛法才能说明此两件事。
  何故会有人生之大事
  如何完成人生之目的
  唯有佛法才能照亮心中的黑暗,指出人生的方向;唯有学佛才能启发心中的智慧,导正旅途的步伐。没有佛法,其人生是愚痴盲目的;不知学佛,其一生是空过悔恨的。
  人生不是为了工作吃饭而已,工作吃饭是为了维持人生的一种手段;而人生的生存却另有其目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达成此目的,若不知或忘记此目的,他的人生是白过而无意义。希望你一面学佛,一面工作,世间唯有佛法才能满足自己,才是真充实,否则内心之底,谁都会有空虚之感。
  人生谁都是过客 相守百年也是梦
  世上万般带不去 一双空手见阎罗
  人生难得 佛法难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早晚都在盼望着,所有的人,在有生之年,早日完成人生之目的,诚然事关佛缘,但此素怀,无时或止。
  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四日

  七、观经九品
  观经九品与大经三辈,仅是开合之异,本质是同,皆是诸善万行(含念佛)之自力回向往生,生处谓之化土。九品见佛之迟速与胎宫之五百岁,都是大概地表示时间性之长短,无一定的时限。九品亦是大分类,论品应是无量品,所谓:‘良假佛土业因千差,土复应千差,是名方便化身土。’随其业因之大小胜劣,所见之佛身亦大小胜劣,所住之处亦大小胜劣,数有限量,相有定相,与报土之相即无相,无相即相,容融无碍之妙境不同。
  至于‘同处异处’之说,古来多主‘同处’,然有‘同处异质’、‘同处异见’之二解:
  同处异质:同时同处存在,但实质相异,真实报土是酬报弥陀十八愿所成就之广略相入无碍之妙土;而方便化土是十九、二十愿之人,其所修之业因乃是有相,依其相所成就,故广略不融,数有限量,相有定相之土。
  同处异见:化土行者,在报土中不知报土,在近以为远,一相二见,故成二土,皆是机感所使然。
  本愿门之往生无品位高下之异,一味无别,无量光明土。所谓:‘清净报土,不言品位阶次,一念须臾顷,……’
  信心欢喜,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光明摄取,始终不舍;一息不来,即入报土,无接无不接,日日在弥陀光明中,无异处在弥陀光明土。
  报、化二土乃依大经所分,天台四土乃圣道门之人自力修行自力证果之阶次。若欲和会,则常寂光属极乐之‘真’实报土,故谓之‘横超’,余属化土。
  研习此法,目前只能从书上阅读,磁带上听闻,并思惟机法二种之义。此法门在本地尚未有组织,亦少有活动,因学习此法之人,今尚不多故。
  此法门早晚课诵极简单,唯以诵经(《小经》或《大经》),念佛回向(本愿山出版的书,版权页之回向偈,此偈乃他力回向之意)。
  认可本愿法门之理,必须有机法二种之深信方是获得信心。凡夫之心生灭无常,无有真实之心,故无真实之信,故此信是弥陀‘至心回向’之信。古德云:‘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