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一)(4)

他的讲经说法,有条理,有次序,有章法,不乱说,不瞎扯。只要听者定下心来听,自然会感到精神上的无比悦乐的收获。口词音调,虽不是一百分的国语,而是明白流利,土话俗语很少,所以耐人爱听,他的修行,步趋慈舟

  他的讲经说法,有条理,有次序,有章法,不乱说,不瞎扯。只要听者定下心来听,自然会感到精神上的无比悦乐的收获。口词音调,虽不是一百分的国语,而是明白流利,土话俗语很少,所以耐人爱听,他的修行,步趋慈舟老人,足踏实地的言行合一,行解相应,足资僧界的轨范。
  他的身体算是坚强而标准的,毕竟人生是伴著生老病死的。年龄一年一年逝去,七、八、九十岁的人,怎能久而不变呢!他近十多年来,偶有大病小灾,情理中事,幸而他的福德的感召,有好几位大心护法的人,愿意牺牲一切,而来为他效劳、服务、奉献。菩萨发心利人,也得到所利之人的发心来奉献于菩萨的。
  七十七年、三月廿二日、法云寺 
  纪念道源法师(二)
  默如 
  人皆有他的行事和历程,甚或有他的个性和特点,道源长老是我六十年来的同学,在我意识上简要的分析一下,我觉得他有这样的三类型态是很值得大家一致的学习和仰慕的:
  一、不怕浊浪摧击的岩石。
  二、荷负忏悔主义的使命。
  三、亮起福德光明的灯塔。
  一、地球是成住坏空的,人生是生老病死的,没有一个人不死,没有一个地球不灭。只是受时间的冲击,慢慢的来,有一天到来,免不了要消要完的。江山要改,社会也变。如何的改、如何的变,不是我们能推算的事。怎样是好,怎样是不好,也不十分标准的。也有人说:多数人赞成为好,少数不能敌过多数的,这种理论是无可非议。试问:世界上,是作恶者多,还是行善者多,媒体新闻打开来看,社会究竟是会什么事?儒家主张隐恶而扬善,媒体新闻该具道义感吗?我们的道老,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上,虽然他不参预任何是非的场合,尽管东风吹来,西风吹去,他是安然自得,不能动其心、改其性。举世溷浊的污水恶浪袭击冲拥而来,他是一幢坚牢特挺的岩石在那儿卓立著,能与万浪敌。此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矣夫!
  二、文明是个美听名词:精神文明,是道德的升华。物质文明,是科技的升华。虽然,精神也有伪善的文明,科技更有残害的文明,因此,精神物质两种文明,都不能真的文明起来了。文明的真价一旦失去,这世界要蒙被上黑暗的阴影。三十日的到临,这个罪恶的帐无法结清。基督教的弥撒,佛教的忏悔应运而生。活的人要拜忏消灾,死的人要拜忏往生,宗教徒有了事做了,由此获利而谋生而弘法利人。虽然,这并非全无济世利人之功的。因为,人的世界,造罪满大地,积恶如恒沙,举足动步,无半造业,人生何其不知苦也。我们的道老,他也在拜忏吗?他不是现在宝岛风行七皇九皇的人,他是怎样荷负忏悔主义的使命的呢?他在这滔滔争夺的世界上,他是不争不夺,静以制动,适时而安,息下人我是非,创造安宁的天地,使得罪念无从得生。这便是古人说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对于当前诸般颠倒的纷争中,他能不随风倒,一面倒,而能提起正义感来。在中正的立场上去唤晓大义,开示因果报应。如果言之无效,他也不必强人所能。原来他是荷负忏悔主义的,若如迫人而为,结人以怨,那又不合忏悔主义了。如此,他是能荷负忏悔主义的使命了。
  三、一个人,要修德、要积福、要勤学、要利人,而后才能使人敬、使人服、受人恭养、得人资助,获得福果、延续寿命。道老诸缘具足,贤子贤孙满庭芬芳。创办教育、誉满中外,桃李遍天下。荣任中佛会长。正道山上、创建伟大道场。法徙授记,传灯有人。寿命延长,八十有九,强过释尊十年。由其德学利人悲愍深弘之愿,自然而有事业功德之效果啊。真华法师说:‘道老万福具备,似乎作品不多。’其实,言教不及身教的,老子五千言,肇论也不怎样长篇大作,道老何作让焉。
  道老悼文,我已有一篇,其令孙函索为文,兹再等从其原则性发之,恕不一一事证。
  民国七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台北市法云寺 
  敬悼当代‘说法第一’的道源长老
  真华 
  多年前我曾约略统计:从民国三十八年以后,由大陆各地陆续来台的长老、法师,总共不过七十人左右。可是,目前再屈指算算,健在的尚不到三十人。在这尚不到三十人之中,八十岁以上的占五人;七十岁以上及将近八十岁的占四人;六十五岁以上及将近七十岁的占九人;其他有的已过六十岁,有的已到六十岁,有的则已接近六十岁。照此情形看来,过个十年八年,大陆来台长老、法师们,就所存无几了!我说这话并非意味著,没有大陆长老法师的领导,在台湾的中国佛教就会灭亡,而是说现在许多本省青年法师,虽然也能讲能说能写,但在统理大众方面,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似的,份量和形象,在广大的信众心目中,似乎都显得有些那个。现在大家熟悉而又甚受敬重的道老走了,高僧又弱了一个,言念及此,怎能不令人觉得中国佛教界,愈来愈感到空虚贪乏了呢!
  那么,道源长老,究竟是怎样的一位长老?兹就所知,略述如下:
  长老名能信别号中轮,道源乃其字也。民前十二年(即公元一八九九年)旧历十月五日,诞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俗家姓王,父讳德馨,母亲陶氏,七岁入塾就读,九岁生母弃养,因不容于庶母,由婶母收养抚育,得以成长。年二十时,不幸相依为命的胞姊及婶母亦相继去世,顿感人生无常,及恩爱别离之苦,遂毅然投本镇普静堂隆品上人座下剃度出家。民国十二年长老二十四岁,赴汉阳归元寺依觉清律师求受三坛大戒,从此迈向参学求法,自他二利的道路。长老生平参学、弘法的事迹虽然甚多,总不外大陆和台湾两个时期。
  长老在大陆受戒后参学时期,曾于常熟虞山兴福寺亲近律宗大德慈舟大师,于苏州灵岩山寺亲近印光大师,于武昌佛学院亲近佛教泰斗太虚大师,以及于上海圆明讲堂亲近圆瑛大师,并与历任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的白圣长老有同参之谊,一齐闭开于洪山宝通寺。据白老所撰‘恭祝道源老法师八十大寿’一文中说:‘民国十九年,我接道源法师到洪山宝通寺闭关。....道老在关中,非但持午,且打过饿七—七天仅喝开水,不吃任何东西。也不与外人接触,有事由我代表传言。记得太虚大师到关房看他,也是由我接待(按:白老此时也在闭关,二人的关房且仅隔一墙壁。)’从这几句话中,即可以看得出,长老为道牺牲的精神,和守善固执的性格。大家都知道生逢末法时代,出家众‘持午’者尚不多见,况‘打饿七’乎?又,长老亲近太虚大师的时间,并没有多久(据长老自述事略说:三十岁诣武昌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三十一岁同白圣法师闭关于洪山宝通寺。),竟能够蒙当时教界独一无二的国际级的大师垂青,是何等的荣幸?然而我们的道老,却不因此而破例予以‘接待’,这不正是所谓‘吾爱吾师,尤爱真理’的具体表现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