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 佛与我们一样也必须生活,肚子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服、疲倦时要休息、寿命终了就要离开人间。我们不可将佛陀神化,不要认为佛是神,事实上佛不是神,那佛是什么呢?是圣人!佛是真真实实的人,只是他的境界与凡夫不同,因为: 第一、佛有智慧。 第二、佛有仁德。 第三、佛陀福慧具足。 佛是位完人——完美、圆满的人。 和而不同 聪明与智慧不同,聪明的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爱自己,不爱别人;他只会对人不满意,不会原谅他人、容纳他人。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君子的心量很大,能够包容普天下的众生,只要看到别人欢喜快乐,他时时刻刻都能表现一分和气的形态,这就是智慧,也就是宽宏大量。 而小人却是“同而不和”,所谓“同而不和”是说他只在乎自己,认为只要能使自己高兴,不管是否利益众生,只顾自己兴趣就要拚命去做,不断争取;完全都说自己对,别人绝对是错的。自以为是,所以无法与大家和睦相处。 利人利己 相信很多佛教徒都会认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了生脱死”,为求往生西方,离开三界,脱离六道;其实学佛如只抱持这种观念,那就不算是真正学佛了。学佛是要学不计较、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见解,因为有正确的思惟,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凡事要学得一切正确,就必须尊师、敬师、从师而学。 现在是末法时代,现代的人世智辩聪,满口高论,做起事却又斤斤计较,多数人只懂理不懂事,他们所知道的道理很多,但碰到人与事时却又无法调理应对,这就是凡夫心。我们应该要有圣人包容万物宽大的心胸,才能心境超脱,如果没有这分宽大的心胸,尽管再怎么拜佛,还是会堕入魔道。 什么是魔道呢?也就是一个人虽然修行得很认真,表面上看来甚有修持,但他的心还是无法离开执著烦恼,这就是魔道。修行并不是为了逃避,也不是为了自我,我常说佛陀是为众生而来人间现相修行而成佛的;如果没有众生的苦,他不用去修行;如果不深入人间救济众生,也无法成佛。所以,要修行必须先去利人才能利己;要利己就必须先利人。 持戒 戒分好几种,有在家五戒、菩萨戒;出家沙弥十戒、式叉摩尼六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甚至五百戒。而在所有的戒当中,最根本的是五戒。五戒是佛教徒共同持守的戒。戒者,能生防非止恶的功德。 摄持五根 佛陀说:“比丘啊!你们既然都已听闻佛法,受持戒法,就应该好好摄持五根。”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能看一切的境界。我们的心念是因为眼著色,眼睛看了色(外相)而起分别心,一切的烦恼苦果,也就由此而生。眼根著色,欲心就没有止境,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控制眼根。 耳是用来听的。起心动念的另一因素是因为常听到一些外在的声音。如能常听闻佛法,就可陶冶身心,使它清净。如常在歌台舞榭中,心念就会受到污染,鼻、舌、身同样也容易受到外境的感染。 学佛的人一定要控制眼、耳、鼻、舌、身,不要放纵五根。放纵五根,就容易受染著。所以,佛陀常告诫我们:“勿令放逸,入于五欲。”什么是五欲呢?就是色、声、香、味、触。五根对上五尘易生执迷,所以我们要好好警惕自己。要知道,身等诸根是要给我们用来完成修行功德,如果贪于五欲,就容易造恶业;相反的,如能利用它来发挥良能,那么就是服务人群,行菩萨道。所以,佛陀一再教化我们,既然住于戒,就要常常制止五根,把握自己,身与心要常调伏,生活规矩不能有丝毫放逸。 守持规矩 “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牧童放牛时,常要拿一支鞭子在旁边看顾,不让牛只去侵犯别人所种的稻苗。 佛陀常把比丘(出家男众)比喻为牧牛的人。因为,比丘是一位大丈夫,出家是“大丈夫事”,一定要有毅力、勇气,除了要自修之外,还要担起如来的家业。而这支木杖是比喻戒律;要成就大丈夫相一定要持守戒律,戒体一失,慧命就难成。所以,佛陀教我们要遵守规矩。在日常生活中,奉行佛法,好好守住自己的修持,不要侵犯自他的福德善根。 济贫教富 佛陀出现在人间是为了一人事,是什么大事呢?“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开示真理,让众生知道,人人都有与佛平等的佛性。众生烦恼的业报是来自一念无明,才会遭受很多苦难。佛陀慈悲谆谆开导示教,令人人启发大爱的精神,提起慈悲的意念,来救度众生。 约略而言,“慈”是给富有的众生,“悲”是给贫困的众生;这就是济贫教富啊!看到贫穷的众生,要能拿出同体大悲的精神,视他们的痛苦如我们的痛苦,设法去救助、帮忙,这就是悲悯心。相对的,我们对富有的众生要生出慈心,了解富有之因是由于过去生中曾做福业,既然存了这粒福业的种子,更要鼓励他,长久延续这分福业。 福就像是一把种子,我们要让他有再播种的机会,有播种才有收成。人生要存有这分助人为快乐之本的胸怀。富有的众生,往往在人间醉生梦死,有这分力量,却没有机会去做,为了延续他的福业善根,我们不惜辛苦地劝勉。所以说,慈是教富的方法,悲是救贫的力量。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慈悲的念力,用慈悲的愿行鼓励一切众生;如此,他的善因功德才能延续。所以,要时时警惕自己,好好照顾自己的善根,培养别人的功德。 败乱之始 佛陀说:“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假如放纵了五根,贪著五欲,眼看不当的色相,耳听靡靡之音,就会造成社会、家庭的不安,导致人心惶惶,危机四伏。 曾看到一则新闻——有位年轻人向他父亲说要结婚,他父亲说:你才二十出头,事业尚未有基础,要结什么婚呢?要知道,娶妻容易,养妻难。”这个年轻人又说:“那么,给我钱做生意。”他父亲说:“你一点社会历练也没有,应该先去让人家雇用,学一些经验再说。”这个年轻人因此对他父亲怀恨在心,有天晚上愈想愈气,竟趁父亲熟睡时,连杀了他二十三刀。 人伦、道德何在?不但社会乱,家庭亲子之情也乱了。到底乱在哪呢?结论是心乱啊!心为什么会乱呢?因为放纵五根,贪于五欲的缘故。 所以说,五根一旦放纵,不仅贪著五欲、犯了五戒,所有的罪也无所不犯。人生前途茫茫,何去何从都不可知,彼岸无涯,所以不可不制啊! 收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