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证严法师著:静思、智慧、爱(2)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觉悟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

觉悟的必要

人生茫茫,如浮沉在无际大海中的小船,失去指南远离了灯塔,何去何从?任何风浪飘浮,随境转向,毫无自我中心定力。如此人生常受业力——命运所牵制,任由安排——由不得你。

佛陀怜愍众生,显迹人间,为引导我们寻求自我中心定力,他先以身作则,拨开浮世荣华,寻思宇宙真理觉性,终至透彻心源,万有业力起点,从此解脱了业力的牵制——命运的安排——在茫茫的人海中,去来自在。

我们有与佛同等慧根、同分量的觉性,只要朝向同一目标,无不到达与佛同等境界。

人生必定要有觉悟,如没有觉悟,永远都在生死迷茫中,糊里糊涂地在错综复杂的道路上打转。佛陀为我们开启一条康庄觉道,叫醒我们的迷茫,教我们增加智慧,再以这分智慧去选择清净明朗的道路,这就是佛陀对众生的教育。

觉悟能让我们认清天地宇宙的真理,更能反观自性发掘良知,寻思分别世态事相:什么是我该尽力而为,什么是我该尽力防止而不可为的,都能了解于心。无常的觉悟

有许多考古学家,他们研究世间物质景观的结果,发现了一切的大自然现象曾是倒山为海,移海为山,几千年前的海底,说不定是现在你我所居住的山区,或是陆地。地质天天在变,时时都在移动,山海也无不在变动中。佛教中有很多文物,如敦煌的石窟,佛像林立,可以说是佛门的胜地,但历经了几世纪,许多精美的雕刻已埋入风沙中。所以科学愈是发达,愈可体会出佛陀所说的世间无常、生灭变异的真理。

世间的物质固然无一不在成、住、坏、空变异之中,而众生的心性,也难免流动于无常、虚伪、生住异灭的妄想里。

就以人来说,过去的恩爱,甜言蜜语,一日一情尽,反目成仇,因爱生嫉,终变成恨,这也是无常啊!

爱情、事业、财富,的确是无常的。有一句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也正代表了财富的无常。

人生在世是苦多乐少。没有人敢说他这辈子都很如意、满足、快乐。物质缺乏有物质缺乏的烦恼,物质太丰富又有太丰富的烦恼,缺少了感情也有烦恼,而这些烦恼的痛苦又从何而来呢?

生于世间,何时灾难要来,我们都不晓得,一分钟前绝不能预料一分钟后的事,这就是佛教说人生无常的道理,也是我们必须具有的一种觉悟。

庄严雄壮的敦煌石窟建筑,几千年后会被风沙所掩埋,青山有朝也会变成沧海,尤其科学发达的现代,多少美好的自然景色,却毁在战争中,这在在都显露了国土危脆、人情、事物、世态无常的真理。尽管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但如不深入佛教的教理,那也是会迷迷糊糊地混过去,没有人会仔细地去体会,唯佛陀能缜密寻找透彻它的谜底,开导我们发掘智慧,去寻求世间无常的奥秘!

享受牺牲

人类多数的罪是由我们自身所造的。人为了享受自身私欲,为了保护自己而做了很多伤害他人的事,如果他能把身体看透彻,就可以尽此报身,为众生求安乐,也为自己寻求觉道。引用现代的一句话,也就是“牺牲享受,享受牺牲”。

在人群中,有些人真的是“闲人无乐趣”的无聊人生,这些人就是太看重自己,舍不得把身心贡献给社会。为了过分保护自己,这些人一点也不快乐,可以说是“富中之贫”。这一类的人生,他虽在物质上无缺,但在精神与情感上,却贫乏得可怜,他舍不得付出感情与爱心。相对的,别人付给他的,一定也是表面应酬,得不到爱人与被爱的幸福,这种人生,也实在没有乐趣。看开人生

人体是四大假合。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人生辛苦忙碌到最后,大限到时的那天,四大散坏,风归风、火归火,土(地)归土,所以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世间的苦,是苦在哪呢?是苦在我们太看重自己的生命、身体。

佛陀告诉我们四大苦空,所以我们应利用现在的身体,利用四大组合的人生,看开自己,追求爱的真谛——良知。尽一已之力,投注于人群幸福之道,如此才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界。

无分别心

人们往往因为太执著而有分别心——你的、我的,这是我喜欢的、我讨厌的,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我爱的,拚命去争、去求、去嫉妒,心胸狭窄。也正因为如此,而造成了很多的苦乐业报。我们应该静思体认爱的价值观,如你真正地爱一个人,你必须也要去爱他所爱的人,这样才能使你、我、他,都生活在爱的和睦中。这就是大爱,它没有嫉妒与仇恨。

佛陀教我们要大爱,不要把爱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些范围,那是短暂而虚伪的。古来圣贤,如释迦牟尼佛、孔子、耶稣基督,他们的爱是彻底的,是广泛的,把爱恒久地延续下来,付给众生无限的爱心。

同样的一分爱、一分情,为何我们要把爱与情弄得如此痛苦,如此悲哀呢?为何不把这分爱,化为清净、快乐而坚固的爱呢?

大智大圣

人往往活在彼此是非的人际关系中,世间上唯有两种人能真正快乐、无是非纷扰,那就是“大智”与“大圣”,他们没有苦的感受,即使辛劳磨难也是自己情愿的,这就是超凡入圣。他们不受世间利害得失的影响,他们的任务是为人群而生活。释迦佛是为众生而修行,为众生而成佛。总之,唯智贤与圣人才能摆脱虚伪、是非、无主的假相。

我们既已发心学佛,就应紧迫圣贤芳踪,修学解脱之道,不受世间事物的影响,开阔心胸,心无一物,放下欲念私心。这并不是不管世间事物,而是能够把世事拿得起、放得下,像是虚空,任鸟飞游而不留一丝痕迹。

宽大客人

人为何有是非呢?是因为心太狭隘,无法容纳一个人或一句话,一天到晚都在话中挑毛病,时时刻刻猜忌别人会说他背后话,心中一点也无法泰然。

一个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宽大,才能容纳别人的一言一行。人生本来就是变异无常,如果认不清、弄不好,这一辈子一定“闲”无乐趣,“忙”也是非。

争取时间

人身难得,真正说要完成道业,一定要有人身。人的寿命是时间累积而成的,要知道人生寿命,是以时间长短来造就生命过程,完成事业的。有人来人间,随即又消失了,所以有寿命才能算是人生。

道业是由难得的身命所修成。修道业要利用人生,所以我们不要浪费人生,应争取时间。但是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既生为人,就必须利用人生尽情地享受,趁还走得动时赶快享乐,等到不能动时才来做善事,这些都太迟了。

心是恶源

人的心为何是恶源?因为心无定力。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与佛性同等——智慧、善良。只不过我们的心性不定,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摇动而去做坏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