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弘扬《群书治要》振兴中华文化(第一集)(6)

我们有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学校的老师,他是做主管,学校的老师他是有一个福分去当学校老师,因为当学校老师他是公务员,那个是铁饭碗,有福报才能够有这样的职位。所以人要珍惜每一个福分,然后去尽自己的

  我们有听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学校的老师,他是做主管,学校的老师他是有一个福分去当学校老师,因为当学校老师他是公务员,那个是铁饭碗,有福报才能够有这样的职位。所以人要珍惜每一个福分,然后去尽自己的道义,不能空享福。而且虽然在学校服务,但是不见得懂教育。比方今天刚好有跟朋友在聊,他们就会觉得,现在的教育非常的普及。我接著跟他讲,现在是学历很普及,不是教育很普及。学校假如主要教知识跟技能的传授,那是知识传习所,那是拿得一个文凭而已,他不见得真正受过教育。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一定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同学,一定懂得应对进退,接待客人。现在大学毕业都不见得会接待客人,所以一定要受过教育才懂。

  这一位在学校服务的主管,他的孩子也在学校念书,念小学一年级,他这个孩子天性也很好,每一次下课,他觉得父亲是行政人员比较晚走,他都服务整个班级,自己把门窗都巡视完,都是最后走。而助人为乐是跟每个人的性德相应,这个孩子做了以后都很欢喜,然后就边走边跳的到他父亲的办公室,他觉得今天又做了好事了。结果做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他的父亲跟他讲,「你怎么这么笨?都是你做,别人都不做,你多吃亏!」那孩子当下愣住了,他才小学一年级,他还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可是父母、老师在他的心目当中地位很高,所以父亲这一句话他就听进去了。从那一天开始,他都不干了,他不主动再去付出,慢慢慢慢的变得很会计较。所以人的心,他的德行每天都有变化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会往后退。结果这个孩子就变得非常计较、苛刻,不愿意再付出了。

  升上去以后,三、四年级,苛刻到什么程度?人家同学的父亲不幸去世了,他还笑人家没有父亲。那个同学很伤心,哭著去告诉老师,他都不觉得不对。结果当他骂完同学没父亲过没多久,他们家遭小偷,他的父亲脾气大,发现那个小偷就穷追不舍,追到那个小偷没有路可以走了,追到死巷子,他还不罢休。老祖宗说,「穷寇莫追」,算了,不要跟他一般计较。但是他就很生气要打那个小偷,结果那个小偷就慌了,拿出一把刀刺了他一刀,刚好刺到要害。所以他的儿子才骂人家没父亲没多久,他的儿子就变没父亲了。所以父母的价值观偏掉了,不知道会带领孩子走上什么样的错误都不清楚。所以其实我们当父母的人,教儿教女要先教我们自己。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我们的思想观念是不是正确,这个是首先最重要我们要下的功夫。所以您看这里讲了,「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应该引导孩子处处替人家想才对。

  接著讲,「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都不管老人,都把孩子摆在前面,这个家道就传不下去。我们在台湾,青年有十二个守则,这个教诲很好,都是抓根本。其中孝顺为齐家之本,家里没有孝了,这个家道一定要中落。那我们冷静想一想,现在全家要出去玩,先问老人还是先问小孩?那「弃老取幼」,问小孩都是去那个游乐园,然后还坐那个什么云霄飞车,还做那个很激烈的活动,那老人做不了,只能在底下打瞌睡。包含出去吃饭,先问老人还是先问小孩?而且现在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警惕,现在不帮老人祝寿,居然帮一岁、二岁、三岁、五岁这样的小孩祝寿。祝寿是他有贡献,他对家、对社会有贡献,所以帮老人祝寿是时时不忘老人家的贡献。他三岁、五岁有什么贡献?他都是让父母在辛劳的、在付出的。所以现在小孩子从小就过生日,还请一大堆人,花一大堆钱,那福报都花掉了。所以现在的小孩愈来愈没有福气,小时候就花得很凶。你们现在冷静去看看,现在的孩子有没有长得像弥勒佛这样子的,不多吧?都长得跟我一样比较瘦的。所以我们施教几十年,现在慢慢把它转过来才行。所以不能弃老取幼,这个家之不祥。

  「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兴衰的关键,就像诸葛孔明在《出师表》讲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西汉为什么可以兴盛?就是尊贤。「亲小人」,亲近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个东汉末年为什么败?就是用了小人。那请问大家,当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比方您是老板、主管,您会不会想到说,我绝对不会用小人,我一定用贤德的人。其实真能用贤德的人必然是自己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他才能够用得到贤德的人。因为贤德的人很正直,他是为了成就你的德行,为了成就整个公司的福利,他不会是为了讨你的好,谄媚、奉承你。所以假如我们喜欢听好话,那就用不了贤德的人。首先得要《弟子规》那个「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的态度有,自自然然就能感召贤德的人到身边来了。

  接著下一句讲,「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上一辈的人不教,晚辈不学了,整个社会的风俗会愈来愈差。我当时候有听到社会的人士在讲,「做什么没关系,只要能赚到钱就好了」,这些说法都是很错误的。像孔子、范公,这些非常有家教的家族,他们的子孙选择行业都是要选那个跟道德相应的行业,真正能利国利民的行业他们才做,决定不会去做会损害人民的行业。所以这个都要教,不能不教。还有长辈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们管不了了」。我听到这个人这么讲,我就跟他说,你从今天开始不能再讲这句话,因为你讲这句话会造很大的业。因为你这句话讲给别人听,别人也这么觉得,好了,不教了,下一代有下一代的想法,那整个下一代不就毁掉了?所以我们从这一位朋友讲的话,我们要汲取一个教训,人的口业是很容易造的,只要跟经典不相应的话讲出去有可能会误导人。所以要养成一个态度,讲的话一定跟经典相应,相应的话才讲出去。不然福报会从嘴巴整个会漏掉,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最后,「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也」。刚刚跟大家提到很多大学的教科书教的都是偏颇掉的,所以愚者擅权,圣人的教诲反而不被重视,伏匿了。我们感觉香港是福地,能够请到我们师长来给大家勉励,所以香港这一块宝地要好好珍惜师长他老人家的这个教诲。常常请他老人家来给大家引导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大家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个就能让香港一片吉祥,千祥云集,这个圣贤人统统都出来教化。这句话我们就懂得怎么,世界上不懂,但我们一定把它转过来,转成吉祥。因为我们有接受圣人的教诲,我们就有判断力。比方教科书上说企业唯一目的赚取利润,可是孔子在《论语》教我们,「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假如教科书里教出来的大学生都是想著我怎么谋取我的利益,都只想自己的利益,那教出来不都是小人吗?君子应该是想著我怎么尽道义。那有孔子这个标准,我们就能判断邪知邪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