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净业三福(9)

发心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发心无比的重要,不发心不能成就。我学佛的根柢更早了,是在章嘉大师会下打的基础;我跟他老人家三年,这是密宗的大德。他老人家往生之後,我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教。我对於教


发心非常非常不容易,但是发心无比的重要,不发心不能成就。我学佛的根柢更早了,是在章嘉大师会下打的基础;我跟他老人家三年,这是密宗的大德。他老人家往生之後,我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教。我对於教是非常有兴趣,也有这个能力。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根本就是看破、放下。我二十六岁,初次接触佛法,第一次跟他见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好,无比的殊胜。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就能够入进去?」我们年轻,性子很急,他看出我的毛病,教导是对症下药。你不是性子急吗?他眼睛看着我的眼睛,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不说,这个教学法高明!一直让整个情绪定下来,然後才说出一个字:「有。」这一个字说完之後,又没有话说了。我又要等,恭恭敬敬的等。这次等的时间短了,大概五分钟,说出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你才能入佛法之门。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我从那一天起,就学会了布施。头一天见面,我向他辞行,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告诉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听话,为什麽?被他折服,他那一种慈悲、爱护,那种稳重,令人赞叹、令人尊敬,以德感人。一生从来没有遇到过像这样的善知识,确确实实像经中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你看他的威仪,都在定中,真善知识!我这个根柢是在他那里定的,所以以後到台中学教,一帆风顺。
  发菩提心重要!发心之後,你决定能爱护众生。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真正有帮助一切众生这个弘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就是帮助、协助,要帮助众生,自己要有能力、要有德行,所以必须要断烦恼,烦恼不断智慧不开。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华严?出现品》里面佛说得多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是无明,执着是见思、尘沙烦恼,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断掉,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就现前,智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因此,佛法的修学修什麽?八万四千法门,无数的宗派,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原理原则是一个,都是修禅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那个「戒」是什麽?戒是方法。所以「戒」这一字在什麽地方它有什麽讲法,不是一样的讲法,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戒定慧三学那个「戒」是方法,你修学的方法正确没有错误,你才能得定,得到定之後智慧就开了。得小定开小智慧,得大定开大智慧。定的层次很多,世间就有四禅八定,出世间禅定等级更多,你的定功愈深,你的智慧愈广,就这麽个道理,这个原理原则是所有一切法门、一切宗派都共同的。

我们今天用持名的方法念阿弥陀佛,目的何在?修定。依照念佛这些规矩,这是持戒;依照规矩去做,然後你就得定。念佛这个定叫「念佛三昧」。功夫最浅的叫「功夫成片」,只要得功夫成片,就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了;品位不高,你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你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个念佛功夫高,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如果你念到「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所以往生的品位决定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个话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所说的,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第一桩大事!

  我们要问:我们到底是在念佛堂一天到晚老实念佛,还是到社会上帮助大众?在念佛堂念佛,我能够修念佛三昧,我要是到外面去帮助社会大众,我功夫不就学不成?这是你对於佛法了解得太少,误会还很严重。什麽叫「念佛三昧」?连这个名词你都没有搞清楚。什麽叫「念佛」?天天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念佛?心里头胡思乱想,古德所说的,天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麽?「口念弥陀心散乱」,这个没有用处的。所以念佛堂念佛是训练小学生的,训练成功之後,要离开学校。这一个人在学校里念书,你的父母送你到学校念书,不能说在学校里念一辈子,永远毕不了业,那不变成没出息了?聪明的学生提前毕业,毕业要为社会大众服务。念佛三昧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那是真正的禅定。哪里说帮助一切众生,禅定就没有了?哪有这种道理!

  譬如我们今天这里一场法会,我举这个例子跟你说,我们看到有这麽多听众,心里好欢喜,听众少了,心里就难过了,你没有禅定。你如果有禅定,人多,是这样子,我讲得很高兴,一个、两个坐着,我声音还是这麽大,还是一样高兴。听众多少决定没有影响,怎麽会被外面境界影响?看到大众红包供得多就欢喜,少了就难过,这个不行!这是心被外面境界所转,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要学成之後,无论什麽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如如不动,一片真诚,清净平等,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一项工作。除此之外,丝毫都不沾染,你说多麽清净、多麽自在!才能够常生欢喜心。

  所以,烦恼不能不断。从哪里断起?从自私自利。凡人所以断不了烦恼,真的,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烦恼的根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必须要用智慧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为自己。这个身体根本就不需要去理会它,你才能得自在。起心动念想到这个身,糟了,你的业障消不了。念头一转过来,自己自身忘掉了,自身、他身是一个身,为一切众生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这个道理佛经里头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一定要懂。果然从这个地方转过来了,恭喜你,你在佛法里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一帆风顺,都会得到真实利益,成就真实的智慧。我们到这个地方、到这个阶段,是不是就可以终止?不可以,你的功德还不圆满,不能停止,永远在求进步。到什麽时候才终止?跟诸位说,没有终止的,永远没有终止。到成佛了,圆满的佛果你证得了,证得之後还是不能终止;成佛之後,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要为众生做种种示现,为众生做种种说法,没有休息的。世间人说佛教消极,我不知道他从哪里看到的?

  接着佛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之後,「深信因果」。我过去学教,这一句话搞了我有两、三年,我想不通。为什麽?三福第一是人天福报,第二是二乘人福报,第三是大乘菩萨福报。假如这个「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条,我一点都不怀疑,放在第三条,我就不懂了。我们凡夫初学佛的人,都相信因果。印光大师一生教人,他老人家提倡的第一个教材,《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这个教材的内容就是深信因果,人天法,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有恶报,谚语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因缘会合的时候果报立刻就现前,决定逃不过的。这个我们都懂得,难道菩萨不懂吗?这个问题我搞了两、三年才搞清楚、搞明白。是读《华严经》里头悟出来的,就是读《十地品》,「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我从这里恍然觉悟了。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这个因果很多菩萨都不知道,这个不是一般的种善因得善果。所以这一句我们一定要清楚,就是十地菩萨。佛法到最後的一个阶段,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统统都归到念佛法门。正是普贤、文殊所示现的,他们两个在《华严经》末後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给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榜样,起带头作用,这才真正看到净宗的殊胜。难怪世尊常常提到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一切诸佛弘扬,我们才体会到一点消息,法门无比殊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