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净业三福(5)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现在人想求福、求财,佛会教你发财,真的发财了,一点都不假。怎麽样会发财?财布施。我用财力帮助别人,自己得财富。愈施愈多,不要以为施掉之後,「我统统没有了,我明天生活怎麽办?」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现在人想求福、求财,佛会教你发财,真的发财了,一点都不假。怎麽样会发财?财布施。我用财力帮助别人,自己得财富。愈施愈多,不要以为施掉之後,「我统统没有了,我明天生活怎麽办?」你要想到这个,你就不敢布施了,你就不相信佛的话了,对佛讲的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你还是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错了。真正相信佛,佛教我们做的我们真做,做了之後果报果然现前。所以舍,「舍」下面是「得」,舍你就得到了,舍财得财,舍法得法。所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样东西人家都要,想要财富、想要聪明智慧、想要健康长寿,他又不肯修,不修因,哪来的果报?如果真的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接受佛陀教诲,依教奉行,偷盗的念头没有了,从根拔掉了。

  我们懂得。我年轻的时候受了许许多多的辛苦,前生没有修财布施,生活非常艰难。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人也非常聪明,前生也没有修财布施,一生教书,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生活过得很辛苦。我们学佛之後,恍然大悟!学佛之後,虽然每个月收入很微薄,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统统去布施,去做好事,这几十年当中愈修愈自在,感应不可思议。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跟事,在我身上都应验、都兑现了。所以我愈来愈相信,信得愈真,行得也愈切。

  大家晓得我的法缘很好,过去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有一天特别请我吃饭,我问他老人家:「你今天为什麽请我吃饭?」「今天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你要教教我。」「我不敢当。」他是我的前辈,我说:「什麽事情?」他说:「你的法缘很好,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说:「这个事情很简单,布施。布施,法缘就好了。」财布施、法布施,我到任何地方讲经,人没有到,结缘的这些经书、录像带、VCD统统都到了,无条件的跟大家结缘,要多少,你拿多少,法缘就是这麽来的。如果我要跟别的法师一样,我接受供养我就盖个大庙,我的法缘就没有了。很多法师跟我同时出家、同时出来的,他们都有很多道场,我一个道场都没有,这是什麽?这是法布施带来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我向他学习,跟他看齐,一生住别人的道场,尊重别人。

  道场是学校,这个我们要知道。现在佛教道场称「寺」,寺是什麽意思?现在懂得「寺」这个意思的人已经不多了,寺是学校,是政府办事的机构,外国人叫 office ,我们现在叫「办公室」。你们如果到中国去观光旅游,你看看北京的皇宫,里面寺的名称还有。古时候直接属於皇帝管的办事的机关称「寺」。寺是什麽意思?寺是永远存在的机构,寺是「继嗣」的意思,就是继续不断,这个机构永远不能够撤消的、不能更改的,称作「寺」,是皇家的机关。宰相下面的机构称「部」、称「院」,那个可以撤消、可以更改的,寺不能更改。中国古时候的帝王对於佛陀教育直接用「寺」的名称,非常的尊重。寺里面的方丈住持是校长。寺是办什麽事情?佛事;是佛陀教育机构,从前是这种性质的,所以在里面翻经、讲经、教学,这是佛寺,与宗教完全不相干。宗教称「庙」,寺跟庙不一样,庙是宗教。我们一定要了解名词的意义,名不正则言不顺。

  现在大家对「寺」的意思完全不知道,夏莲居老居士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叫「学会」;「学会」,大家看到这个名词很新,不至於发生误会,所以净土宗的寺院,他老人家改作「净宗学会」,好!使人耳目一新,不至於迷惑了。所有佛家的道场、教学机构,统统改成学会,天台宗的「天台学会」,楞严宗的「楞严学会」,「法华学会」、「华严学会」,这样人家一看就晓得这是教学的机构,不至於想到迷信。所以,我们如何帮助社会转迷为悟,不能不用一些新的名词。所以夏老居士提倡,我很赞同,但是我没有奉行。一直到我到北京访问,见到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劝我:「法师,你在全世界弘扬《无量寿经》,你应当提倡净宗学会。」我说:「好,这个附带的。」於是每一个地方讲《无量寿经》,都在那个地方成立净宗学会。其实净宗学会就是从前古老的「莲社」,跟莲社的性质完全相同。每一个净宗学会都是独立教学的机构,我们当中彼此互相帮助,但是行政、人事、财务各个都是独立的,没有统辖、没有组织。这样我们才心安理得,真正是一种道义的结合,做到互助合作,来推动佛法的教学。

  十善第三条「不邪淫」,这一条关系非常非常重大,因为今天整个世界的动乱,根本的原因是家庭伦理教育丧失掉了。古时候对於家庭教学,比什麽都重要,因为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组织,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动乱,世界就不会和平。家庭的核心是夫妇,夫妻好合,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关系太大太大了。所以这一条戒律非常重要,务必要遵守。不遵守这一条,这个罪过结罪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你一家的事情;因为你对於社会安全有责任,对世界和平有责任,夫妻不和,社会动乱,天下不太平,你有分。谁造成的?你造成的。这个道理发现的人不多。

  夫妻结成夫妻的时候,双方都看对方的好处,都包容对方的缺点,所以两个人结婚;结婚之後,专看对方的缺点,不再包容对方的好处,麻烦就来了。所以佛不能不讲、不能不学,希望夫妻永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包容,看对方的长处,不要看对方的缺点,才能够百年好合,维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我常常看到哪个地方报导,「这个地区离婚率这麽高」,我说:「糟糕了,这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问题非常严重。离婚率如果超过百分之五十,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超过百分之五十,不得了!他生下的儿女都变成单亲,单亲失去了父母之爱,他有怨恨、他有不平,他长大之後就是社会动乱的因素。所以夫妻离婚,造的罪业比什麽都重。过去有人问我,我直接了当:「离婚的罪恶就是堕地狱。」所以这不是两个人的事,它影响太大了。

  这是十善的前面三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意义深广无限。我们今天讲只讲到世界、世界和平,其实再要扩大,扩大到虚空法界,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再说太大了,人很难理解,我们只讲到今天居住的地球。整个地球的安危在夫妇好合,这是佛家教学、儒家教学、所有宗教家教学衷心的期望。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昨天我们将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里面的「修十善业」讲了一段。十善第二段是口业的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世尊在许许多多经论里头教人断恶修善,多半都是依照身、语、意这个排列方式。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世尊教我们修学的纲领,他的排列顺序跟一般经论不一样,他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用意很深很深。众生造恶,做一些不善,口业是最方便、最容易,也造得最多,所以佛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很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