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培训班,我给大家的办法是每一个星期上台讲一个小时,每一个星期写一万字讲稿。所以参加培训班很辛苦,毕业出来之後,也很安慰。为什麽?你写了一本书,你每一次讲演我们给你录像,你有一套讲经的录像带,这就是你的成绩。所以,我只把参考资料分给你,你去研究、你去写讲稿,到时候上台讲经我在下面听。我听都坐在最後一排,为什麽?没有扩音器,最後一排我能够听得见才算数,如果声音小,我听不见不算。一个同学只可以学一部经,不可以学两部经,我们是一门深入,所以个个都有成就。如果你科目太多了,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一样东西都拿不出去。 所以我今天,一生我都很感慨!佛光山开山的时候,办了个东方佛教学院,星云大师邀请我去教书,做他们教务主任,我在佛光山住了十个月,以後我们的意见不相投,我离开了。他那个佛学院跟一般佛学院一样,开了很多课程,请了很多老师。我的办法是不必请那麽多老师,也不必开那麽多课程,他那个时候有一百多个同学,每一个同学专门学一部经,决定不可以学第二部经。如果照我这个办法,四年学一部经,每一个人都学好了。这一部经要是真正努力搞上十年,你就变成专家。你学《弥陀经》,你就是活的阿弥陀佛了;你学《普门品》,你是活的观音菩萨。全世界讲《弥陀经》,没有人讲得过你;讲《普门品》,没有人比得过他。专家,不要作通家,通不了的,一定要专。所以你就了解,佛学院为什麽失败?佛学院是通家,他没通得了。我这个培训班为什麽能成功?我是专家,就是这麽一点诀窍,没有别的。诸位如果再仔细去打听打听,竺摩老法师是讲经的人;在台湾、在中国、在新加坡,演培法师是讲经的人。演培法师曾经很感叹,我们聊天谈起来:「佛学院出来讲经的法师,没有。我们这一代讲经的法师都是讲小座、讲覆讲学成的。」他指着我:「包括你在内。」我也是覆讲成就的。这就说明中国几千年「读诵大乘」这个传统的方式有价值,这个教学法到今天还是成功的,不落伍,不会被淘汰的。 今天我们要培训讲经弘法的人才,迫切需要,全世界都需要。但是,讲经的方法不难,我跟诸位同学说过,你们都亲身体验,三个月决定成就,可以有相当好的成绩表现出来。最难在哪里?最难在德行,你能不能放弃名闻利养,能不能放弃五欲六尘的享受,难在这个地方。这一点做不到,你虽然学讲经,你一生都不能够深入;换句话说,一生能讲,讲得很浅显,用现在的话说,没有深度。如果有深度、有智慧,必定要断烦恼,要真修行。 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佛法有弘法、有护法,弘法的法师决定不能小看护法的法师,护法他的功德高於弘法。哪些是护法的?这个道场的住持是护法的;道场是学校,他是校长,弘法的人是教员,他聘请你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我们身分地位要搞清楚,彼此要互相尊重,教员一定要尊重校长,校长也要尊重教员,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佛法才能够发扬光大。没有好校长,他不请你来,你有天大的本事,讲得天花乱坠,没有地方讲,没有地方去表演。一定要有好学校,极乐寺是个好学校。我们有个好校长,他才能聘请教员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大众闻佛法的利益是谁的?校长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学校办得好,政府奖励校长,不会奖励教员,功德是校长的。所以,佛法能不能久住世间,能不能发扬光大,就在道场有没有好住持,学校有没有好校长,关键在此地,不在教员。教员要发心,一生非常辛苦,专心致力於教理的研究、德行的增上,决定不管事,一生当教员,你的教学会成功。 过去教我哲学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一生作教授。我有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以後是台湾大学历史系研究所的指导教授傅乐成先生,跟我非常好,一生办教育,很清高,除了读书就是教学、就是上课,没有事务烦心。有一年,台南成功大学建立之後,聘请他作文学院院长,他做了一个学期,不干了,辞职了,回来跟我说:「不是人干的。」一生念书,教书人,从来没有管过事务,这一下管事务,他就乱了。所以,社会上,佛家也是一样,要懂得分工,我们分在哪一个岗位,我尽忠职守。我分在讲经教学的这个岗位,所以我一生没有作住持、没有作当家,我自己一生没有道场,别人供养我的这些钱物,我统统拿去印经、做VCD,统统都散掉了,都散到十方。年轻的时候学佛,老师常常提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听到这四句话寒毛直竖,害怕。人家供养我的,马上转布施给别人,将来我不了道要还债,那些人替我还,我不要还。 所以教学、学法,古人的经验是好,现在人所想出的这些方法,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都在那里试验、在那里探索,出了毛病怎麽办?我们这一生岂不是耽误了!佛在经典上说得很好:「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而易失,失去人身下一次再得人身,不是来世,可能是多少劫、几十个劫、几百个劫,「百千万劫难遭遇」,机缘很不容易得到。今天得到,得到而轻易失掉,这是我们自己的罪过;所以得到要知道珍重,要知道把握,决定不能够失去。因此,这一生当中决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我们今天专依《大乘无量寿经》的教学,所以「读诵大乘」,我们每天念《无量寿经》。念多了,恭恭敬敬去念,遍遍都有悟处,其味无穷。如果是轻慢心去念,你念了会生烦恼,天天念这个没意思。恭敬心去念,真诚心去念,有悟处、有心得,你会念得很舒畅、很快乐,烦恼轻、智慧长。 有多余的时间,可不可以涉猎大乘经教?也可以。大乘经教必须与自己主修这一部经典有关系的,帮助我们能够更深入理解的,这个可以看。但是初学不可以,古人规定什麽时候?五年以後。五年当中专读一部经,不可以读第二部经。我在台中接受李老师的教学,就要守这个规矩,五年当中专学一部经,这一部经里头成就戒、定、慧。这个「慧」是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我们先要求无知,第二步才求无所不知。《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表现的,他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面求根本智,戒、定、慧三学得到了,文殊菩萨不准他再住了,教他出去参学,这就是着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成就後得智,後得智就是无所不知,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只生智慧不生烦恼。就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他在黄梅见五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是什麽原因?他已经有了根本智,见色闻声生智慧不生烦恼。我们今天要是跟祖师见面,一定垂头丧气:「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怎麽会一样?前人做了好榜样,我们要知道怎麽样去学习。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