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6年](第六集)(4)

通常三十七道品都是讲的小乘,小乘人修学的,其实这个科目名称也都能够通大乘法,因此《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三十七道品就不完全是小乘的。这个三十七条项目把所有的佛法可以全部归纳在其中,就是整个佛法的三十七

  通常三十七道品都是讲的小乘,小乘人修学的,其实这个科目名称也都能够通大乘法,因此《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三十七道品就不完全是小乘的。这个三十七条项目把所有的佛法可以全部归纳在其中,就是整个佛法的三十七个大纲,所以说『收法虽尽』,能够收一切佛法。『而机缘不等』,众生的根性、机缘可以说各个不相同,因此每一个项目里面都可以把它展开,这一展开,每一个项目里面可以说都有千百种不同的法门,这就『种种开合』,「开」是展开,「合」是归纳。『名义不同』,每一宗定的名词不一样,譬如前面所引用的,修学三个阶段,在我们念佛人,这三个阶段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在般若宗也讲三个阶段,它讲「观照、照住、照见」,这是名义不相同,但是境界是一样的。后面讲,都是『伏灭烦恼』,这是决定相同的。功夫成片是伏烦恼。禅家、般若宗里面,观照是伏烦恼,到照住就是灭烦恼,见思烦恼断了;到照见,无明烦恼也破一分。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观察,名义虽然不同,但是境界是相同的,功用是相同的,所以说『无不演畅』。这也正是佛门常说的「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就是适合,怎样适合众生就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没有一定,正如《金刚经》上所说,佛无有定法可说,没有一定,但是它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伏烦恼、断烦恼、破无明、见真性,这是一定的原则,不能变更的。『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这也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既然讲到「念三宝,发菩提心」,底下讲:

  三宝略释。】

  『三宝』简单的讲有「别相三宝、一体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讲「别相」也就是讲「住持三宝」。「佛宝」,佛有三身,有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佛有三种。法身是本体,在《华严经》里面念到的「毗卢遮那如来」就是法身佛,法身佛没有相,实在讲就是真如本性,没有形相,无在而无处不在。毗卢遮那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遍一切处」,所以说无在而无处不在。报身就有相,报身称为「卢舍那佛」。像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在实报庄严土那是报身佛,在常寂光土是法身佛,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是应化身佛。我们这个世界,过去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出现,这个佛就是应化身佛,属於应化身,这是佛宝。「法宝」是「教、理、行、果」,这是从佛教法内容上来说的。教就是经典、教科书,理就是教科书里面所诠释的理论,行就是方法,果是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都是属於「法」。譬如依照不同的方法来修行,有小乘的四果四向,有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最究竟圆满的是佛果,所以有这么多的果位。「僧」是「三乘贤圣」,这都是讲的住世三宝。三乘是小乘、中乘、大乘,小乘是阿罗汉(声闻),中乘是缘觉(辟支佛),大乘是菩萨,这些修行人都称为僧。僧的意思前面解释过了。如果从理上说,佛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前面也说过了,觉、正、净,这是三宝,是自性三宝,也是一体三宝。一体三宝,注在后面:

  湛然智照,灵明觉了。】

  这是佛宝,这个佛宝就不是外面的,是自己的,是自己的本性、觉性。『湛然』是形容,就像水一样,水非常的平静,非常的清洁,虽然是很深的水,我们在上面就能看到底,清清楚楚,一点都不混浊,一点都不流动,没有波浪,这个时候叫「湛然」,用来比喻我们的心在极其宁静、大定的状况之中,心就像这样的,它起作用就是『智照,灵明觉了』。我们现在的心混浊,一天到晚在动,像水不停的在动,又不干净,怎么不干净?里面有这些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就是染污,就好像泥沙一样的染污,这是一潭混水,而且不停的在起波浪,我们现在是这个情形。佛心也是一潭水,但是它沉淀,所有的渣子都沉淀到底下去,水清净,不动摇,因此它起的作用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迷惑颠倒,人家是「灵明觉了」。佛教给我们这些,无非是希望我们恢复自己「湛然智照」的觉性,就是真心。法宝:

  实相理体,清净圆妙。】

  可见得这个法宝也是自性法宝,也就是自性的正知正见,它不是虚妄的,它是真实的,是实相。『理体』,一切万法的本体,今天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真实之相。『清净圆妙』,「圆」是圆满,「妙」是它能出生一切妙法,能正确的理解一切法,能造一切法,这叫「妙」。所以一切「有」,在佛法里头称为「妙有」。

  「僧」也是从自性里面来讲,就是自性净:

  理智不二,和合无违。】

  这就是自性的僧宝。三宝里面最尊最贵的就是一体三宝,我们要从别相三宝里面去体会一体三宝,自己才真正得受用,才有一个真正的皈依处,真正的皈依处是皈依自性三宝,就是此地讲的一体三宝。『理』是你所证的这个理体,『智』是能证的智慧,能证的智慧与所证的理是一不是二。好像灯一样,灯点亮了还照自己的灯,我们把灯当作理,把光比作智,智还照理,光还照自己的灯,它是一不是二,诸位从这里去体会。『和合无违』,决定没有违背。「理」是尽虚空遍法界,有理当然就有事,有事就有理,理事是一个,智照不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里面决定没有违背的,都是一个「和合之相」,迷了才有违逆,觉悟了就没有。因此佛法与世间法的差别,凡夫与佛的不同,就是在迷、悟,凡夫迷、佛觉悟,世间迷、佛法界悟,就是觉与迷的问题。

  行树演法。】

  这讲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经上所说的。

  风树作乐,微妙法音,闻正法乐,自念三宝,得正念乐也。】

  西方极乐世界,情与无情没有不说法的,都在说法。其实是因为西方世界的人心清净,所以他接触大自然的感觉不一样。我们这世界的六尘何尝不在说法?虽然说法,我们是粗心大意没有法子体会。人家心清净,人家心细,所以他能体会,听到风的声音、雨的声音都在说法,我们就没办法领略到这样的境界,所以西方世界的人,二六时中闻法能不间断,『得正法乐』。他们闻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今天闻法没有办法『自念三宝』,他们闻法能够「自念三宝」,那他到底是怎么个闻法?我们今天用耳识来闻,用第六意识来体会、思惟,全落到意识里面,所以你听的是法尘。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明心见性,得一心不乱,他们听到的音声,听的是法性,就像《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里头所讲的,人家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闻正法乐」,所以他「自念三宝」,这个我们不会。人家眼睛见是见色性,耳朵听是听声性,明心见性。我们今天眼睛见的是色尘,耳朵听的声尘,六根对六尘,这是没有办法自念三宝,没有办法得正法乐。但是这个也不是一下就学得来的,这是要相当的功夫,用什么功夫我们能到这个境界?还是「老实念佛」,念到水到渠成,自自然然这个境界就现前,所以不要著急,不要去想别的方法、别的法门,那愈搞就愈糟糕,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成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