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一集)(5)

这一句就是一般常说的「发菩提心」。「四弘誓愿」里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常常有这个念头,就是『度世之道』。『谛』是真实,这是心真的住在这上面,也就是住在四弘誓愿上。我们要想度众生,也就是要想帮

  这一句就是一般常说的「发菩提心」。「四弘誓愿」里的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常常有这个念头,就是『度世之道』。『谛』是真实,这是心真的住在这上面,也就是住在四弘誓愿上。我们要想度众生,也就是要想帮助别人,先要成就自己。所以,四弘誓愿不但是大菩提心,而且明白的告诉我们一条修行证果的层次、阶段。首先你要发愿,愿引导你前进,愿是一个动力。修行从哪里下手?从断烦恼下手。所以刚才跟诸位说过,我们亲近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学,原因就是帮助你断烦恼。听一个老师的话,等到你烦恼断尽了,就是魔怨都没有了,定慧成就了,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

  现在人,四弘誓愿的前面两愿不要了,一开头就是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了没有几天,他都成佛、成菩萨了,到处宣扬他是什么佛,成了什么菩萨再来的。胡说八道!这真可惜。所以要知道入门,在从前是五年学戒,那个「戒」是老师的教诫,至少是五年的时间跟一个人学,成就定慧,奠定自己的根基,然后才可以广学多闻。这是从前的人,社会比我们现在单纯的太多了,还得要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现在我们生在这个花花世界,要加十倍的功力。染污超过十倍,我们时间也要拖长十倍,从前五年,现在要五十年,我跟大家讲都讲真话。

  要学五十年?算了,别学了!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广学多闻,见到阿弥陀佛再说;在我们娑婆世界,我不学了。所以我们现在四弘誓愿分成两段,现前我只是修前头两句,我要发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作后头两句,「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安全、保险,这个不会错误。后头两句现在学,一定把你念佛的功夫障碍掉了。现在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我在讲席当中说过很多次了,上上根人只持一句阿弥陀佛,什么经都不看。要不要懂?不要懂。我心定下来了,相信就行了,这一句佛号就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大势至菩萨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上上根人。比这个次一等的,再读读《无量寿经》、念念《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五经,这是次一等的人。再次一等人,就再多念一点《净土十要》,像《印光大师文钞》、净宗的这个经典,念个几十部,这是第三等人。如果觉得这个还不够,还要念《金刚经》、《地藏经》,那往生没指望了,不能去了。没指望!为什么?太杂了,太多了。

  佛法讲精进,精是精纯不杂,我这个头脑里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生第二个念头,这种人决定得生。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不行!想想佛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你去问佛,佛一定把你狠狠的呵斥一顿,佛说:「我什么也没说。」这话是真的。你们念《金刚经》,《金刚经》上佛确实一生没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了,那叫谤佛。佛既然一句法没说,你怎么说这个意思、那个意思?胡思乱想!成天的在打妄想,这是大错特错。佛只是教我们修定,智慧开了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就自然通达,自然明了。这是真的!分别、执著、妄想里面,决定得不到真实法,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可是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听的人都不相信。现在看到你点头,出了门之后,你还是搞你的,不相信就没有法子了。这是要「心常谛住度世之道」。第六条:

  六、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菩萨教化众生的悲愿,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懂得观机。机缘成熟了,我们要不帮助他,对不起人!没有成熟,你帮助他,他反而毁谤,自讨无趣。一定要懂得观机,应机说法,那就没有错了。众生根性不相同,机缘不相同,无论他修学什么法门都好。喜欢学禅,你就老实参禅;喜欢念咒,你就恭恭敬敬念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如果学一个法门就能够度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何必说那么多法门?说那么多法门是应种种不同根性的人而说的,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修净土,不能强迫每一个人都修净土。佛都不强迫,我们有甚么理由强迫?佛看到大家修行都欢喜,我们看到为什么不欢喜?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原则。遇到缘成熟的,不要等他请,我们主动的去帮助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把佛法推荐给他。佛法确实有许多层次,慢慢他这个层次提升了,他自然会找到这一个捷径,会找到这一个殊胜的法门。所以要有耐性,可以以善巧方便协助他。第七条:

  七、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於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兴大悲』,这个「兴」就是发的意义(意思),要发起大慈悲心,愍念有情的众生。一切众生,真的是迷惑颠倒。

  『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这个四句都是讲教学的方便,教学的方式。「演」,不但是讲解,还得做给他看。演是表演,不但有言教,而且有身教,做出榜样给他看。「辩」是言教。「授法眼」,授是传授、教给他,法是方法,眼是比喻,使他明白这个方法,懂得这些道理。「杜恶趣」,杜是防止、防范,恶趣是恶道。怎样不堕恶道?必须不造恶业,不造恶业自然就不堕恶道了。

  「开善门」,「善门」浅而言之,就是人天善法。这是有一类的人,他不想出三界,你要跟他讲出三界、成佛作祖,他害怕,他不敢。但是你讲来生再作人,做一个大富大贵的人,他很高兴。遇到这样的人,你就教给他这个方法,这是人天的善门。如果那个志向广大的人,他知道三界都苦,三界没有意思。天上虽然福报大,寿命长,总有一天还是要死,总不是究竟的,最好能够超越三界。你就把超越三界的方法教给他,这是大善门。

  实在讲,任何一个法门,要想在一生当中真正能成就,除了念佛,恐怕就找不到第二个办法了,这是我学佛四十多年当中的体验,实在找不到第二个方法。所以念佛法门确实殊胜,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家,这是至善之门,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

  『於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这就是对人跟对自己没有两样。这个实实在在就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於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只要他肯接受,我们总是全心全力去帮助他。再看第八条: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