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二集)

无量寿经,净空法师

无量寿经菁华  (第二集)  1993/8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档名:02-18-02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今天是第二次的讲座,在上一次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这一次在这边是尝试著将这个大经,选择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这一些经文、教诲特别摘出来,以很短的时间介绍给诸位同修。我们知道佛经是世间最好的教训,它的典籍之多是世人共知的。但是往往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之下,使我们当前所需要的,就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的人会有一些不相同。

  一部大经,几乎有一半是我们用不到的;甚至於有一些经典,百分之九十在我们生活上都用不上的。这样的经典如果在此地讲,一定浪费大家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得不到实际上的受用。所以意会了这个原因,我们选择经典里面好的句子,完全适合於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学了立刻就用得上。这是尝试从《无量寿经》里面摘出了几十句,我们现在看第十二句。

  十二、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经上给我们讲的是『道』,这个「道」是很难得到的。既然很难得到的都可以得到,何况其余?容易得到的,那岂不是更容易!但是要怎样有求就必定有得,求一定会得到?这个里面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理,这个地方也有,方法也有。理就是至心,至心就是真心。但是我们讲真心,一般人还是很不容易体会,每个人都说:「我的心是真心,不是假心。」其实全都错了。这个「真」、「假」不是佛所说的标准。真心,也就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菩提心」才是真心。儒家所讲的「诚意、正心」,这就是真心。

  怎样叫「诚」?我现在这个心难道不诚?曾国藩先生在他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得很好。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标准跟佛所说的标准也相同。换句话说,什么是「诚心」?心里有一个念头,你的心就不诚了。佛法里面讲真心,假如你心里还有一个妄念,你这个心就不真了,就不是真心了。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有一物」,就不是真心。用这个真心去求,求什么就得什么。你要问为什么他有求就能得到?因为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诸佛菩萨神通广大,我们看到大乘经典里面,菩萨手里能够出无量珍宝。他为什么能变出来?我们为什么变不出来?说实在话,他是真心,他会变。我们是妄心,怎么变也变不出来,就这么一个道理。真心是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大乘经上佛说得好,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经大论把这个道理、把这个事实给我们说得非常透彻,说得非常详尽。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那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么东西,东西就摆在面前了。我们今天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西方世界的人心都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没有别的。我们今天心里面的妄想太多、烦恼太多、忧虑太多、牵挂太多了,这哪来的真心!所以这个「至心」重要,在这一句特别要记住这个。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只是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我们的真心就现前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这两个字是理,真心是理。方法是『精进不止』,进是求进步,精是精纯,纯而不杂。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无论是佛法、是世法,你一定会有成就。

  所以说『会当克果,何愿不得』。天下哪有不能满的愿望?什么愿望都能够得偿。只要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懂得方法去做,摆在我们眼前,无论是学业、无论是事业,学佛的人还有一个道业,用这个理论与方法都能成功,都能够圆满。

  所以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诸位特别要记住,就是真心。以真诚之心,这个世出世间没有难事。难,就是我们这个心里面有邪念,有邪思,不真诚。这个障碍毕竟还是自己造成的,确实「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第十三段里面是为我们说了一桩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极乐世界的形成。阿弥陀佛建立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凭什么建立的?我们节录这一段,这一段非常重要。

  十三、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於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於彼。】

  『法藏闻佛所说』。这个「佛」是世间自在王如来。「法藏」,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就是在初学时候)出家的法名,他的老师就是世间自在王如来。他把他自己的愿望,向老师报告,请求老师教导他。老师对於学生,如果学生有善愿、有大愿,总是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他。所以他所想要知道的,佛都给他说了;不但给他说了,而且还把十方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现在他面前,让他看得清清楚楚。世间自在王有这个能力。

  我们再想想,释迦牟尼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曾经做了这一个表演。《观经》发起的因缘是韦提希夫人,遭了家庭的变故,用现代的话说,这个国家发生了政变,他的儿子要杀他的父亲、要害母亲,篡夺王位。遭这样大难,於是乎意冷心灰,求释迦牟尼佛,问问佛还有没有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太可怕了!我不愿意住了。哪个地方有好的地方,能够让我到那个世界去往生?释迦牟尼佛并没有主动给他介绍,而是把十方诸佛的世界变现在他面前,让他自己看,让他自己选择,就跟世间自在王如来对法藏比丘用同样的手法。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己选择。然后佛教给他,用什么方法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一部《观无量寿佛经》。

  法藏听了老师教导,而且老师把十方诸佛刹土展现在他面前,他都看见了。『皆悉赌见』,他统统都看见了。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於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所以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天天在那里打妄想想出来的,不是的;也不是自己凭空有个理想来建立的。他不是凭著自己的理想,他是确确实实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诸佛刹土。要根据经上所讲的「二十一俱胝」,那就是所有一切诸佛世界,他统统见到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