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三集)

无量寿经,净空法师

无量寿经菁华  (第三集)  1993/8  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档名:02-18-03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看讲义第二页第十八段:

  十八、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我们看这几句。这个几句实实在在可以做为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佛首先教我们要『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是「觉悟」。「发菩提心」,也就是发觉悟之心,这一点关系最大。凡夫之所以称为凡夫,实在说,就是迷惑颠倒。菩提心跟这个恰恰相反,我们不迷惑、不颠倒。

  怎样才是真的不迷惑、不颠倒?我们从形象上去观察,那就很清楚了。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也就是对於自己、对於我们生活的环境,认识得清楚、认识得正确,这个认识就是觉悟了。我们认识没有错误,可是这个标准在哪里?佛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我们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真相是苦、空、无常,这是世间法的真实相,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免。

  有没有真常?不苦、不空有没有?佛告诉我们有,确确实实有「常、乐、我、净」。但是「常、乐、我、净」不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是「苦、空、无常」,「常、乐、我、净」是诸佛菩萨的境界,确确实实有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后,我们一定会舍弃这个「苦、空、无常」的世间,我们要去取得「常、乐、我、净」的境界,一定要能够取得,这就是真正觉悟的人。

  换句话说,佛门常讲的「了生死,出三界」,「了」是明了,对於六道轮回生死的状况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觉悟了、就不迷了!所以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第二步就是要超越六道、要摆脱轮回,这个就是佛菩萨的事业,这是真正觉悟的人。

  佛又告诉我们,佛陀在世的时候,所谓「正法时期」,人的根性很利,修学一切的法门,多数人都能成就!到「像法时期」距离佛陀的时代远了,人的根性差了一等,传下来的佛法,慢慢的也变质了。什么变质?掺杂著许多众生的知见在里面。佛经没有变质,讲经的人把经讲变质了。传的时间愈久,就愈传愈讹。我们现在到「末法时期」距离佛灭度三千多年。按中国人的记载,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年。变质的状况愈来愈严重,严重到确确实实叫我们无所适从。我们要想在佛法上修学得到证果,就愈来愈困难。

  因此佛在《大集经》里面为我们留了一句话。实在说,世尊对於今天的社会状况,他在三千年前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我们真正有心求出离的人,真正有心求佛法证果的人,佛没有辜负我们。所以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末法时期修净土成就。这一句话实实在在是世尊告诉我们现代人的,我们依照这个法门,决定成功。

  这个法门一直到末法的终了。我们晓得末法是一万年,现在才过一千年,还有九千年。正如同《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九千年之后,将来佛法在这个世间灭尽,《无量寿经》还在这个世间要多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还在这个世间。由此可知,这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议,连那个时期的人,依这一句名号都能得度,何况我们现在?

  我们再回想古时候,道绰大师,他是唐朝时候的人,一生讲净土三经二百余遍。这个法师一生其他的经统统不讲,只讲净土三经,这是净宗的一代祖师。由此可知,他心之专,专修、专弘,那叫圆满的「菩提心」。

  所以我们要想了生死,第一个要真正知道人生苦!来生还要作人吗?这一辈子苦还没受够吗?来生必定比这一生更苦。来生不想作人,这个愿望能达到吗?可以说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之外,你的愿望不见得可以达到。所以我们要有决心,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一定得生,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

  觉悟的心有了,下面还有觉悟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要过一种觉者的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也是念念「觉而不迷」,这才行!下面佛所教给我们就是菩萨住在这个世间,他们起心动念,造作行持。

  『持诸禁戒,坚守不犯』。第一个就是持戒。持戒,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广义的持戒,就是守法、守礼。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我们要遵守。遵守戒律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戒律的旨趣,要懂这个才不致於死在戒律条文之中。为什么?条文是依照当年印度那一个社会背景、生活方式所写的,跟三千年后我们现代人、现代生活方式不相同。所以要守它的精神,而不是在条文上。

  条文里面只有几个重戒,那是永远不变的,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永远不变的,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像其他在生活习惯里面,许许多多的威仪,现在都用不上了。以穿衣来说,我们中国人穿的衣服,跟印度人一块布裹在身上不相同。饮食方面,印度人在那时候,出家人吃饭是托钵,现在是接受供养,不在外面托钵了。所以这些生活方式,在戒律里面都用不著了。现在读这些戒律是纪念的意思,戒律的精神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菩萨戒,就是大乘戒。

  因此善恶的标准我们要知道,经论里面所说的善恶标准,讲得很详细、很清楚。但是它也有层次的不同,有浅深次第不相同。如同我们一般人讲的五乘佛法,就是把佛法分为五个层次:人乘佛法、天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乘佛法,五乘是这么分的。五乘里面,人跟天都没有出三界,没有超越轮回,这个诸位要晓得的。到声闻、缘觉这才真正超越六道轮回了。

  可是圆满的佛法是建立在作人的基础上,人都做不好,怎么能成佛作祖?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作人学起。世尊在《观无量寿经》教给我们,未学佛之前,先修三福。三福里面第一条就是人天福报,有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作人的基础。底下第十九条就是十善,我们以这个做为我们生活的原则,一定要遵守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