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二集)(6)

「三昧常寂」,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心地清净这才是真正的享受,这是世间人不知道的。什么最乐?心地清净是最快乐,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忧虑,你看那多乐!世间人不懂,这叫真乐! 『善护口业,

  「三昧常寂」,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心地清净这才是真正的享受,这是世间人不知道的。什么最乐?心地清净是最快乐,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忧虑,你看那多乐!世间人不懂,这叫真乐!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个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佛教给我们一个原则,必须要遵守的。守口如瓶!看到别人过失不批评,不要去说。为什么?我们见到的未必是真实的。《阅微草堂笔记》里面记载有一桩事情,有一个出家人住在一个小庙里头,就是这么一个出家人住在一个小庙。这个法师平常的行持没有人瞧得起。不但这个小庙里头没有法器,大概他也不做早晚课,连这个香花的供养都或有或无。他自己也种一点菜,维持生活。附近的人看到了,除了他头上没有头发,没有妻子之外,跟在家人没有两样。没人瞧得起他,也没人看到他念经,也没有人看到他念佛。他在这个破庙里面住了二、三十年,有一天他把邻居统统召集起来,他要往生了。居然坐著那儿走的,跟大家说完之后就走了。人家内在的那个功夫,往往我们会看错误了。他心真清净!外面邋邋遢遢,连早晚功课都不做,不像个样子。但是他真修行,临终一著,示现给人看出来了。我们往往从外在看一个人,不见得是真的,所以言语一定要谨慎。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身」是动作,「律」是戒律,「仪」是威仪;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礼节,佛法律仪包括一般的礼节。法律是守法,还包括道德的观念、风俗习惯,像这些都要注意,都要遵守的。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三业当中最难的是意业,最容易造恶业的是口业,所以它把口业摆在第一个。通常我们讲「身语意」,它把口业摆在第一个,就是人最容易造作的是口业,意业要清净无染。学佛不仅仅是出家,在家也学佛。佛是什么?佛就是清净心。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虽然讲的是三桩事情:清净、平等、觉,一而三,三而一,这是清净。心清净一定平等,它不平等怎么会清净?既然清净,一定觉。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觉,觉心一定是清净的、一定是平等的。所以这三个,一个得到了,三个一定都具足。

  我们学佛,特别是净宗所说的,偏重的是在清净心,我们只修清净心,平等、正觉自然在其中。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保持心地的清净无染就对了。这个无染是指「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内不起贪瞋痴慢,外不执著外面这些善恶境界,我们心自然就得清净了。诸位要知道,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是真实智慧,你处理一切事决不会有错误。无论什么事情,你会处理的恰到其分,做得非常圆满。一切的错误都是从欲望上生的,都是从利害上产生出来的。底下这一条。

  十七、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

  『恒』是永远不能断的,时时刻刻都应当要遵守这六个原则。『布施』,对自己来说是放下、是舍弃,布施是自己要放下,而去帮助别人。布施,大乘经上归纳为三大类,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佛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的果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我们所希求的,我们希望有财富、有聪明智慧、有健康长寿。心里头求,要不知道去做(修因),那都叫打妄想,那是求不到的!希望自己财富不缺乏,你就修财布施;希望自己聪明智慧,你就修法布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你就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里面,第一个就是不恼害一切众生,不但不杀生,叫别人(另外众生)生烦恼都不可以。

  所以佛家,特别在中国,这个素食就是属於无畏布施,不食众生肉,不恼害众生。更积极的是放生放生,在美国环境里面跟中国不一样,美国一般人对小动物都非常爱护的,跟我们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什么众生都吃,都要杀害。所以杀业造得很重,这个当然都有果报的,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

  这些事情真正知道的人不多,我学佛之后才晓得这桩事情。这三种果报我也想得到,所以老师就教我修因,认真的去修学。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很没有福报的人,而且是短命之人。过去许多给我算命看相的都这样说法,我也同意,我心里很清楚、很明白。活到现在还没死!好像现在福报一年都比一年大,这是从哪来的?都是这一生依照佛法修学得来的。福报不能自己享,自己一享,没几天就享完了。福报来了,给大家去享,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这是真实的。有福大家享,自己不必去享受,这是真正的福报。

  聪明智慧增长,对於一切事理,过去、未来看得比以前更清楚、更明白,我们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做得更恰当、更美满。寿命没求,自己就延长。这个真正得自在!所以菩萨行里面,布施列在第一。

  第二是『持戒』。不但佛为我们制定的戒法,我们要遵守;刚才说过了,世间的法律、风俗习惯,也统统要遵守。这些都是属於戒律的范围。所以「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法。

  第三是『忍辱』,这是讲有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忍耐,忍耐才能够圆满、才能够成就。

  第四是『精进』。「精进」是菩萨道唯一的善根。特别注意的是「精」,进是不退、是进步,精是纯而不杂,你会在短时期有很殊胜的成就。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学佛的同修多半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同时学的东西太多、太杂;虽然天天在进步,他是杂进,他不是精进,他是乱进,所以费的时间很多、用的精神也很多,所得到的非常有限,毛病在此地,不知道「精进」真正的利益!

  实在讲,现在好的善知识也很难遇到,我这一生有一点点小成就,是得利於好老师。我的老师是绝对禁止我杂进、乱进。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教导我们,你聪明能力好的,顶多只可以学两样东西,三样东西决定不教的;看你程度不够,只可以学一样。一门学会了,要他认为你可以了,才可以再学一门。否则的话,决定不许可。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学五部经,这在一般佛学院里,一个学期都不止五部,我十年才学五部。

  这五部经是哪五部?我告诉你们大家,我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个本子我印得很多,你们大家也都看到,经文很少,一点点,不多。第二部学的是《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四部是《金刚经》,第五部是选了一个大经《楞严经》,十年我就学这么一点东西。李老师的标准,这个东西学会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什么叫会?你能在讲台跟大众讲得很透彻,这算你这一部学会了。如果不是在讲台上表演一番,他在最后那一排坐到听,为什么?我们没有麦克风,声音要他能听得见才行。他听不见,不算!这就像是考试,我们考试是这个考试法的。不可以同时学两样东西,就怕杂、就怕乱,所以它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个基础奠定下去了,其他的这些大经大论,我们拿到手上,没有困难,自然就能解决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