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3年](第一集)(2)

第二句「称赞如来」,跟第一句用的名词不一样。第一句是讲「诸佛」,第二句为什么换成「如来」?「如来」跟「诸佛」有什么不一样?这里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别,说「佛」是从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相上,

  第二句「称赞如来」,跟第一句用的名词不一样。第一句是讲「诸佛」,第二句为什么换成「如来」?「如来」跟「诸佛」有什么不一样?这里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别,说「佛」是从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相上,我们要一心平等的恭敬。这个赞叹,那要从性上讲了,与性相应的这是善事,我们要赞叹;不相应的是恶事,恶事不赞叹,恶人不赞叹。但是要恭敬,所谓「敬而远之」,恭敬心没有差别,不赞叹他。

  从什么地方我们能看得出来?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一定是先礼敬(先要致敬),然后一定是赞叹。可是五十三位善知识里,有三个人,他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是谁?第一位是胜热婆罗门,这一位善知识代表的是愚痴。第二位甘露火王,代表的是瞋恚。第三位伐苏蜜多女,代表的是贪爱。这三个人代表的「贪、瞋、痴」。所以这个「贪瞋痴」,善财童子虽然去参学,不赞叹;有礼敬,没有赞叹。由此可知,这个赞叹是赞叹善法,不赞叹恶法,但是在礼敬没有善恶的分别。所以「礼敬」跟「赞叹」当中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是我们要晓得,应当要学习的。

  「十愿」,在此地我就不要一条一条的细说了。《无量寿经》全套的录音带里面讲得很详细,诸位可以做参考。普贤菩萨与十愿,归纳无量的行愿。阿弥陀佛则是以四十八愿,当然比十愿就详细得多了。

  但是这个里面,最重要的是「具足」这两个字。我们有没有具足?如果我们这个愿不具足(我们希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信、愿、行」,我们有信有行,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有行;愿不具足),就像这个鼎三个腿缺了一条,就去不成!这个要紧。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如果真的希望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当作早课,天天去念它,时时去学,要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那就叫「具足」了。四十八愿就是无量行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四弘誓愿」都在其中,一定要变成自己的行愿才行。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一切功德法」就是名号,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功德法。怎么知道的?隋唐时代,古大德曾经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做了一个比较。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哪一个算第一?一般人公认《华严经》第一,几乎大家都没有反对的,《华严经》是经中之王,根本法轮,《华严经》第一。

  《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来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才圆满。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就不能圆满。《无量寿经》自始至终都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总结论,说它是第一之第一,这没有话说,确实讲得通,无论在理上、在事实上是这个样子的。

  古人只比到这里,我们再追,继续不断的再追。《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分为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是第一?当然是四十八愿。第六品是讲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叙说的,全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部分。

  四十八愿一共有四十八条,哪一条第一?这不用我们说了,古人已经说过了,第十八愿第一。为什么说十八愿第一?十八愿就是临终十念往生,这就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一切功德法」,这个我们才真正把它找到了,这一句名号就是「一切功德法」。为什么?名号展开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是《华严经》,《华严经》一展开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一句名号是总纲领。这一句名号,像一座山一样,它是山尖峰,我们把这个抓到了,所有一切佛法、一切经典、一切法门就统统抓到了;叫你「安住」,你的心要住在「阿弥陀佛」上,这就对了。

  所以真正修行人,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快速成就,其他的法门不需要学了,这一句佛号就够了。为什么还要你念经,不叫你老实念佛?因为你不相信,这才叫你去读经,慢慢让你在经典里面道理明白了,事实搞清楚了,信心才建立;信心真正生起,其他东西自自然然就放下了。

  所以不但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即使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以这一个法门为第一,真实不二法门。这个法门,实在说容易,但是很难相信,难信易行;相信了,那这个人有大福报,有大智慧。智慧福报就像经典上所显示的,小乘像舍利弗智慧第一,大乘像文殊菩萨智慧第一,不是智慧第一,他不能相信。

  我们想想,我们没智慧,我们的智慧不但比不上文殊菩萨,连小乘舍利弗尊者我们也比不上。但是我们对这个法门一听就欢喜、就相信、就接受、就愿意修学,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比文殊菩萨差。因为他也选择这个法门,我也选择这个法门;他是智慧的选择,我也是智慧的选择。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可以跟他没有两样。「安住」是心安理得,理、事都搞清楚了,我们这个心才真正安住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之中,这就是「一切功德法中」。

  我们虽然选读这个经句,也没有把净宗宗旨丧失,这个第一条就是净宗的宗旨。我们看底下第二条:

  二、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我们现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家非常关心的一桩事情。为什么?我们的苦难太多了。『魔』不是魔鬼,「魔」就是种种苦难,种种的折磨,佛经里面的「魔」都是折磨的意思。原来是折磨的磨,这个字下面是个石头,折磨的磨。折磨太苦了!太可怕了!太痛苦了!梁武帝把那个石头去掉,换成一个「鬼」字,所以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折磨比遇到鬼还可怕,是这么个意思,这字是他造的,以后就用这个字了;但是我们不要误会,它是折磨。

  『怨』是怨家,我们在这个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天天遇到。魔障,中国人俗话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那个常八九的不如意事,就是魔。怨家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恶怨家」,这个怨家不是外头,是自己。「十恶」: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佛说这个十种是我们的怨家。怨家还不肯舍离,还喜欢得不得了,天天要跟它在一起,那你这个「魔怨」就不得了了,你的日子怎么会好过!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