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六集)

念佛圆通章,净空法师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  (第六卷)  1992/10  美国圣荷西  档名:05-05-06

  请掀开讲义:

  经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是比喻,两重比喻,大势至菩萨把念佛殊胜的效果为我们开示出来。我们看底下的注解:

  无量寿经云:一向专念。观经云:一心系念。弥陀经云:一心不乱。】

  《无量寿经》上说「一向专念」,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一心系念」,罗什大师翻的《阿弥陀经》上说的「一心不乱」。这三经在文字上彼此不相同,但是在义趣上是一样的,只是文字翻的不同而已。

  即此中专心忆念。】

  大势至菩萨在这里说「忆佛念佛」跟三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这也证明菩萨所说的一定与佛所说的相应。本经下面还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摄根净念。】

  这是经典上教给我们重要的修学纲领。这个法门的殊胜,我们在经论里面都读到过了。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要想得到,要想很快的得到,一定要懂得修学的方法。在方法当中一定要抓到它的纲领,这样才能够满我们的愿望。从经论仔细观察,重要的都在「一心」,「一向」也是一心,一个方向,所以重要都在一心。本经里面虽然没有说一心,但是「都摄六根」就是一心,所以意思是相同的。由此可知,一心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希望真正得到念佛的功德利益,要在「一心」上下功夫。不仅是念佛的时候一心,不念佛的时候还是一心,这才有真正的效果。念佛时候不过是种训练一心的手段而已,它是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下面要跟我们讲一心的样子,怎样才是一心?这个很重要。

  果能心佛分明,唯此一念,更无余念,念念相续,成就三昧。】

  这就是念佛的样子、一心的样子,这个样子是在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统统保持在这一个境界当中,那你就叫得念佛三昧,你就得到了。得到念佛三昧才叫做「有净土」,永明大师讲的「有禅有净土」,你就真的有净土了。怎么是真的有净土?心清净了,「心净则土净」,这里得来的。现在念佛的时候要「心佛分明」,分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面忆佛念佛,「忆」是心里面想,想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想什么?念什么?我们底下还要细说。

  「唯此一念,更无余念」,这叫净念。你还有别的念头夹杂著,那就不清净。《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为我们说的,念佛最忌讳的也就是最怕的是夹杂,只要有夹杂,念佛三昧就不能成就。由此可知,夹杂是大障碍、是大病。「无余念」就是不夹杂,「念念相续」就是不间断,真正能做到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功夫就成就。你初初得到的,叫「功夫成片」,这功夫打成一片。功夫成片,这个功夫就有力量,有什么力量?伏烦恼的力量。虽然烦恼没断,它确实有力量把烦恼降伏住。烦恼虽然有,不起作用。唯有这一句、这一念阿弥陀佛它起作用,这叫功夫成片,也叫做「事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是很浅的,不是很深的。深的事一心不乱,那是见思烦恼断了。这个功夫浅,见思烦恼没断,没断它有力量伏住。所以经上只讲「一心不乱」。

  古大德只将一心不乱分作「事一心」跟「理一心」,功夫成片是事一心刚刚得力,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决定得生。我们想念到一心不乱,念到那个深的功夫,不见得每个人有把握,像这浅浅的功夫,可以说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这就是所谓「万修万人去」,只要功夫在这个程度上,就能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诸佛菩萨在一切经论里面普遍赞叹西方净土,实在讲就是赞叹这个境界。如果说是断见思烦恼,功夫深的,别的法门都一样成就,有什么值得赞叹的。所以他特别赞叹的就是这样浅显的功夫,在其他法门里面不过是人天果报而已,当然是决定不堕三途,人天果报,出不了三界,但是在这个法门,这一点点功夫就能出三界,就能往生见佛。所以一切诸佛菩萨在许多经论里头称赞,道理在此地。下面说见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必定」语气非常肯定,我们读了之后,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了。「见佛」有两种,现前有两种,当来也有两种。现前有「定中见」,有「梦中见」。定中见,首先要晓得什么叫定,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要一看到这个「定」,一定是要盘腿打坐,那就叫定,未必。「定」是心不散乱,叫做定。所以真正有定功的人,行住坐卧都是定。他走路也是定,说话也是定,他心不散乱。

  我们在《华严经》上见到鬻香长者,善财童子去参访他的时候,这位长者是修禅定的。善财童子到哪里去找他?这位长者,用现在的话,他很喜欢逛热闹的地方。古时候讲市廛,今天讲市场,像美国这些MALL一样,大的市场,他喜欢去逛这些。他逛那个干什么?他修禅定。什么都看,什么地方都去,心里头如如不动,这是定,人家「定」是这个修法的;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是「慧」。可见得逛市场是定慧等学。我们凡夫一看到,起分别、起执著、起贪爱,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心都被外面境界勾跑,都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我们跟菩萨不一样,菩萨天天逛市场,他修定修慧,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个例子。

  如果再看看,像敦煌壁画里面显示的,佛讲经说法的那些浮雕壁画。佛在那里讲经说法,天空当中有许多仙女在载歌载舞,在赞叹,那是歌舞。八关斋戒告诉我们不可以唱歌跳舞,也不能够去观听。为什么佛讲经说法,有那么多唱歌跳舞的来表演?由此可知,高级的修行跟初学的人不一样。初学的人,你这个心不定,有这种场面时候,你心更不能定了,你还修什么?所以统统隔绝,隔绝是让你的心定下来。到你心里头真有定功了,你要去接触,接触里面心还是定,这个定成就了,这功夫成就了,这叫「三昧」,这真的叫三昧。假如你一接触又被境界转了,你那个定叫未到定,没成功。没有成功还得收回去,远离社会。这是修行的两个阶段,我们要知道。这就是大乘跟小乘修行的不一样,小乘是远离都市,远离热闹的处所;大乘人修行,哪里热闹到哪里去。这是不相同的,我们要知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