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集)

地藏经,净空法师

地藏经玄义  (第十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10

  诸位同学,请掀开经本,《地藏经科注》纶贯第十面。我们还是继续来学习,不思议的性识为本经之体,也就是说佛说经的理论依据。前面说了不少,可是意思还没有尽,我们读了前面这些文字,对於法性、法相多少会有一点概念,法性跟法相确确实实是虚空法界万事万法的根源。末后这段讲到地藏菩萨的本识,说地藏菩萨,又何尝不是说我们自己?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天台大师有两句话说得很好:

  三千不出一念法性,三千不出一念无明。】

  这两句话在这一面第五行。所谓『三千不出一念法性,三千不出一念无明』,什么是「三千」?虚空法界万事万物称为三千。为什么称为三千?天台大师讲《法华经》,将「十如是」分配在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都有十如是,而每一个法界又具足十法界,这就变成一百个法界;每一个法界十如是,就变成一千如是,所以叫百界千如。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这叫三千。所以天台家讲三千,就是宇宙万有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不出一念法性。一念法性是什么?《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就是一念法性。又说:『三千不出一念无明』,「无明」是什么?《华严经》讲的「唯识所变」。你把这个合起来看,意思就不难体会了。《华严经》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无明是识,是识心的根源。底下说:

  今家释华严心造之文有二,一约理,造即是具。二者约事,即三世变造等。】

  『今家』,天台宗的子孙尊称智者大师为「今家」。智者大师解释《华严经》,他说了两个意思:『约理,造即是具。』「具」是性具。『二者约事,即三世变造等。』我们简单的讲,总不外乎「理具」跟「事造」。理就是自性,具是具足、本有,自性里面虽然本有,如果没有事造,它不能现前。所以一定要晓得,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理事是一体的两面,一切诸法没有例外。法师以此性识为体,根性利的人一听他就觉悟、就明白,古德讲:「全事即理,全理即事」、「全相即真」,相是指现相,真是讲真性,所以说性相不二,理事一如。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凡夫很难懂,所以世尊教导初学,往往都用比喻来说,希望从比喻当中你能够有一个概念。而比喻当中是以「梦幻泡影」说得最多,几乎一切大乘经上佛都有这些比喻,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的经验。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相,相从哪里来?绝对不是无中生有,没这个道理。相从哪里来?相是自心变现出来的。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心在哪里?不知道,找不到,心没有相。世尊问阿难尊者心在哪里?阿难说了七个地方,世尊都把它否认了。

  由此可知,心在不起作用、不现相的时候,找不到。它有没有?真有,而且从来都没有失掉。它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是从它生的,就好像我们梦境一样,梦中的境界就好比是宇宙一切万法,是从你心里变现出来的。变现出这个相分,如果你要问心在哪里?可以说整个梦中的境界相就是。世尊问阿难尊者心在哪里?阿难尊者如果聪明,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皆是,释迦牟尼佛就没有话说,这说对了。说在一处就错了,一处不能涵盖全体,无论说哪一处,都是证明阿难没有悟入,根本对於事实真相,无论对事对理,他都迷惑,都没搞清楚。既然心变成梦境,梦境是假的,梦境是心性的相分,相分是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心在哪里?心已经变成相。我们从梦境这个比喻就能够联想到,现在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相分;唯心所现,这个心是心性,所现的相分,十法界依正庄严、净土秽土、一切众生、虚空法界,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不是自己,这是菩萨的心。

  我们有没有?我们也有,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我们现在为什么叫凡夫心,不叫菩萨心?我们迷了,不了解虚空法界是自己,迷了叫凡夫,觉悟了叫佛菩萨。觉悟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我自己,这个觉悟了。禅宗讲的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觉悟的是什么?就觉悟这桩事情。什么叫见性?见到一切法相就是自性。在一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的自性,佛在《楞严经》说得比较浅显,我们大家都能够觉察到,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意叫知性,六根的根性是我们的真心,这个东西能现。自性上带一分无明就变成识,识能把自性所现的现象转变,如果没有转变,这个法界叫一真法界,因为有识的作用,把一真法界就变转成十法界。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是讲十法界,十法界是从心想生,是识变的。

  性跟识是一桩事情,性是体,识是作用,有体有用,它才现种种相,诸佛菩萨如是,一切众生无一不如是,这当中的差别就在迷悟。迷了,受无尽的苦恼,造无量罪业,要受无量的苦报。觉了的时候得大自在,《华严经》讲到无障碍的法界,末后《普贤行愿品》的品题,《四十华严》翻译的具足,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你说这个多自在!清凉给我们说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觉悟的人。迷的人是样样都有障碍,理有障碍、事有障碍,理事障碍、事事障碍就更大。迷悟两个境界不一样,两种受用,这讲享受真是天壤之别。所以佛标明教学的宗旨,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两句话我们大家都熟知,可是这两句话的意义能够体会的人不多。为什么你体会不到?你没入这个境界,契入这个境界才懂得这两句话的意思,才明了佛法教学的宗旨与义趣。

  所以青莲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了一个结论,无论是讲识性或者是讲性识,都可以做经体,都可以做教体;也就是说经教理论的依据。性识也好、识性也好,必须要知道这个性就是法性,法性现在被无明覆盖,所以全体属妄,青莲法师叫它做性识,性变成了识。我们今天识作主,性不作主,识作主就是八识心王当家,我们今天用的是这个心,不是用真心。佛在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真心离念」,念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真心里面没有。我们还带著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用的是妄心,也就是我们用的是识心,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性识。性识也就是佛法讲的「真如随缘」,真如是性,随缘是识。虽然随缘,诸位要晓得,它绝不会改变,所以它真,如果随缘随著变,就不是真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