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是把这消灭了,成佛之后,过去没有成佛之前造的那些恶因,我们要问他受不受报?如果是成佛之后,造恶不受恶报,造善不受善报,那因果律不就推翻了?经典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经有三个月马麦之报,托空钵。作佛了,过去生中干的坏事还要受报,不过他受报清楚,知道这是我过去造的什么业因来受报,逆来顺受,他受得很甘心、很情愿,一点都不会觉得难过。我们遭遇果报、恶报的时候,怨天尤人,不甘心,不情愿,不知道是自己过去的业因现前。善恶果报统统是业因,这讲的是性恶。可是作佛、作菩萨,完全觉悟,这些业因果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我们凡夫,凡夫受果报不知道,不知道前面的业因。 所以过去那些恶的习气,佛菩萨不会把它断掉,到时候有用处,度那些恶道众生就用得上。就譬如,我过去讲经也做过这个比喻;譬如作小偷的,惯窃那个手法很高明,以后觉悟了,觉悟再不干坏事,当警察去。可是他那一套方法还有效,可以抓小偷,由恶就变成善了,他可以防范小偷,可以抓小偷,还是那套方法,只是用心不一样。所以佛菩萨善於用性恶度一切恶道众生。你这就明了,有烦恼习气也不坏,悟了由恶变成好的,迷了由好的变成恶的,可见得关键都是在迷悟之间。底下说,这是经上常讲: 边邪无非中道】 这是你觉悟了之后,边见、邪见都是中道。 五逆当处解脱】 『五逆』是阿鼻地狱,一念觉悟就解脱。有没有这个例子?有。《观无量寿佛经》阿闍世王造的五逆十恶罪,那是堕阿鼻大地狱。我们在《阿闍世王经》里面读到,他遇到善知识的开导,一听开示知道自己错了,诚心诚意忏悔,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世尊告诉我们,他是上品中生,品位那么高,这是我们想像不到。我们以为大概差不多是下下品往生,哪里知道是上品中生,这才不敢轻视造恶之人。阿闍世王可能也是菩萨示现,教导我们千万不要以恶意对待恶人,为什么?说不定他在临终一忏悔,比我们高出太多了,我们远远比不上他,怎么敢轻视恶人?所以往生净土是两个方法:一个是依照经论的理论方法修行,另外一种是临终忏悔,悔过往生,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中国谚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真回头了,这一回头是好人当中的好人,好人也比不上他,我们要懂得,决定不能够轻视。这是「五逆当处解脱」。 普现色身,游化诸趣,点此迷源,令知平等,正凭此本识,而起诸大化。】 『诸趣』,就是指六道。地藏大士在六道无处不现身,现身干什么?『点此迷源,令知平等』。这是地藏菩萨现身说法的总方向、总纲领、总目标,我们要记住。我们现在学佛,将来接触广大的群众,我们以什么原则来引导大众?「点此迷源,令知平等」这个原则要记住。「点此迷源,令知平等」,平等是法界,平等是根源,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才是真平等。真正证得平等的人,他观念当中一切众生是自己,这才平等。这一切众生,众生是广义的,虚空法界所有一切形相都是众生,都是自己。你决定是以尽虚空遍法界,肯定认知这是自家,这样你才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的平等心才现前。所以佛跟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业因是非常复杂,可是复杂里面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佛给我们说出来,佛的心是平等,菩萨的心是六度,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缘,阿罗汉的心是四谛,天人的心是十善、慈悲喜舍,人心是五戒十善,畜生是愚痴,饿鬼是悭贪,地狱是瞋恚。「令知平等」,就是令一切众生成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一切皆成佛」,这个地方两句话,「点此迷源,令知平等」,就是一切皆成佛,不可思议。说菩萨『正凭此本识,而起诸大化。』「化」是教化众生,大行教化众生之事,就是存这个心、用这个心,我们应当要知道。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